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鳝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2021-12-05刘广根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清塘全池黄鳝

○刘广根

黄鳝俗称鳝鱼,在动物分类上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其肉质爽滑,味道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也为养殖户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由于钓捕、笼捕、电捕过度,黄鳝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发展黄鳝人工养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黄鳝养殖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黄鳝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瓶颈”之一;笔者在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研究以及生产实践中积累并总结了黄鳝养殖生产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1 腐皮病(赤皮病)

1.1 病因:由荧光极毛杆菌感染引起。

1.2 症状:病鳝行动无力,全天将头部伸出水面,久不入穴,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且伴有红色斑块;腹部两侧皮肤糜烂,烂尾,肠道充血发炎,最后瘦弱死亡。该病对黄鳝养殖危害最为严重,可造成批量死亡。

1.3 防治方法:①放种前用生石灰150-200kg/亩或漂白粉15-20kg/亩,彻底清塘消毒;②鳝苗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③用1-2mg/L的漂白粉或用0.2-0.4mg/L的强氯精全池遍洒。

2 细菌性烂尾病

2.1 病因:由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2.2 症状:黄鳝尾部受伤后病菌经皮肤接触而感染,感染后尾柄充血发炎、糜烂,严重时尾部烂掉;肌肉出血、溃烂,骨骼外露,病鳝反应迟钝,头常露出水面,最后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2.3 防治方法:①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②放养密度不宜过大;③改善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④用10mg/L的二氧化氯药浴病鳝10分钟;④每100kg黄鳝用10克土霉素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3 细菌性肠炎病

3.1 病因: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3.2 症状: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甚,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发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发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如将病鳝的头拎起,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很快就会死亡,死亡率甚高。

3.3 防治方法:①发病期间用1-2mg/L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每100kg黄鳝每天用大蒜30g拌饲,分2次投饲,连喂5天;或每100kg黄鳝用10g土霉素,连喂5-7天;②每100kg黄鳝用辣蓼5kg、薄荷叶3kg,熬水全池泼洒,15天后重复1次;③每100kg黄鳝用干地锦草0.5kg或鲜辣蓼2-4kg熬水,全池泼洒,连用3天;④每100kg黄鳝用大蒜瓣500-1000g(捣烂)和食盐500g一起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5天。

4 红斑病(梅花斑病)

4.1 病因:由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4.2 症状:病鳝体表,尤其是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斑块。

4.3 防治方法:①在饲养池内放养几只蟾蜍,能预防此病发生;②一旦发病,可用1-2只蟾蜍剥开头皮,系上绳子在池中反复拖数次,1-2天后即可痊愈,因为蟾蜍分泌的蟾酥对此病有特殊的防治功能;③鳝池应经常更换池水,改善水质条件。

5 打印病

5.1 病因: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而引起。

5.2 症状:主要发生在鳝体后部,腹部两侧更为严重,少数发生在体前部,这与体躯后部容易受伤有关。患病部位皮肤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的红斑形成明显的轮廓。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糜烂加深,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久不入穴,最后瘦弱而死亡。发病率可达80%以上,以5-9月最为常见。

5.3 防治方法:①水深30cm的池水,每100m2水面用辣蓼200g、苦楝树皮(汁果均可采用)300g、烟叶100g,切碎熬成5kg汁,加食盐10g,全池遍洒(重点在食场周围泼洒),每日1次,连续3天;②池内放养几只蟾蜍,黄鳝患病时,可取1-2只剖开(连皮),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遍。蟾蜍身体上产生蟾酥分泌物具有防治功能,1-2天即可除病。

6 水霉病

6.1.病因:由水霉菌感染而引起。

6.2 症状:由机械损伤后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初期病状并不明显,数天后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在体表或受精卵的表面迅速繁殖扩散,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如果正在孵化中的受精卵受到感染,严重时就会终止胚胎发育。水温在13-18℃时流行此病,危害极大。

