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顺利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
2021-12-05左凤荣
左凤荣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国际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91)
俄罗斯是中国周边最大邻国和世界大国,中俄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俄互为战略依托,均把对方的发展看作自己的机遇,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国际事务中相互配合,是真正相互信赖的战略伙伴。在当今大国关系不睦的背景下,中俄真正做到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2019年6月5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布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中俄在国际和地区层面的战略协作日益加强,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在此之际,回顾与总结中俄关系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一、中俄关系发展顺利,不断跃上新台阶
从国际关系史的视角看,竞争是大国关系的常态。大国在竞争中经常会发生冲突,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损失。大国关系如何相处,也因此成为国际战略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考察大国关系时,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强调的是实力界定权力,权力决定利益。“塑造国际体系的大国相互提防,其结果是争权夺利。实际上,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去取得凌驾于他国的支配性权力,因为拥有支配性权力是确保自身生存的最好方式。力量确保安全,最大的力量确保最大程度的安全。面对这一驱动力的国家注定因此相互冲突,因为每个竞争对手都想取得压倒他人的竞争优势。这是一种悲剧。”[1]XIV在持这一观点的西方学者眼里,“国际政治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而且可能永远如此。虽然大国竞争的烈度时有消长,但它们总是提防对方,彼此争夺权力。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1]2。但是,作为两个大国,中俄在处理彼此的关系时基本摆脱了大国关系的这种窠臼,协调与合作成为中俄关系的基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两国在政治、科技、军事、能源、过境运输、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往不断深入,走出了一条大国交往的新路。
苏联解体后,中苏关系平稳地过渡到了中俄关系。30年来,中俄关系始终在向前发展,两国关系从友好国家、建设性伙伴、战略协作伙伴发展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把俄罗斯作为首访国家,这体现了对中俄关系的重视。习近平主席表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2]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保持着密切联系,中俄两国元首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晤30多次,是大国元首中交往频率最高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俄都很重视发展与对方的关系。中俄两国元首就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增强了双方的战略互信,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在中俄两国元首的推动下,中俄关系不断跃上新台阶。2014年,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2014年2月,俄罗斯在索契举办冬奥会,西方国家领导人无人到会,习近平主席参加了开幕式,表示了对俄罗斯的支持。他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举办冬奥会是俄罗斯的喜事,也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盛事。中俄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和普京总统是老朋友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邻居和朋友家里办喜事,当然要来贺喜,同俄罗斯人民共襄盛举。”[3]正是在此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就“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和欧盟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在此背景下,2014年5月20日中俄两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中俄还签署了几十项合作协议。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努力,久久为功,巩固高水平互信,拓展各领域合作,深化人文交流互鉴,密切国际协调配合,把中俄世代友好理念一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充实两国协作战略内涵,推动中俄关系与日俱进,与日俱新,造福两国人民。”[4]无论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在双边层面,中俄关系的主题都是协调与合作。
2019年,在两国建交70周年纪念之际,中俄宣布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2019年6月5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中俄两国元首于6月5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布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共同开启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该文件将“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概括为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内涵。中俄双方还签署了价值200多亿美元的项目。习近平主席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两国都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中俄之间的新型关系已经成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要始终以互信为基石,筑牢彼此战略依托……要更加担当有为,携手维护世界和平安宁”[5]。中俄有各层级的交往平台和完备的合作机制,如在地方合作方面,两国建立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伏尔加沿岸联邦区地方合作理事会,东北地区和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两大区域性合作机制,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等机构,140对省州和城市结成友好关系,两国地方合作实现了领域和地域的全覆盖。中俄还有人文交流、能源合作等委员会。这些机制有助于双方就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务实合作等重大问题坦诚沟通和交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
2020年,百年不遇的疫情突然来临并迅速在全世界扩散,感染的人数和涉及的国家与地区都突破了历史纪录。这次疫情充分说明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需要大国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危机。但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正相反,大国竞争加剧,矛盾更加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中俄关系经受了疫情的考验,两国相互支援,紧密合作,共克时艰。
二、中俄关系顺利发展的成功经验
中俄不仅是两大强国,也是安理会成员,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仍在加速演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进入动荡变革的新时期,中俄关系成为世界的重要稳定因素。中俄关系成功实践的经验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战略协调,共同维护国际战略稳定
中俄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俄认为双方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开展更加密切和有效的协作,共同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中俄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反对任何干涉他国内政的企图和做法。在当今世界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抬头的背景下,中俄坚持多边主义,捍卫公平正义,携手应对挑战。中俄在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两国在维护周边安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加强协调与配合。习近平主席强调:“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维护地区及世界安全稳定的建设性力量,要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通过友好协商和和平谈判政治解决国家间分歧和地区热点问题,继续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好世界和平发展。”[6]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中俄有许多共同的看法和有效合作。俄罗斯主张发挥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希望世界承认其大国地位。普京强调:“五个核大国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五大国需要充分考虑当今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诸方面,应该率先采取行动消除发生全球性战争的前提条件,重新审视对保障全球稳定的立场。”[7]中方支持普京召开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的倡议,希望俄罗斯发挥大国作用。中俄两国签署了多份涉及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文件。例如,2019年6月,两国元首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再次重申加强双方在军备控制、伊核问题、全球治理等领域的战略协作。中俄双方还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提升经济稳定性和包容性。
