APP下载

甘谷县韭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2-06李秋兰金菊琴安阿莉刘伍晓牛小彦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甘谷县韭菜栽培

李秋兰,金菊琴,安阿莉,刘伍晓,牛小彦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农村局,甘肃甘谷741200)

1 生产现状

韭菜是甘谷县蔬菜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方式有设施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实现了错季上市、周年供给,填补了韭菜生产淡季的空白。栽培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谷县渭河川道区的磐安镇、大像山镇、新兴镇等6个乡(镇)40余村,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常年种植韭菜0.26万余hm2。其中,大棚韭菜0.23万hm2,露地耐寒韭菜0.03万hm2,平均产鲜韭(韭苔)67500k g/hm2,产值18万元/hm2,总产量17.55万t,总产值4.3亿元。甘谷县大棚韭菜栽培品种类型多为宽叶韭,露地栽培品种主要为窄叶韭,其产品因叶片宽厚、纤维素含量低、辛香味浓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畅销西北各大中城市。

1.1 品牌效应凸现

近年来,甘谷韭菜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思路,围绕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管理、统一检测和统一销售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促进韭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宣传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新优品种,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地及产品皆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和认证,并注册了“燕家韭菜”商标。“燕家韭菜”基地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燕家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使得“燕家韭菜”成了既是吸引外地客商采购的聚集地,又是引入产品汇集的“洼地”,“燕家韭菜”通过提高韭菜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凸现。

1.2 栽培模式多样化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成功的栽培模式有冬季大棚多层覆盖栽培模式、秋季大棚单层覆盖栽培模式和春季露天栽培模式,实现了韭菜周年生产、四季供给。

1.2.1 冬季大棚多层覆盖栽培模式 主要采用塑料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实现反季节生产,集中分布在甘谷县磐安镇、大像山镇等5个乡(镇)的渭河川道区,种植面积0.19万hm2。主要种植品种以自繁自育的地方品种马蔺韭为主。一般11月中下旬开始扣棚(“小雪”前后),翌年1月上中旬(腊月)收割头刀韭菜,3月中旬收割结束。

1.2.2 秋冬季单层覆盖栽培模式 塑料大棚单层覆盖栽培模式填补了9—12月份秋冬季韭菜供应的空档期,与多层覆盖栽培上市时间恰好错开,形成错峰上市。主要分布于甘谷县磐安镇聂河、南河流域和礼辛镇的清溪河流域,面积0.03万hm2左右。栽培品种主要以冬季不休眠的耐寒韭系列为主,如汉中冬韭、平顶山雪韭等,9月铲除老旧韭菜残叶后开始扣棚,10月开始收割。

1.2.3 露地栽培 主要分布于甘谷县磐安镇张家沟、毛家坪等村的半山梯田地,大像山镇二十铺、狄家等村的川水地,面积0.03万hm2左右。品种主要以耐寒韭为主,如汉中冬韭、平顶山雪韭等,采收时期一般在4—9月。露地韭菜收割次数视市场情况而定,一般收割3~4刀。

1.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增长

韭菜生产是甘谷县蔬菜种植中投入较低、经济效益较高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冬春季节韭菜生产,地头价平均3.5元/k g以上,按产量45 000 k g/hm2,产值可达15万元/hm2,经济效益明显。韭菜种植规模及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对推动种植业向特色、规模、高效方向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营销体系不断健全

在甘谷县韭菜主产区形成了各乡(镇)以农贸市场为中心,村头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产地市场营销网络。各营销大户和经纪人以合作社的形式,与西安、西宁、宁夏等地的终端市场建立长期联合的互助合作关系,为全县韭菜稳定销售奠定了基础。各村围绕韭菜产销成立了蔬菜营销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组建了韭菜营销队伍。目前韭菜销售已由传统的田间地头批发或自行零散出售开始向专业的农产品经纪人或龙头企业集中销售转变。

2 存在的问题

2.1 连作障碍严重

以“燕家韭菜”为例,燕家村是甘谷县最早开始种植韭菜的村庄之一,连续种植韭菜已有近30年的历史,许多地块长期没有采取休耕、倒茬、间套作等农业措施,产量由以前的67 500 k g/hm2下降到现在的37 500~45 000 k g/hm2。同时,韭菜疫病、灰霉病等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韭蛆的危害尤为严重。随着韭菜连作年限的增加,使得韭菜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

2.2 施肥缺乏科学性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肥料使用不合理、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等导致土壤含盐量增加,特别是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引起蔬菜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和品质降低。

2.3 韭蛆防治成本高

在甘谷县磐安镇燕家、四十铺等地,农户通过“换土”的办法来降低韭蛆对韭菜的危害,所谓“换土”即在每年扣棚前,结合铲除老旧韭菜残叶,清除1~2 cm厚的地表土,回填未种植过韭菜的田园土或将前茬韭菜“换土”后堆放到地头的土壤腐熟后重新还田,这种方法对防治韭蛆有一定效果,但极其费工。

2.4 新优品种缺乏

韭菜属多年生宿根性蔬菜,栽培品种主要有“燕家”马蔺韭、平韭、汉中冬韭及雪韭系列等,大部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自选自留品种,使种子纯度降低,品质下降,商品性差。

2.5 标准化栽培技术普及率不高

韭菜种植大都是农户自主种植,存在标准化栽培技术普及率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户思想理念落后,对标准化种植认识不够;文化程度低,接受科技的能力比较差。

3 发展对策

3.1 积极争取项目和财政资金扶持

加强生产基地的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地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加强城际联系,建立销售网点,扩大市场覆盖面。

3.2 加强科技创新,克服连作障碍

选用抗性品种,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止韭菜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如果土壤有积盐现象,还可以选择引进耐盐品种,尽量减少连作障碍带来的危害。

3.3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合理的轮作和间(套)作是解决连作障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韭菜与萝卜、西红柿、芦笋或黄瓜进行轮作,效果较好,且韭菜对后茬作物有增产作用;也可在韭菜行间套种花椰菜、甘蓝、萝卜、白菜等,既能吸收土壤中不同养分,又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科学合理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可有效解决过量施肥和施肥比例不协调而造成的连作障碍。

3.4 加快新技术的应用,综合防治韭蛆

一是加强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注重物理防治。在韭菜重点生产区域示范推广高温闷棚防治韭蛆及其他病虫害,同时配套使用防虫网、黄板、防虫灯等,还可用糖、醋、水配制诱杀液,有效降低韭蛆的发生数量。二是目前对韭蛆的生物防治已有较多研究,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1.1%苦参碱等均能有效控制韭蛆为害,且对韭菜安全无毒,可以在生产中逐步推广。三是根据韭蛆的发生规律科学用药,有计划地引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田间抗韭蛆药效筛选试验,逐步淘汰高毒农药,优化农药产品结构。

3.5 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实现优质优价

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积极举办或参与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农产品展示展销等促销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构建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占领终端市场,将农业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农村人口的创业与就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农民致富拓展路径。

猜你喜欢

甘谷县韭菜栽培
“割韭菜”用英语怎么说?
油麦菜栽培要点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Gu Qingsheng,the guardian of Shennongjia
自然栽培的味道
风云变幻——赫章韭菜坪
莴苣和韭菜
甘谷县一男子冒充多重身份行骗涉案30万余元被刑拘
韭菜新品种辽韭1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