6.3 防治方法:①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防止感染;②用5%碘酒涂抹患处,池塘立即加注新水,用400mg/L 食盐、小苏打(1∶1)全池发洒,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鳝5分钟:③用0.1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④受精卵可用7mg/L亚甲基蓝溶液浸泡10-15分钟,连续使用2-3天。

7 锥体虫病

7.1 病因:由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引起。

7.2 症状: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呈贫血状,身体消瘦,生长不良,多在6-8月流行。

7.3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②用20-30 mg/L的食盐水或2mg/L的百虫克浸浴病鳝10分钟,均有疗效。

8 毛细线虫病

8.1 病因:由毛细线虫在黄鳝的肠道后半部寄生引起。

8.2 症状:虫体大量寄生时,鳝体消瘦,伴有水肿,肛门有时充血发红。

8.3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强氯精等彻底清塘,杀死虫卵;②每10 kg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1g拌入新鲜的饵料中投喂,5-7天为1个疗程;③用2mg/L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1 0分钟,或鱼虫灭1号以4%的添加量加于饲料中,投饲1天,分2-3次投喂药饵,用药前停食1天。

9 棘头虫病

9.1 病因:由棘头虫寄生引起。

9.2 症状: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前肠中,因其大量寄生而引起肠梗阻、肠穿孔、食欲减退、鳝体消瘦,表现为头大尾小、体质虚弱,严重时引起死亡。

9.3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曝晒,杀死虫卵;②用90%晶体敌百虫0.8-1 mg/L全池泼洒,杀死中间寄主;③每10kg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1g拌饵投喂,5天为1个疗程,同时用晶体敌百虫0.5-0.7mg/L全池遍洒1次。

10 蛭病

10.1 病因:由中华颈蛭(俗称蚂磺)引起。

10.2 症状:通常寄生在鳝鱼头部附近及体侧的皮肤上,吸取血液为营养,被寄生处的表皮组织遭破坏,引起贫血和继发性疾病。病鳝食欲减退,焦躁不安,严重时体质瘦弱,呼吸困难,失血过多而死亡。

10.3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杀死蛭类;②捞起病鳝,放入0.5‰晶体敌百虫溶液中浸洗10-15分钟或用1mg/L的硫酸铜溶液浸洗5分钟。

11 感冒病

11.1 病因:由于水温急剧变化引起黄鳝身体不适而得的疾病。

11.2 症状:水温突然变化,会刺激鳝鱼的神经末梢,引起机能混乱,器官机能失调,行动失常等症状。

11.3 防治方法:①黄鳝苗种下塘或转塘时,要注意两个池水温度的差异,若相差过大,要设法调节水温,鳝苗一般温差不超过2℃,鳝种一般温差不超过5℃;②若用地下井水作水源,井水在进入鳝池前.需经过太阳曝晒,否则,井水直接进入鳝池中,也会引起黄鳝患感冒病。

12 发烧病

12.1 病症:在黄鳝饲养中,若放养密度过大,其体表分泌的粘液在水中发酵分解,释放大量热量并消耗水中大量氧气,使水温升高,引起黄鳝急躁不安,互相缠绕成团窒息而死。

12.2 防治方法:①在鳝池中放养少量的泥鳅,让其吃掉残饵和上下窜动,增加水中的溶氧;②发病后应彻底换水,并以0.7mg/L的硫酸铜全池遍洒;③放养密度适当,勤换池水或池内种植部分水生植物,保持水质清新。

黄鳝的病害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采取以下措施:①苗种放养前,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②放养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病无伤的苗种;③投喂新鲜、优质饲料;④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和投喂药饵,提高鱼体免疫力;⑤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通联:331409,江西峡江县渔业局手机:13979649150)

猜你喜欢

清塘全池黄鳝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春山闲话
提高水花鱼苗成活率的四措施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狠 话
黄鳝销售价格出现“倒挂”,散养户亏声一片
水墨清塘
自配绿色渔药防治鱼病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综防技术
捉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