在疫情使世界大变局“变”的因素增强的背景下,中俄成为维护全球战略格局稳定的重要力量。2020年9月11日,中俄两国外交部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双方表明了对重要国际热点问题的共同立场,中俄“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协调作用,支持各国深化国际抗疫合作,加快药物和疫苗研发。呼吁停止将疫情政治化,团结各方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携手应对各类威胁挑战,努力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8]。2021年3月23日,针对西方加强价值观联盟、利用所谓民主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中俄两国外交部部长发表关于当前全球治理若干问题的联合声明,表明双方对人权、民主、国际法的共同看法,呼吁“国际社会应坚持践行开放、平等、非意识形态化的多边主义原则,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努力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提高多边体制的有效性,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维护和平与战略稳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保障各国平等享有发展成果。同时,对话应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方式,国际社会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对抗”[9]。
(二)不断加强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基础
俄罗斯是资源丰富的大国,中俄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相比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熟而稳定,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俄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大局都未发生变化,这与两国不断加深经贸合作直接相关。
中俄加强国家战略对接,共同谋求发展。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研究推动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这一长期目标。”[10]中方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俄方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实现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了双方务实合作,实现中俄利益交融,更好地促进两国发展振兴,拓展欧亚共同经济空间,带动整个大欧亚地区的发展。中俄两国对推动大欧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有高度共识。2016年6月25日,在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时,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在业已取得的经济合作成果基础上,深入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进而在欧亚大陆发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使中俄关系发展带来的福祉不仅惠及两国人民,还要惠及整个地区国家人民。”[11]2017年5月14日,普京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也表示:“我认为,将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路’、上合组织、东盟等一体化机制的潜力联合起来,可以为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奠定基础……我们应该向国际社会示范一个协作、创新、建设性的未来,其立足于公正、平等和对国家主权的尊重,以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的坚定原则为基础。”[12]中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促进欧亚大陆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2018年5月17日,阿斯塔纳经济论坛期间,中国代表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代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该协定的签署表明双方要进一步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为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标志着双方经贸合作从“项目带动”进入“制度引领”的新阶段。[13]该协定已于2019年10月25日正式生效。此后,中俄加强了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受到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中俄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规划两国友好合作的未来,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潜力巨大。中俄双方构建了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互利合作新格局,夯实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增强了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虽然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在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并未如期实现,但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2019年延续了这一发展势头,两国贸易额达到1107.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14],中国进口了俄罗斯7700万吨石油,占俄石油出口的32%;2020年中俄经贸关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双边贸易额达1077.7亿美元,中国仍是俄最大贸易伙伴。[15]与中美贸易主要由合资和私营企业主导不同,中俄的经贸关系主要是由国家间大项目带动的。
近年来,俄罗斯拓展了对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允许中国企业参与俄境内能源开发,双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大项目相继启动。2019年12月2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西伯利亚力量”正式开通,试运行期间对华供气额为每年50亿立方米,以后将提高到每年38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入股俄罗斯北极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中俄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跨越黑龙江的同江铁路桥和黑河公路桥在疫情过后将正式通车,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卫星导航等项目联合研制持续推进。中俄双方在农业、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领域也加强了合作,在建立替代性金融结算机制、全球投资和生产链配置等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针对西方制造中俄不睦的舆论,俄学者认为:“俄方对中俄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不对称性的担忧程度不如美国想象的那么严重。虽然中俄之间在经济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俄罗斯欠中国的债务并不多,中国仅占俄外贸总额的16%,欧盟则占42%。”[16]中俄经贸关系反映了两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体现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符合双方的利益。
(三)不断增强战略互信,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
