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农机传媒说直白话
2021-12-05□胡伟
□ 胡 伟
“智能农机时代来了,中国一拖、中联农机、三一提早布局,那潍柴雷沃呢?”“5款智能拖拉机亮相,最后一款亮了!”……曾经,每当看到这类标题,笔者就有一探究竟的冲动。久而久之,不免视觉疲劳一概划过。后来明白了,这叫作“诱导性标题”。
笔者知道“标题党”一词,但不知道的是,诱导性标题居然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只要输入前缀、事件衔接和后缀,一键即可自动快速生成10个标题供选择。惊叹之余,让笔者感觉与时代有“鸿沟”了。
标题可以让文章更加醒目,在信息化时代增加流量,本无可厚非。但笔者更提倡农机媒体尽量说直白话,写文章也好,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也罢,尽量“一针见血”。这是由农机媒体的受众特性决定的,其传播效果比一般大众媒体更要面对方言区域的考验。
先讲两笑话。其一,北方人跟南方人对话,经常叫人把舌头捋直再说话。南方人发音有 “先天不足”之处,如有些地方“吴”“胡”不分,笔者每当到了那一带,自我介绍总是强调是古月“胡”。其二,在四川一带“胡”“福”不分,网上还有个段子分享一下:“记者问路人:你幸福吗?路人回答:姓胡();记者再问:你为什么幸福?路人答:我爷爷姓胡(),我爸爸姓胡(),我当然也姓胡()。”
笑话归笑话。道理是一样的,在传播中把话说明白确实很重要,要不轻则误解重则产生歧义。口头表达这样,书面语言更是如此。古语说,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书面表达更应需要重视。
这里再拿文章标题为例掰饬一把。把文章标题理顺了,就能明白文章大意;如果把标题弄偏了,阅读兴趣就索然无味。以下是笔者的总结。
其一,海量文字型。《立足我市淡水渔业独特定位 继续奋斗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xx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21年度工作会议召开》。55个字符一眼看不到头,不喘口气读不完一个整句。
其二,莫名其妙型。《早谋划 早动手 强指导 抓落实》。这压根儿不是标题,充其量算是个不完整标题或引题,不管文章内核报道怎样的重大事件,这样的标题估计没有人有阅读兴趣。
其三,没头没脑型。《开展春节前农村沼气和先进民用炉具安全检查》《开展2021年春节前xx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召开2021年xx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这一类都是缺“主语”,看了这样的传播,不知道谁在干活呢,一线工作的“同志哥”算是白干啰!
有时读文章内容也经常一头雾水。不仅标题没头没脑,内容也没根没梢。比如,有媒体报道某社团换届,从头读到尾你愣不知道哪位新人当选了,至于结果嘛,读者“猜闷”吧,以至于多少年以后写大事记都找不到依据。
我们知道,一条新闻应具备五个基本要素,即: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 )、何人(who ),如果再加个How(如何),才是一条完整新闻。如今的新闻尤其是网络新闻,“缺斤短两”成为常态,“标题党”充斥网络,每每让人觉得,如今的媒体人咋都不好好说话了呢。
笔者提倡,农机媒体尽量说直白话,先练好语言内功,在通报中注重事件的逻辑性叙述,一个好标题也是自信和实力的体现。在新媒体场景迅猛发展的今天,掌握并适应说话艺术完全有必要,但没有必要刻意花里胡哨,“套路”“模板”不代表不洋气,否则不仅达不到引流目的,而且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