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斗争的历史特点

2021-12-05

奋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抗联斗争抗日

■ 老 轩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东北抗战中的主要武装力量,其斗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长期持久。从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 年日本宣布投降的14 年时间里,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包括抗日同盟军与反日联合军)和抗日联军三个阶段,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部队中坚持斗争时间最长的军队。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率先扛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旗,它比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战争早4 年,比西班牙反对德国、意大力法西斯战争早5 年,比波兰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早8年,比苏联卫国战争和美日太平洋战争早10 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曾公正地指出:“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6 年局部抗战时间里,东北军民孤军苦斗,消灭了敌人的大批有生力量。仅据日方的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到1935 年末,日本关东军的伤亡人数为:战殁者4200 人,伤病者17.13 万人。1936 年至1937 年9月,日军死伤2662 人。1937 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联各部开展了积极的游击战争,破坏了敌人的经济、军事设施,扰乱了日军侵华的后方基地,使数十万日军滞留东北,不能入关南下,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同时也打乱了日军企图与德国法西斯夹击苏联的“北进”计划,使其不能实施。东北抗战对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自觉担当。东北抗联始终是孤军作战,全国抗战爆发前是如此,全国抗战爆发后亦是如此,部队在得不到关内的军事援助和经济资助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对敌斗争。同时,由于国民党实行了不抵抗政策,东北抗战初期虽有大批义勇军抗日,但不到两年即大部分失利,余部大多退入关内,或者从苏联边境进入新疆,抑或是被遣散。因而,东北抗联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独立领导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抗联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城市中的党组织遭受了敌人的严重破坏,抗联的信息情报来源近乎断绝。这种孤悬敌后、独立自主地长期坚持敌占区抗日游击战争的状况,必然使抗联斗争更为艰巨、复杂和曲折。

三、艰苦卓绝。抗联队伍的发展壮大,引起日军极大恐慌。经过长期的研究和策划,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1936 年4 月至1939 年3 月的“满洲国治安肃正计划”,改变过去单纯偏重武力“讨伐”的原则,采取“治标工作”“治本工作”“思想工作”并行的三位一体的方针。所谓“治标工作”,就是使用日军、日伪军对抗日部队进行疯狂的军事“讨伐”;所谓“治本工作”,就是设置“集团部落”,制造“无人区”,组织“自卫团”防守“集团部落”,严厉实行经济封锁,切断抗日部队的物资供应,企图彻底断绝抗日部队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根本上断绝抗日部队基本生存条件;所谓“思想工作”,就是强化警察、特务组织,镇压、清除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和抗日反满团体,加强反动宣传,妄图“从根本上排除赤化思想”。

“治安肃正计划”实行后,抗联队伍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衣食来源几乎被断绝,部队缺粮断炊更是常有的事。抗联老战士张玉君回忆,在西征途中,“部队在深山里行军吃的都是野菜,一连三四天,战士们饿得头昏眼花”“当时也没有盐,白水煮野菜。有的同志吃了野菜后,浑身浮肿、走不动道,就互相搀扶,坚持跟着队伍走。”敌人为了消灭西征部队,派出大批部队围追堵截,和敌人交战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一仗接一仗,既没吃的,又没喝的,非常困难。”由于敌人设置“集团部落”,制造“无人区”,抗联战士常年累月没有房子住,一年四季在露天宿营(露营)。黑龙江冬季漫长,抗日部队经常冒着零下30~40 摄氏度的严寒安营扎寨,行军作战。抗联老战士卢连峰回忆1938 年冬季西征露营时的情景:战士们在没膝深的雪地上艰难行进,每到夜幕降临,便点起篝火取暖。在零下30 多摄氏度的气温下,身体靠着火的一面,冲腾的烈焰能把人烤焦;背火的一面,刺骨的寒风能把人冻僵。这就是“露营之歌”中的“火烤前胸暖,风吹背后寒”。许多人的手脚都是在露营时冻伤或冻掉的,一些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彭真同志曾讲过,东北抗联的斗争,与红军长征、赣南三年游击战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

