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场景化实验教学探索①
2021-12-05韦莹珏
梁 丹,韦莹珏
(桂林医学院 a.公共卫生学院;b.人文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199)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进步,却也破坏了自然生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疾病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的范围拓宽。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对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提出了挑战,急需培养更多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
1 我国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围绕预防医学展开,部分公共卫生学院甚至没有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列入教学体系,学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多数从事公共卫生专业教学的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开始教学生涯,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缺乏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公共卫生相关单位的实践工作经验,教学只能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内容与公共卫生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不密切[1]。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学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观念,加之缺乏开展应急演练实践教学所需的指导老师、场地、装备等,以致案例分析讨论仍是目前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缺乏对真实现场的体验,甚至对现场完全没有概念,学了许多相关知识、技能,但不知道该如何运用[2]。虽然,最后一学年把学生安排到疾控、卫生监督所等对口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但实习以基本业务培训为主,很少涉及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理的内容。因此,我国公共卫生教育远没有达到培养高素质、有较强应急处置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大量场景体验和实践训练来实现,公共卫生实验教学势必做出改革,而场景化教学为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2 场景化教学的含义
场景化教学就是把特定问题进行场景化呈现给有特定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结合实际,应用情景讲解相关知识,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案,使其通过观摩或者模仿来积累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场景化教学在具体的任务情景中,向学习者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借助多种手段和工具激发学习者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注意力,促进学习者将获取的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知识。场景化教学还能创设情景,为学习者提供实践练习机会,帮助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教学活动对学习者赋能[3]。
3 场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
3.1 场景化在知识服务领域的应用
知识服务的本质是以场景及基于场景的价值体验为核心,根据用户在特定场景中的真实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使用户获得某方面能力的提升。知识服务注重为用户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使用户体验到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愿意为知识产品买单。例如得到APP在菜市场举办《薛兆丰经济学》新书发表会,现场演绎如何在买菜的讨价还价中运用经济学知识,让用户认识到“高冷”的经济学是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从而吸引用户购买该书和相关音频知识产品[4]。
3.2 场景化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中国移动设计院将项目管理系统知识化,借助场景化学习,从有代表性的项目中提炼出相对通用的理论和方法,包括项目各阶段、各场景中的工作准备、步骤流程、工具模板、经验教训等核心信息,建立立足于场景的宝典库。宝典库中的工作场景被梳理和细分,并与知识方案进行匹配,保证各个关键场景都有知识可供查询。当遇到未经历过的工作场景时,就可以在宝典库中按场景获取对应的知识,这样既降低了学习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5]。
3.3 场景化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医学实验教学领域。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模拟出逼真的实验场景,并提供丰富的人机交互,有效解决了传统医学实验成本高、周期长、场地设备不足、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等制约现场实验开展的问题,成为实体实验的有益补充[6]。武汉科技大学使用unity3D开发出的结核病疫情处置综合性教学实验,就将计算机虚拟仿真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计算机模拟出的“现场”中进行探索学习,有效促进了预防医学本科生对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技术的掌握[7]。
在实际操作前,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练习能提高真实实验的成功率,但虚拟仿真实验不能完全替代真实实验,尤其对于医学生来说,实训是不可或缺的。第三军医大学在为军队卫生防疫人才培训开设的《现场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即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模拟情景,让学生先进行桌面推演,然后制定演习方案,最后搭建真实场景进行实兵演练,从而有效解决了学生无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获得足够实践练习的问题,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现场工作的能力[8]。
场景化教学在教育培训领域,特别是在某些高校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中的成功应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下面结合桂林医学院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开展以及实施基于场景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验教学。
4 基于场景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教学探索
桂林医学院目前并未专门开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课程,仅分别在《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中讲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总论”,教学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讨论形式。虽然在《实践技能训练》课程中对公共卫生常规检测仪器的使用进行培训和考核,但并未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综合演练,对学生现场应对处置能力的培养是缺失的。因此,急需开发出基于场景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演练机会。基于场景化的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一样,分为实验准备、实验开展和总结评价3个阶段。
4.1 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主要是进行案例编写和关键场景设计。案例素材一般来源于书籍文献、纪录片和新闻报道中的现成素材,以及在疾控等公共卫生相关单位通过访谈、采编、提炼加工获取的现实素材。选择代表性、典型性事件作为案例编写的素材,例如频繁发生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在处置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挑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个事件通常会涉及多个场景,但并非所有场景都能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聚焦关键场景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3]。为了增加真实性和帮助学生沉浸在场景中,案例应包含详尽的背景信息和线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涉及多学科知识,因此,教师需整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将所涉及的知识点一一嵌入到对应的应用场景中。案例内容应体现教学目标,其场景中所呈现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探究深度,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充分运用已有知识、技能才能获得答案[9]。
案例可开发成文字、视频、虚拟仿真游戏3种形式。文字案例是基础学习材料,也是制作视频案例和虚拟仿真游戏案例的脚本。视频案例能够将事件全貌清晰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虚拟仿真游戏案例则能在计算机虚拟游戏场景中为学生提供多角度、不受时空约束、不限次数模拟事件处置过程的机会。以往许多教师因为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只能为学生提供文字案例,现在用普通手机已经能够拍摄出清晰的视频,网络上也有许多易操作的剪辑软件供免费使用,使教师自制视频案例的难度降低。日本Enterbrain 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制作RPG(role 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游戏)类游戏的软件——RPG Maker XP为用户提供了许多素材和技术支持,使不具备计算机编程知识的教师也能够通过该软件开发出具有虚拟体验功能的实验游戏。
4.2 实验开展
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实验目标、步骤和要求,然后,学生随机分组,并抽签决定要模拟演练的案例;教师为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思考题,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案例学习材料供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各小组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需制作学习成果汇报PPT,并在开始现场演练前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学习收获、对思考题的解答,以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10]。另外,各小组内需分配演练角色,并在课下准备现场演练所需的道具。
每组现场演练需控制在15~20 min内,教师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场景条件做出灵活调整,但在演练开始后,尽量不要打断学生。在演练过程中,教师和其他组同学需认真观察,将问题和可取之处都记录下来,如果有条件,可以对演练过程进行拍摄记录,方便学生过后自查,也便于将好的演练案例保存下来作为范例。
4.3 总结评价
全部组演练结束后,教师对各组表现做出点评,其他小组可以做补充点评和提问,教师组织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开展集体讨论。最后,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生成自己的现场处置应对手册,手册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记录自己所有操作步骤,并把模拟案例中涉及的全部知识点以清晰的脉络呈现出来,实现学科互通、知识融合[11]。
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由教师评分、小组间评分、小组内评分3部分组成。教师先以PPT的形式通报现场演练情况、组内成员出勤率,为给各组评分提供依据;每个小组同时对别组的PPT汇报和现场演练表现进行评分;最后小组内部根据每个成员的贡献,分配小组得分,以多劳多得激发成员的主动性[12]。同时学生要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为教师提供改进建议。
开展基于场景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为持续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这种场景化教学需要不断改进,丰富实验案例。案例内容要根据实际演练情况和学生反馈,不断完善、更新,使其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医学热点编写新案例,丰富案例库。案例库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素材库,更要成为学生课外自学和工作后继续教育的资源库;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现场”体验感。同时,学校应聘请有丰富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战经验的一线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并定期开展联合实训演练。只有经过充分的模拟演练,学生才能在今后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做到临危不乱、科学有序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