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1-12-05韦秀俊
韦秀俊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韦秀俊
(广西田东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糖厂广西百色531500)
甘蔗作为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为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推动力。文章从提高甘蔗产量和强化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探讨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为甘蔗的高产奠定基础。
甘蔗;栽培;高产;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蔗是制造蔗糖的原料,其种植栽培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是广西等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甘蔗对种植环境要求较高,若要保证甘蔗的高产、稳产,则需因地制宜、把关选种,保证土壤肥力,加强田间管理,从而在原有劳动成本(或低于原来的劳动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同时通过对各种防治病虫害手段的科学运用,避免甘蔗成熟之前因发生病虫害而导致大量的死亡。
1 甘蔗栽培概述
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植物。作为多年生的实心高大草本,甘蔗外形可达到6 m高,即便是稍矮的品种也有3 m左右的高度,其形似圆柱,分蘖、丛生、如竹般有节,外皮紫、绿,喜光照、喜水,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及海南地区有大面积的种植。一般来说高产的甘蔗品种对种植的土壤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除了要有充足的水分,还要同时具备较强的肥力。种植者为提升甘蔗的产量,一般会在甘蔗的选种、整地和后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下足功夫,以进一步提升各甘蔗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甘蔗的选种不仅仅要考量种子自身的特性,如是否具有高抗病性、是否容易存活等,还要对种植地的土壤环境展开综合的考虑,以确保土壤对促进种子性能的发挥具有适用性。广西的甘蔗种植一般均匀分布在北纬24°以南地区,以郁江流域为主,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发展潜力较大,此前的甘蔗种植一直较为分散,若要集中提高产量,则要从提升单产的角度着手。综合考虑气候、环境、土壤等情况,桂糖42号、桂柳05136等都较能适应广西当地土壤,且具有不错的品质和增产优势,种植人员在确立品种后应在种茎挑选环节多下功夫。甘蔗的种茎挑选应以健壮、无病虫害为参考要素,挑选好粗壮无病的种子,还要用刀将其茎部切割成三段,将坏芽、死芽部分剔除干净,辅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1.5 kg~2.5 kg多菌灵兑水100 kg)幼茎10 min以作消毒[1]。
2.2 整地种植
甘蔗根系较为发达,综合其喜水的特质,将其深种于土(土壤深处蕴含水分丰富)则有利于其根系的发育,从而令地面部分茎部成长迅速。这就要求种植人员在整地时对土地进行深翻,具体翻动深度可根据耕作的深浅、土地的具体性状来决定,一般翻至30 cm左右,土壤中的水分就可供幼苗畅快吸收。在保证水分的同时,种植人员还要注意提升土壤肥力,甘蔗种植一般会在整地时在土壤中埋入农家有机肥以作底肥,之后在土壤的上部混合施以复合肥、钙镁磷肥等无机肥,整体比例控制为农家肥:3 000 kg/hm2~4 500 kg/hm2,复合肥与钙镁磷肥:1 500 kg/hm2~2 250 kg/hm2、750 kg/hm2~2 250 kg/hm2。保证土壤肥力符合高产要求后挖掘甘蔗种植沟,一般蔗沟深20 cm,确保沟底平缓,底宽控制在20 cm~25 cm。适期早种是促进甘蔗高产的诀窍,种植者可在春季土层10 cm内的温度稳定达到10 ℃时播种,具体播种数量要参考气候及品种特性,一般来说,茎细、直立性好的品种可以种植密一些,反之则要保证大些的种植间距;外部气温较高、水分肥料充足的情况下,播种量不必过密,相反则要以播种数量取胜。
2.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工作要从甘蔗出苗开始展开,种植人员应定期到田间进行检查,发现有蔗苗不能破膜长出的情况时,应以人工破膜助其生发,提高甘蔗的出苗率。甘蔗苗长出之后要控制好植株间距,如发现间距过宽,可通过补充假植苗来补救,遇到植株间距过窄的情况,则要通过去弱留强、除密留稀、去病保健的原则进行间苗。同时,广西地区地处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田间杂草生长迅速,田间管理工作还要做好对杂草的及时拔除[2]。化学药剂除草成本低廉且安全性较高,种植人员可在田间适量喷洒药剂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杂草对土壤中养分肥力的利用和吸收,应用较广泛的药剂为西玛津,使用时每200 g~250 g兑水50 kg~75 kg应用于667 m2的土壤上,最好在甘蔗出苗前作为土壤处理喷出。
2.4 机械收割
甘蔗的采收工作一是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二是要选好收割工具,锋利的工具有利于对蔗头的保护,使其免于割裂。为了应对甘蔗收割劳动力不足的情况,现在很多种植者采用机械收割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劳动力成本高、人员不足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收割的质量,即在不破坏蔗杆的前提下完成收割工作。广西地区目前完成甘蔗双高基地建设333.3×103hm2,基本完成了小块地到大块地的转变,且土地平整、田间道路通畅,十分适合机械收割工作的展开。收割前种植人员需对甘蔗锤度进行测算,确保甘蔗成熟再与地区农务服务单位协调收割方案,选择大小适宜的收割机器,做好预先调试工作,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甘蔗收割。需要注意的是,甘蔗收割要避免漏割情况,还要做好杂质的排除,以提升农户和对接糖厂的利益[3]。
