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亚得里亚海的统一之桥
2021-12-06杨俊王澄鑫
文/图:杨俊 王澄鑫
北接克罗地亚大陆,南通佩列沙茨半岛,在亚得里亚海上,俯瞰佩列沙茨跨海大桥施工现场,一艘艘形如“蛟龙”的施工船舶穿梭其间,将现场各个墩台如一粒粒纽扣般串联起来。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被誉为“亚得里亚海滨明珠”的杜布罗夫尼克省长期与克罗地亚本土处于分隔状态,当地居民往返两地要穿越其他国家,经过两次甚至更多的边检,这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佩列沙茨跨海大桥是克中合作的最大基础设施项目,大桥建成后将彻底结束领土分隔的局面。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我们的梦想即将实现!”2021年4月,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来到大桥施工现场,对在疫情影响下项目的施工进度表示肯定,这已是普连科维奇第4 次前来视察了。
7月底,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的中交联营体,包括中交二公局、中交公规院建设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实现整体合龙,让亚得里亚海两岸实现了久违的“相遇”。
作为中国企业中标的首个由欧盟基金出资的大型基建项目,大桥建设对中国企业开拓欧盟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上图: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出席大桥合龙仪式Above:Croatian PM Andrej Plenkovic attends the ceremony celebrating the connection of the Pelješac Bridge
下图:7月28日,佩列沙茨大桥全桥钢箱梁顺利合龙Below:On July 28, the final piece of steel box girder for the Pelješac Bridge is welded with the main structure
属地化管理理念助力中欧互融
“一定要坚决贯彻推行属地化管理,快速缩短适应周期,培养出一批适应欧盟项目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在经过多天激烈讨论后,项目部副经理曾令华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5月的一天,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里。作为项目的“先行队”,曾令华和其他几位同事早早来到克罗地亚了解市场环境。有着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曾令华明白,想要快速开展工作,属地化管理是必由之路。
为了快速适应市场环境,经验丰富的“先行队”把目标对准了最高学府萨格勒布大学。他们查阅了大量当地关于劳动者工作权益的法律法规,通过电话咨询、登门拜访、电子邮件等各种渠道和当地政府、教育机构取得联系,最终取得了聘用当地高校毕业生的资格。
“Classmates, we are a Chinese company,welcome to join us.(同学们,我们是中国企业,欢迎加入我们。)”2018年6月的一天,萨格勒布大学突然“闯”进几名黑头发、黄皮肤的人。经过一周的招聘,项目部迎来了5 名当地的新员工。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先行队”高歌猛进,通过社会聘请、校园招聘等各种途径引入了30余名当地工程师、外联和翻译,项目外籍团队规模开始初显。
与此同时,为推进属地化管理向更高层级发展,项目部还与克罗地亚的业主、监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20年4月,外籍监理Mr. Lvo 因工作关系结束了与项目团队一年多的合作,但属地化的管理理念给这位外籍监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我的中国朋友们,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收到离别的礼物和信件后,Mr. Lvo 用仅会的几个汉字歪歪扭扭地写下这句话,表达了对中国朋友们的真挚情谊。
得益于日渐成熟的属地化管理策略,在项目部,无论施工现场还是会议室,随处可见中克籍员工在针对问题交谈、争论着,各种问题在沟通中迎刃而解。项目部一系列“入乡随俗”的管理模式,在当地树立起形象标杆,得到克政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
中国“智慧”打造欧盟环保示范项目
2021年春节刚过,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首片跨中大节段钢箱梁架设成功。“15 个月,从方案策划到专家评审再到现场实施,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终于把这个大难题给解决了。”项目副总工兼工程技术部部长周彬说道。
由于地处欧盟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当地政府对海水水质和生物保护要求极高,严格规定大桥建设过程中不允许采用在海中打设钢管桩临时墩的常规吊装方式,避免任何一个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发生。“参加工作快20年了,不用临时墩进行大节段钢箱梁吊装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现场项目副经理王岩颇感压力。
为此,大桥建设团队研究了大量资料,最终从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单端悬挂”吊装方式得到启发。从最基本的强化浮吊吊装入手,修订完善施工方案,综合考量实际吊装过程中的曲线和梁段、挂架、吊具的总重量,对每一项数据进行准确核算,同步增加桥墩支架外侧钢管的钢材用量。为确保万无一失,在紧密研讨后,建设团队还考虑在钢箱梁与支架支撑连接部位进行着重加强。在一次又一次的方案、技术碰撞中,建设团队终于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法宝”。
“不断的技术创新就是达到高环保标准的制胜法宝!”项目承包商代表张冬不仅要时刻关注现场施工生产,还要绷紧环保这根弦。常规钢管桩打设中,产生的噪音会给海洋生物带来危害,为全力规避噪声污染,所有人找遍了与之相关的中欧工程资料,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在施工中,这项技术在全世界没有可供参考的范本,但我们必须拿下!”