中俄双方都恪守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中俄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和复兴。中俄真正做到了相互尊重,特别是尊重对方选择自己发展的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权利,充分尊重对方维护本国历史、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权利。安全领域的合作是国家间合作的最高境界,是两国互信程度的反映。中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努力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突出。俄罗斯向中国出售先进武器,如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苏-35战机,两国还合作建设导弹预警雷达系统。中俄两国军事演习实现了长期化和机制化,2019年两国在波罗的海、黑海和地中海开展军事演习,2020年中国军队又参加了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举行的军事演习,中俄两国空军在东北亚地区开展空中联合战略巡航,体现了中俄间高度的政治互信。经中俄两国元首批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于2020年12月15日签署了《关于延长2009年10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有效期的议定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有效期延长10年。
(四)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应对面临的危机与困难
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时,中俄加强协调与合作,增进了两国关系。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中俄加强了经济上的协调与合作,中国大量采购俄罗斯的能源,对俄罗斯走出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面对欧美的经济制裁,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中国加强对俄经济合作,提高了俄罗斯的抗压能力。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中俄合作抗疫,对克服疫情和恢复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俄守望相助,尽己所能向对方提供援助,相互分享抗疫经验,合力抗击医学病毒和“政治病毒”。中俄合作有助于两国控制疫情,中国很快控制了疫情,并向俄罗斯派出专家和提供物资援助,帮助俄罗斯控制疫情发展,俄罗斯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不是很高。疫情虽然影响了两国人员往来,但高层交往频繁,货运往来基本没受影响。2020年,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5次通电话,王毅外长与拉夫罗夫外长8次通电话、两次会晤。中俄总理举行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发表的《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提出,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经贸和投资合作,推动签署《至2024年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努力优化结构,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进一步优化贸易和投资营商环境,实现扩大贸易规模的发展目标。2020年,中俄举办了科技创新年活动,活动达上千项,科技攻关、产业合作都在稳步推进。中俄科技具有互补优势。双方将实施科技创新年逾千个合作项目,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促进人才双向交流,鼓励高科技、互联网等领域企业创业投资,为两国务实合作提供科技支撑。疫情催生了中俄跨境电商合作的多样化,跨境电商与数字经济合作成为中俄经济合作的新亮点,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加速深耕俄罗斯市场。2020年,中国扩大了俄农产品准入,俄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7%。[17]
危机可以激化大国矛盾,也可以加强大国协调,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中俄摒弃了西方传统的大国政治游戏,选择合作应对危机。中俄的选择无论是对双方,还是对国际社会,都是有利的。
三、中俄关系顺利发展的启示
中俄关系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国之间,哪怕是两个有历史恩怨的大国之间,完全可以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种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新型大国关系不仅使双方,也使世界和其他地区受益。中俄两个大国相处的成功经验,为国际政治提供了新的模式,对处理当今的大国关系和国际关系具有启示性意义。
启示之一:大国关系需要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美国从传统的实力政治出发,把中国和俄罗斯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中美间的战略竞争显著加剧,俄罗斯与美欧激烈对抗,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协作水平大幅提升。俄美关系的恶化是促使俄罗斯外交“向东看”的重要因素,中俄在国际舞台上的密切合作与此有很大关系,但是中俄关系是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不是针对美国的结盟关系。与奉行零和游戏的大国不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线是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中国倡导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维护现行国际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反对大国间的结盟对抗。中俄关系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更符合世界潮流,结盟对抗不是大国相处之道。
启示之二: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从合作共赢理念出发处理大国关系特别重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国利益高度相互依赖,大国关系不是零和游戏,大国之间必须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中俄能够不断加强战略协作,在于两国都把对方的发展看成是机会而不是威胁。中俄都是大国,曾有过不愉快的历史,但两国从历史中总结了教训,以合作代替了斗争和防范。习近平主席强调:“中俄都处在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2]一个繁荣强大的俄罗斯,符合中国利益,也有利于亚太与世界和平稳定。普京总统也指出:“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而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18]正因为中俄都乐见对方的发展与进步,两国都从对方的发展中获得了很大益处。中俄的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面前,合作共赢才是大国相处之道。
启示之三:大国相处需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看,大国关系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大国对抗相关。冷战时期的大国对抗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后果,大量资财被浪费在军备竞赛上,人类没有得到真正的和平。在当今世界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减少世界的动荡和不确定性,需要大国的协调与合作,中俄为大国合作树立了榜样。中俄战略协作不断深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中俄共同推进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中国尊重俄罗斯在苏联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的传统利益,在中亚政策上注意与俄罗斯进行协调。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引起俄罗斯的警惕和排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尊重俄罗斯的权益和维护中亚各国的独立自主地位。
启示之四:民间交流和文化互鉴有助于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中俄两国人民交往频繁而深入,为中俄关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深厚的基础,两国都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的文化和文明。俄罗斯的文学、音乐、电影等对中国有深刻的影响: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人的作品,特别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在中国广为流传;普加乔娃的歌曲、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尤其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在中国人所共知。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也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编著的六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百科全书》,描述了从古至今的中华文明,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内在完整性、多样性,加深了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了解。
总之,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顺利发展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安全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中俄睦邻友好、战略协作的经验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财富。在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总结中俄关系的经验,有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