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12-06魏小林
魏小林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农村局,甘肃临洮730500)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临洮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在打造蔬菜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延链补链、提升品牌质量等方面狠下功夫,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2019 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 406.6 hm2,蔬菜总产量926 900 kg,总产值9.14 亿元,农民人均从蔬菜收益中获得纯收入1 100 元。
1.1 生产结构调整格局明显
按照临洮县委、县政府“山区药材洋芋饲草加百合,川坪蔬菜花木改饲促旅游,全县上下抓好劳务搞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临洮县以新添、太石、辛店3个乡(镇)为设施蔬菜发展核心区,积极发展双层钢架大棚,在上营、峡口、龙门依托小流域灌溉条件发展高原夏菜,形成了川区设施蔬菜、沟坪区高原夏菜为主的蔬菜生产格局。
1.2 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产业园的创建,临洮县设施蔬菜生产达4 666.7 hm2,建成千亩以上胡萝卜、韭菜、大白菜、葱蒜等特色蔬菜生产基地10 个1 133.3 hm2,千亩以上蔬菜标准园10 个800 hm2。超大、盛旺等基地集成示范手机App 管理、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1.3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临洮县先后投建甘肃雪榕食用菌精准扶贫产业园、即食百合加工等重点项目8 个,累计建成各类果蔬保鲜库108 座,库容达314 000 m3,贮藏保鲜能力达78 600 kg。县内现有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2 家,骨干产地市场12 家。培育“恒德源”“洮水帝”“四方”“丰源”等蔬菜加工、产销企业5 家,成立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119 家。现有净菜配送公司4 家,年配送量12 000 kg。
1.4 科技支撑体系持续完善
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在临洮县的优势,县上积极创建校地企合作、全产业链式高原夏菜产业人才培养与输送模式。与西北师大、甘肃省农科院等8 家产学研机构开展蔬菜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引进蔬菜新优品种34 个,新开发了即食百合罐头、碗装百合、速冻百合花等蔬菜制品。
1.5 蔬菜品牌初步形成
县上先后注册“婵香源”“四方蔬菜”等蔬菜商标29 个,“临洮马铃薯”获批地标农产品。累计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0 个2 333.3 hm2,绿色食品认证19个6 200 hm2,有机蔬菜产品认证2 个73.3 hm2。为了打造“临洮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聘请前奥运乒乓球冠军郭跃为临洮百合公益代言,与央视农影智造、淘宝村播计划等栏目协作,推介以百合为主的临洮蔬菜,扩大了临洮蔬菜的知名度。
1.6 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临洮县建有县蔬菜质量农残检测中心,共设立乡镇、企业、基地溯源点172 个,建立起了县、乡、基地3 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网络,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9%,主要蔬菜产品全部实现省网溯源信息查询监管。
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从业人员科技能力不足
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当前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大批量流入城市,蔬菜生产以妇女和老人为主,普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现象,精准管理措施难落实,跟风种植现象严重。
2.2 蔬菜生产与终端市场销售脱节
虽然农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产地品种更新与调整步伐依旧较慢,如市场需求的松花菜、娃娃菜增长幅度不大,菜农因循守旧,重产量不重质量,习惯于大白菜、甘蓝等传统大路菜种植。
2.3 蔬菜品牌创建还需加强
2019 年临洮县大面积推广杀虫灯、防虫网、粘虫色板、滴喷灌等生态栽培技术,控制农残效果明显,但由于投入不足,普及率较低,产品监测与追溯体系应用还不广泛,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监管不足。
2.4 产地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
近些年,临洮县高原夏菜逐年向改河沟、大碧河递增,菜地由沟坪区延伸,这些新建菜地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灌溉设施不足,致使蔬菜产量低而不稳。同时,由于地处坪沟,田间道路不畅,产地运输和机械化耕作困难。
2.5 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完善
近年来,临洮蔬菜不再依托大型批发市场,以蔬菜保鲜库为依托的各类分选小市场应运而生,但由于设施简陋,分级、包装以及结算、信息系统等设施设备配套完善比例低。
2.6 良种良法不配套
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经费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根结线虫、瓜类白粉病等蔬菜病虫害危害越来越重;老菜地土壤盐渍化不断加重,轻简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也亟待加强。
3 发展对策
3.1 以销定产调整结构
依托“超大”等企业,积极发展规模、集约化生产栽培基地,生产之前先找市场,根据市场的要求,定批、定量组织生产。力争2020 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7 666.7 hm2,产量达1050000kg,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就定西市而言,建议稳定面积的同时引导生产基地调整品种结构,均衡安排上市茬口,应对市场风险。
3.2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
继续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提高菜农物理防虫、生物防病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建议在扶持建立标准化基地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农户更新生产设施,发展装配式日光温室、全钢架连体和独栋大棚;同时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产品认证、产地认定,对有意愿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备必要的检测、溯源设备,规范应用产品标志,进一步提升蔬菜绿色生产水平。
3.3 继续开展延链补链
进一步提升城市净菜配送能力,鼓励“四方”等购销企业在大中城市建立基地蔬菜直销门市,积极推进农超对接、网点销售、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建议市上出台专项政策,强化、延伸从种子种苗培育到深加工、物流配送的蔬菜全产业链条,扶持小微企业投建酱制、腌制、脱水、速冻蔬菜等加工生产线,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特别是出现蔬菜“卖难”时尽可能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
3.4 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品牌
就临洮来说,目前需要多种平台宣传推介临洮蔬菜产品,打响“临洮珍好”区域公共品牌,以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销售市场的拓展。就定西市来说,建议围绕省会兰州的区位优势和甘肃省打造高原夏菜的政策优势,发展设施满足省内及西北市场、高原夏菜调剂沿海市场,2 个市场的开拓都需要一个统一的品牌效应。
3.5 健全完善产地市场
建设和改造产地蔬菜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冷藏保鲜、加工配送、电子结算、信息与追溯平台、质量安全检测、交易厅棚和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议结合“数字定西”的创建,在重点和骨干市场里,配套智能溯源秤、智能计量监管系统,在全市建立灵敏、安全、规范、高效的蔬菜物流和信息平台,实时传输发布产地市场的价格信息,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为各产地蔬菜种植和营销提供参考。
3.6 扶持培育经营主体
积极扶持发展一批产销一体化运营主体,扶持其建立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耕种收生产基地,从精准管理要效益;同时让其带着产品到外地拓展销路。另外,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把生产模式创新、科技成果应用、成本控制、机械化耕作等措施潜移默化到农户,摆脱劳动力短缺等困境。
3.7 扶持发展专业服务机构
针对蔬菜现代化发展需求,建议借鉴山东等地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健全和加强县、乡蔬菜科技推广网络体系,重点推广“三新”技术和蔬菜连作障碍治理、绿色防控、配方施肥以及土地耕整等实用技术;扶持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业,利用购销、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装备和产品需求,组建一批机耕、机播、飞防、机收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利用社会化有偿服务,推进生产标准落实,解决当前的困难和问题。
3.8 健全完善产业保障体系
建议加大机耕路、田间生产便道、机井、蓄水塘坝、沟渠管网、喷滴灌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向蔬菜产业基地倾斜,为蔬菜种植户做好全方位后勤保障。同时,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育苗差价补贴政策,把种苗作为生产保障,创新模式,从基础上提升产业标准化的推行;另外,强化预警防范和市场监测,大力推广蔬菜生产政策性保险,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