“虽然桥梁建设没有范本,但有个风电项目做过类似‘气泡幕’的设备,国内一个矿山项目也采取过类似的方法来阻断振动波。”有着20 多年施工经验的项目副总工赵青宏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经过数月不断的改进和试验,一个边长5.8 米、宽4 米、高0.6 米的圆端形“气泡生产器”终于问世。在经过实际施工测算后发现,“气泡幕”设备隔绝了绝大部分噪音,周围海洋生物几乎不受影响。
此外,针对生活区和施工区,项目部采取了垃圾集中回收到系统降解、拦油坝配合吸油毡、多渠道使用油脂分离器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一整套的环保体系。
“中国人环保做得真不错,就连多年未见的海豚都被吸引来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地居民激动地说道。在大桥施工海域,多头海豚成群结伴往返于墩身附近,像是在庆祝着这支远道而来建设团队的成果。
亚得里亚海畔的美好生活
步入7月,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的合龙工作已逐渐步入尾声,远远望去,大桥似乎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来到海边游玩的当地居民马琳一家坐在小酒馆里望着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大桥,聊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爸爸,你看,这是我画的大桥,它就快连上了,就连小鱼都说它好漂亮啊!”孩子兴奋地给马琳看自己的画。
随着克罗地亚旅游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集在项目驻地科马纳村的海边,一边谈论着大桥一边快速用手机拍照。“在疫情长期影响下,大桥建设进展竟如此之快,中国工程师们的效率简直不可思议!”在每周一次的监理例会上,当地监理工程师佐然不禁感慨道。“大家看看,这是我朋友马琳的孩子画的大桥,这座桥不仅意味着结束分隔,更蕴藏着克罗地亚人心中长期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桥项目的推进以及中克双方工程师的不断进驻,也为当地村民带来大量机遇,小村超市、餐馆、各式小摊陆续多了起来,人来人往,原本局限于夏季旅游收入带动经济的单一方式得到改善,不少村民收入甚至翻了数倍。克罗地亚小孩那看似歪歪扭扭却满藏着纯真童趣的画作,也映照着中国建设者的辛劳。
从小村的海边望去,大桥6 个主塔高耸于海面,吸引着各地游客的目光。由于克罗地亚此前未实施较大的基建工程,当地土木工程人才缺乏,严重遏制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项目部常务经理谢井丽介绍道,“造福当地人民,提高居民收入,是项目团队的初衷之一。进场3年来,项目部累计主动雇佣当地各类型员工200 余名,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曾对当地来说稀缺的桥梁施工管理人员”。
7月10日,历时3年,项目第一批招聘入职的员工中7 名克籍毕业生拿到了期待已久的工程师准入证书,进入了欧洲土木工程师协会。这引来当地媒体竞相报道,报道称“这意味着克罗地亚新的基建人才正在涌现,克罗地亚基建行业新业态正在逐步形成”。
今年6月,大桥首个合龙口顺利合龙。实地到访大桥施工现场的克罗地亚交通部长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尽管疫情严重,但大桥建设进展一切顺利,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感谢中国建设者们的付出!”
在严峻的疫情考验下,从山峦叠嶂的佩列沙茨半岛到波涛汹涌的亚得里亚海,1000 多个日夜的奋战,中克建设者们正在用双手、用智慧阐述着友谊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