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2021-12-05于令芹
于令芹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 济南 250000)
水工环地质就是对一些地区的水文、工程和环境等地质情况进行收集和调查,最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了和其它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现在的地质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了,而且水工环地质技术已经成为了解决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这对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运动变化也是非常关键的[1]。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地质勘察技术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拥有了更多先进的勘测设备和勘测技术,可以准确地找到地质灾害出现的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保护当地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水工环地质技术
1.1 GPS技术
GPS技术经常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被使用,使用GPS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提高勘测的准确性,对治理地质灾害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GPS技术是RTK技术的基础,GPS技术是为了在勘查中进行准确的定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1.2 地质雷达技术
对水工环地质技术来说,地质雷达技术的目的就是用来进行短距离勘测,因为勘测的距离比较短,所以勘测的数据准确性比较高。地质雷达技术在具体的工作应用当中,需要向下面传播电磁波,当电磁波在传播的时候,遇见了阻碍物电磁波就会反弹给地面[2]。工作人员可以对反弹回来的电磁波的频率和振幅进行分析以后,就可以对地质结构有所了解了。因为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自动勘测的技术,在地质勘测工作中,能够提高勘测的准确性,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成本。地质雷达技术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地质灾害治理当中出现的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安全问题。
1.3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新型的勘查手段,在地质勘察中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该方法的原理就是使用电磁设备向下发射脉冲电磁波。然后对二次涡流场的具体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相关区域的内部地质情况。当该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地质安全隐患的时候,瞬变电磁法就可以快速的发现。瞬变电磁法当中还有垂直磁偶源法和电偶源法,这两种是使用比较多的两种方法。
1.4 RS技术
RS技术的另一个名字叫做遥感技术,RS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把图像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然后对勘测出的具体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所以在地质灾害治理当中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的RS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普及到造影和光谱分辨率领域当中,在地质环境勘察工作中具有很强的辅助能力。
2 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
2.1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坍塌和泥石流。这三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比较大,主要原因就是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发生了改变,地质结构的改变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地址疏松、地形陡峭和强降雨等现象引起的。而且现在的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力度越来越大了,我们在逐渐提高对大自然资源开发的时候,却没有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很多大型的工程建设活动也是引起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要想解决我国地质灾害治理问题,就需要降低资源开发力度,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如果不做好这些将会严重危害到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也会危害到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2.2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当工程建设不合理的时候,就会破坏掉工程周围的地质结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以后就很有可能出现地面坍塌地质灾害。这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地质结构进行展开全面的勘测,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对地质结构进行评估和预测,以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在矿产资源开发的时候遇到地面塌陷等问题,没有及时的进行修复和控制的话,地面塌陷就会难以控制,而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2.3 地裂缝地质灾害
地质裂缝灾害是区域性断裂的一种常见形式,而且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出现这种灾害的原因就是因为地质结构不够稳定,如果地下水资源开发过度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地质灾害。
2.4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会造成地层断裂,岩体松动等,会增加出现地质灾害的概率。发生地震的原因就是因为地壳运动过于频繁,而且带来的破坏也很大,不过在实际预测的时候会存在很多困难。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不错的进步,而且已经开始在地震灾害中进行勘察,地震给地质造成的直接破坏和二次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一些断裂带的地区更是严重,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公众的重视。
3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现在我国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很多种,为了避免人们遭受到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侵害,提高我国地质灾害的治理能力,采用水工环地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而且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通过对地址灾害的分析有效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而且可以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影响。
3.1 地震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当发生了地震灾害以后,地震所带来的剧烈震动会危害到周围建筑物的正常外貌,也会对地形产生变化,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破损的现象。在地震发生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第二次灾害,第二次灾害的意思就是地震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自然环境失衡问题,自然环境失衡包括水灾和火灾等等。水工环地质可以在地震灾害治理当中发挥很好的作用,不过需要对地震发生之后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提前预测地震的发生,地震在发生之前是会有一些细微的信号的,只要能掌握这些信号,就可以判断地震发生的时间,及时的进行地震预防措施,为之后的地震治理打好基础,从而降低地震灾害给人们生活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反应来判断地震的发生,微观信号是不可以直接获得的,需要一些静谧的测量仪器才可以,这就需要采用水工环地质的优点了。使用仪器对磁场和重力等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发生时间,帮助人们提前进行地震预防,尽可能的降低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减少人们的损失。
3.2 地面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山区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性大,影响面广。特别是在地震灾区,这些灾害非常容易发生,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对于此类灾害的治理,需要做好前期的防范工作,从而降低灾害的发生率。如果无法避免,要及时疏散群众,减少灾害影响。比如,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恢复方案,防止过度开发和严重影响自然环境的事件发生,减少灾害发生。再比如,在森林资源采伐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计划,禁止过度采伐。同时,要进行必要的林业恢复,做好防治工作。水工环境地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治理主要是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预警监测,根据地质发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完善的预警监测体系,针对灾害易发区合理安装相应设备,以便准确掌握地质构造变化,预测灾害发生概率,提高安全性,及时采取措施。此外,有关单位要进行全面的信息评估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使灾后能够及时得到处置,最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3 地面塌陷治理中的应用
使用水工环地质方法来解决地质灾害所面对的问题,是因为水工环地质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地面塌陷的各项情况,以方便确定更有效的治理方案和治理措施,提前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发现,坍塌现象一般会出现在岩溶地带当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分析和检测,准确的定位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然后指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治理。地质塌陷治理工作当中,采用水工环地质是为了更好的判断出地质结构出现的具体变化,全面掌握地质所处的情况,对地层当中所受到的作用力和相互作用力进行分析,才能更准确的预防地质塌陷所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从而提升地质灾害的治理能力,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地质塌陷所带来的危害。
3.4 地裂缝治理中的应用
将水环境地质学应用于地裂缝灾害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地裂缝灾害发生区容易产生地质裂缝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比如,在地下水的应用上,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控制,有效节约水资源,并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制定适当的开采方案,防止同一地区严重开采造成地层结构不稳定,否则将对整个地区产生巨大影响。通过水环境地质,可以准确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对于地下水资源异常问题,要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治理,提高防治水平,降低所带来的危害,充分保障区域安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 结语
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我国政府一定要重视起来对地质灾害防范和治理工作,结合水工环地质来完成相关的地质防范和治理工作,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发挥出水工环地质治理的积极作用,才能帮助地质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地质防范和治理工作,也可以提高我国对地质治理和防范工作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