3 病虫害防治
3.1 常见病虫害
甘蔗种植可能遭受的病虫害的情况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白叶病、赤腐病、凤梨病,常见的虫害有螟虫、蚜虫和草地贪夜蛾。其中,白叶病是一种植原体寄居甘蔗韧皮筛管,从而对甘蔗造成毁灭性破坏的检疫性病,其发生与肥力、温度、甘蔗茎质量有关,四环素对这一病症有较高的防治作用,轮种方式也能大大避免这一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赤腐病多出现在甘蔗生长后期,主要破坏其茎部、叶片,一般由氮磷肥施用比例问题引发,应对这一情况可在甘蔗生长中后期补充适量钾肥,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亦能使这一病害得到防治。凤梨病出现在初春多雨时节,甘蔗出芽时土壤温度低、湿度高,典型症状是染病初期的甘蔗有凤梨味道,且在出芽前便会死亡,应对措施为50%多菌灵与2%石灰水混合浸泡种苗,可预防凤梨病的发生。螟虫分为二点螟、白螟、大螟和条螟,其中二点螟对甘蔗的杀伤力较大,一般在种苗选择处理时选择无虫害的优质种苗,经石灰水浸泡消毒,可有效减少其后期受螟虫破坏的概率。蚜虫中棉蚜对甘蔗的危害较大,其分泌蜜露黏附于蔗叶之上,可导致甘蔗患烟病而减产,种植者可将70%的噻虫嗪可分散分级以40g/667 m2的密度与化肥一同混入土壤,提升对蚜虫的预防效果[4]。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幼虫主要取食蔗苗的叶片、生长点和茎基部,1龄~3龄幼虫潜藏在蔗苗心叶中取食叶肉,4龄~6龄幼虫白天喜潜藏于土壤表层蛀食蔗苗茎基部造成枯心苗,高龄幼虫还会咬断蔗苗生长点形成断苗,啃食蔗叶形成缺刻或孔洞。喷施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以避免害虫的蔓延危害。
3.2 化学防治
综合上述甘蔗病虫害的应对方法,化学药剂占据着较高的比例,尤其对虫害来说,化学药剂有着较高的针对性。不过出于对食品健康、绿色农业的考虑,化学药剂的应用还需要慎重选择,种植者可以选取效果好、药效残留时间短、对环境破坏小的药剂,根据甘蔗生长各个时期易发的病虫害开展针对性防治,以做到除早、除小。当然,化学药剂的使用除了掺入肥料当中、混入土壤里,还有喷洒给药的形式,以往都是由人工展开喷洒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人机技术在甘蔗病虫害防治领域也逐渐普及开来。无人机空中喷洒农药具有高效、便捷和灵活、易操控等特点,种植人员只需将配置好的药剂装入药箱,设置好飞机飞行轨迹及投药的相关程序,便可实现空中自动投药,代替人工喷洒药剂,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5]。
3.3 物理防治的机制与优势
出于对农产品绿色种植和消费者健康的考虑,甘蔗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措施、方案也一直在研发和推行。其中应用效果较好的物理防治措施有太阳能灯的应用和热水的妙用。昆虫对光都有一定的趋向性,在甘蔗田间悬挂太阳能杀虫灯即是借助这一机制原理吸引害虫靠近,再结合水盆、高压电网等手段一举消灭害虫。此方法成本低、安全性高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缺点在于偶尔会误伤到一些益虫。目前已有针对不同生物趋光性的杀虫灯问世,令杀虫灯相关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热水在甘蔗病虫害防治中主要起到消毒作用,由于甘蔗都是茎腋芽无性繁殖,多年种植甘蔗的田地可出现种茎反复受到病原菌感染的情况,有碍于甘蔗品质的提升,而将甘蔗浸泡在50 ℃水中2 h左右可有效灭杀其携带的病原菌。有对比显示温水脱毒方法培育的甘蔗产量比未经处理的甘蔗产量高出27 t/hm2。
3.4 生物防治
甘蔗虫害的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虫与其天敌的关系达到对虫害的控制。常见的甘蔗害虫天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捕食性天敌,二是寄生性天敌。其中捕食性天敌有蜘蛛、蟾蜍,它们多出现在无污染的田间,若要让这类生物(动物)发挥其灭虫作用,种植人员还应做好田间的清洁工作,保证甘蔗田绿色无污染;而寄生性天敌包括赤眼蜂、巴西蝇等寄生昆虫,其一般将卵产在螟虫等害虫的卵内,并以此破坏害虫的繁殖。除此之外,螟虫等害虫在发情期会受到性诱剂的吸引,种植人员可通过释放性诱剂阻碍害虫的交配繁殖,以达到降低害虫滋生的目的。
4 结语
广西作为甘蔗种植的大省,在地理环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令甘蔗种植产业在这片土地上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即便土壤环境具有优势,要想保证甘蔗高产,还需要在种植前与种植后做好选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避免甘蔗因自身品种及各种外界因素而面临存活率低或大面积死亡的情况。相关人员尤其要按照规定与标准加强对相关技术应用的梳理与筛选,以确保技术应用的科学合理性。
[1]黄忠清,陆杉.广西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乡村科技,2020(12):104-105.
[2]赖颖舟.甘蔗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21):32,34.
[3]苏彩伟.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20):40-41.
[4]陈又义.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20,40(19):86-87.
[5]钟栩寒.甘蔗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7):80,82.
S435.661
A
2095-1205(2021)10-86-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