四、牺牲巨大。有人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东北抗联那样,无论是总司令还是普通士兵,在10 多年的残酷斗争中,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着被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14年抗战中,有10万余名抗联战士为民族的解放壮烈牺牲。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大半牺牲,其中军以上干部30 余人,师以上干部110 余人。东北抗联将士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贞不屈、不畏牺牲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日寇多种手段诱降面前,斩钉截铁地说:“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弃,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坚决的。”被日寇包围,他最后战至一人,光荣牺牲。1958 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向杨靖宇烈士陵园敬献花圈,这是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唯一一次集体向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三次身陷囹圄,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尽管屡遭挫折,对党的事业仍然忠贞不渝。在战场上他有个铁的原则:战必胜,不打无准备之仗,创造了多个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战例,日寇惊呼“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苏联人称他是“中国的夏伯阳”。赵尚志战斗负重伤被俘后,仅生存8 小时,于此期间怒斥审讯他的伪满警官:“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除发泄等言语之外,缄口不言,一直睨视敌人,置刀枪痛苦于不顾。1938 年10 月,抗联第五军妇女团的8 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主动把敌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最后决然走进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这就是举世震惊的“八女投江”壮举。8 位女战士中,年龄最大的是共产党员、指导员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 岁。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听到八女投江的消息,思绪难平,在日记中写下了“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抗日英雄赵一曼就义前,虽然感到死亡迫近,但丝毫没有惊慌,反而说:“为抗日斗争而死才是光荣的。”赵一曼是母亲,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在她看来,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会有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到全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才能争得真正的幸福。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舍家别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斗争;才能在被捕之后坚贞不屈,经受住常人不能忍受的酷刑;才能感动身边的护士和看守她的警察,帮助她逃离虎口;才能在临刑前教育她的孩子“继续斗争”;才能高唱“红旗歌”,挺胸昂首走向刑场,发出最后的呐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抗日英雄的事迹,让他们的敌人都感到敬佩和惭愧。

东北抗日联军(油画) 周武发/绘

五、团结御侮。东北抗联具有鲜明的国际主义色彩。1910 年日本出兵侵略朝鲜后,许多朝鲜共产主义者迁居东北,其中一些人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原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东北地区中共党组织人数迅速增加。1931 年底,东满地区组建的几支游击队中绝大多数是朝鲜来的同志,北满和吉东地区的抗日部队中也有很多朝鲜战士,许多人成为抗联部队的领导干部,还有不少人牺牲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中朝战友休戚与共。杨靖宇与金日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杨靖宇牺牲后,金日成极度悲痛,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和杨司令民族不同,出身也不同,但我想起同他相逢时的种种情景,仍然久久的暗自流泪,好几天吃不下饭。”周保中则为金日成的安危担心,说金日成是“南满第一路军现在唯一的重要干部”,建议对他的派遣给予慎重考虑。这种情谊是在战争中用鲜血凝结而成的。

1945 年8 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伤亡32000 人,促进了东北的迅速解放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 年8 月12 日,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到来的前夕,中俄混血姑娘嘎丽娅勇敢地跟随苏联红军劝降侵略者,孤身进入日军要塞,后被日军残忍杀害,英勇牺牲,年仅17岁。2007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为绥芬河市纪念嘎丽娅的“友谊和平天使”雕像题词:“我们的友谊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历史不会忘记,东北抗联孤悬敌后,以极少的人数、最长的时间、极其坚韧顽强的革命斗志,在最为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与日军几十万重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4 年中,黑龙江革命老区有近32 万人参加了抗日队伍,有78 万多老区群众在抗日武装斗争中被敌人残酷杀害,10 万余名抗联战士为民族的解放壮烈牺牲,献出了宝贵生命。英雄已逝,精神永存。东北抗联精神是黑龙江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全省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现代化新龙江建设矢志奋斗。

猜你喜欢

抗联斗争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抗日英烈马威龙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爷爷的抗日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