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

2021-12-05陈丽华孔令雷

乡村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植苗苗圃成活率

王 静 陈丽华 孔令雷

(1.曲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曲阜 273100;2.时庄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曲阜 273100)

在社会发展中,由于存在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导致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引起了绿地沙漠化等问题,非常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林业健康发展成为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匮乏,人均占有量不足,只有采取先进的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才能扩大植被覆盖范围,促进林业进一步发展。

1 我国林业育苗现状

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苗圃育苗和种子园育苗等林业育苗方法。虽然这些育苗方法在现代林业育苗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未全面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很少及时接受最新信息等,导致林业育苗工作无法与市场顺利对接,难以提高林业育苗技术水平。另外,因为林业育苗产业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效益,回报周期较长,不利于调动投资人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育苗技术的创新。同时,我国森林保护任务艰巨,森林覆盖率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已有森林资源难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1],因此,要通过灵活运用多种育苗技术,扩大植树造林面积与规模。例如,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是当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育苗技术。在苗木造林中选择轻基质容器,能够减少造林施工的季节性限制,延长造林时间。采用这种育苗技术方便运输,可以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成本投入,且无纺布容器袋能自然降解,可减少对造林地的污染。

2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

2.1 苗圃地选择

育苗人员要结合造林需要,综合考虑,科学选择苗圃地,为培育壮苗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苗圃地时,需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第一,苗圃地要紧邻造林地,以避免树苗运输中因为路远失水,而降低树苗的成活率、增加运输费用。另外,苗圃地设在造林地附近,可以保证幼苗能够适应造林地地势、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提高苗木成活率。第二,苗圃地要避开人、畜活动较多的地方,以减少人为活动对幼苗的破坏。第三,苗圃地的土壤要有较好的排水性和通透性,且需结构完好,土壤酸碱度、厚度等适宜。

2.2 科学选种

在林业育苗过程中要提高对种子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合理选择种子,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种子经检验合格后才可用于播种。播种前需要精选种子,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选、水选、筛选以及粒选等,具体选择哪种方法主要根据种子的特性与夹杂物的特性来决定。

2.3 种子处理

要想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专门的消毒处理。一般可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让种子浸泡3~5 min后取出,清洁。接下来再使用20%~30%的GGR6号生长调节剂浸种4~12 h,浸种结束后晾干才能使用。

2.4 科学整理苗圃地

对苗圃地进行整理时,要保证整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先平整地块,再加强深耕处理。播种前一年入冬上冻之前,先将底肥施足,并浇上冻水,以确保来年春季土壤肥力能够满足林木生长要求。如果来年春季降水量较大,则需要在降水结束后施底肥。采取深耕土壤的方式,将土块打散,将其中掺杂的石块、瓦片等挑选出来,为催芽、播种等做准备。

2.5 播种

常用的播种方法主要有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2种。第一,人工播种。人工播种适用范围不大,主要在苗圃面积小的情况下使用。运用人工播种方法时,应先将播种距离确定下来,再用开沟器开沟。在苗床撒播过程中,要求至少2个人配合完成。人工播种技术含量不高,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及时进行补种,保证造林效果[2]。第二,机械播种。运用机械进行播种,可以实现开沟、播种、覆土和镇压同时进行,能够有效提升播种效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播种均匀。二是如果土壤干旱,播前必须灌足底水。三是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要紧密衔接,以利于土壤保摘。

2.6 出苗管理

2.6.1 水分管理。出苗后要严格控制浇水与喷灌次数,保持土壤干湿交替,为侧根生长创造条件,提高幼苗适应环境的能力。土壤不能长时间干旱或潮湿:过干易引起幼苗死亡;过湿则基质内空气不足,易出现霉菌,使幼苗染病。浇水次数受天气、降雨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干旱时每日喷水1~3次,湿润时每四五天喷水1次。要避免中午气温最高时浇水。

2.6.2 间苗、补苗。间苗和补苗要同时进行。小苗根系在长出侧根后,起苗相对简单,可在此时进行间苗。补苗时可在容器内先刨一个小坑,深度和小苗根系相同,将小苗放入,以避免小苗失水死亡,提高移栽成活率。补苗后必须浇水,让幼苗生长得以恢复,并结合苗木大小、生长发育期、气候、土壤条件等控制好浇水量。

3 现代林业造林方法

3.1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是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的一种造林方法,也称为直播造林,其一年四季均可应用,不受季节限制。播种方法主要有撒播、穴播、块播及条播等。

3.1.1 撒播。撒播就是把作物的种子均匀地撒在种植地,不整地,播种后也不覆土。撒播适用于小粒种子和幼苗生长势较弱的树种,如松类、杉类、黄杨、杨树、泡桐和悬铃木等。撒播的优点是产苗量高、土地利用率高、出苗快且出苗均匀、整齐;缺点是用种量大,如果出苗过密会产生通风透光不良、生长势减弱等问题。

3.1.2 穴播。根据要求的间隔距离按穴种植,行距一般为15~20 cm,播幅宽度为5~10 cm。穴播的优点是苗带之间有一定距离,利于通风透光,且苗木营养生长空间充足,有助于提高苗木生长质量;行间便于开展养护管理作业,便于实施简单的机械化操作。

3.1.3 块播。块播是在面积较大的块状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其主要应用于次生林改造、老采伐迹地更新及沙地造林。如果在块状地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播种点,可称为簇播或窝(巢)播。

3.1.4 条播。在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成行地进行播种,此法应用较少。

3.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的特点是苗木带有根系,栽种后能较快恢复机能,而且能快速适应造林地的环境、顺利成活[3]。在相同条件下,植苗造林比播种造林幼林郁闭早、生长快、成林迅速、林相整齐,并可节省种子。植苗造林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树种和多种立地条件,尤其适用于杂草繁茂或干旱、贫瘠的地方。常见的植苗方法有穴植、缝植和沟植等。以沟植为例,其是在已经整好的造林地上,采取畜力、机械开沟的方式进行栽植。运用植苗法进行造林时,要注意保护好苗木的根部,未栽植的苗木要在庇荫的区域假植,或者是通过湿物包裹的方式,在水中浸泡,以免苗木根部干枯而影响移栽成活率。

3.3 分殖造林

采取分殖造林的方式,可以将树木的干、枝、根和地下茎等营养器官充分利用起来,达到直接造林的目的。分殖造林法可以节省幼苗生长时间,减少资金投入,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够保证苗木的成活率[4]。进行分殖造林时,因为营养器官、繁殖方法等存在差异,常见的方法有插条、插干、压条、埋干、分根、分蘖和地下茎造林等。以插条造林为例,该方法在春秋两季应用较多。进入春季后,需要先等土壤解冻和树木发芽后,再进行插条造林;而在秋季,需要在树木落叶与土壤冻结后进行插条造林。为了提高造林效果,在插条栽植过程中要选择最适当的树木枝条,并以一两年生的树木枝条为主。先将多余枝条剪除,直接插入土壤内,并将树条附近土壤踏实,保证树条至少有3 cm留在土壤外[5]。

4 结语

研究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意义重大,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不断扩大林业建设规模,推动林业健康发展,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合理运用林业育苗技术,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造林方法,缓解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促进我国林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植苗苗圃成活率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朝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