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探究
2021-12-05宋石
宋 石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探究
宋石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南宁530219)
文章在总结水稻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探究了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措施。
水稻;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措施;方法研究
湖南省沅江市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水稻为沅江市的重要农业产品,在湖南省农业发展新格局下,研究与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显得越发重要。对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的研究可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为我国水稻种植高产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从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两个维度分析湖南省沅江市水稻种植与管理的有关措施,对优化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1 种植技术
水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想要获得高品质和稳定的产量的水稻,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科学管理,如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湿度、肥沃的土壤。而水稻栽培技术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充分、准确地了解水稻生长习性和生长周期,结合当地气候、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进行综合考虑。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存活率,第二个问题是技术支持是否充足,最后是当前市场前景下的种植综合效益,具体如下。
1.1 科学选择与育苗
育苗是贯穿整个水稻种植的关键性工作,选择适合地方种植的水稻苗在育苗作业中占据主要组成部分。水稻品种选择不仅要考虑育苗品种、健康程度,同时要结合实际种植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的种植标准。湖南省沅江市在育苗选择中,对沅江市种植面积、气候变化、景观、田间照明等信息进行充分调查,结合地方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综合地方特色,选择污染少、苗木多的田地,并结合地理条件变化,对播种季节进行明晰确定,以此保证沅江市水稻种植高产,确保地方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能够得到保障[1]。
1.2 播种前的准备
为进一步保证后续水稻种植取得良好效果,种植者应结合稻苗发育情况进行综合检测。例如:可先将种子预泡温水4 h,继而置放器具观察稻苗发育情况,如种子成活率超过80%,可进行后续具体种植处理。值得注意的是,种子预泡前应对其进行晾晒处理,以此保障种子活性,晾晒过程中应控制在3 h以内,规避因长时间晾晒产生副作用;此外,应针对稻苗检测准备专用盐水,其温度约保持在12 ℃。
1.3 土地整理
水稻种植技术对土地平整度具有较高要求,据此在进行水稻种植前应做好翻土工作。翻土过程中深度应保持在20 cm左右,沅江市翻土过程中选择搭配旋转翻土等整体操作,整地过程中如发现杂草可使用农药处理。
1.4 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确定栽植密度在水稻种植中较为关键,种植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对土地肥力进行确定,检查土地是否满足水稻对于营养吸收的需求。沅江市在确定栽培密度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如土地肥力良好可适当减小种植密度,如土地肥力较差,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种植密度,具体增加数量应结合土地及地方环境判断。
1.5 优化控苗技术
相关研究发现,水稻种植过程中,育苗期间会因多元化因素影响导致水稻生产质量下降。我国传统育苗作业存在无效分蘖的情况,在造成肥料大量浪费的同时,还对育苗造成了一定影响,增加了水稻病虫害感染概率。据此,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应用优化控苗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育苗方案,并加以考量与创新研究,针对育苗期间的施肥工作进行合理优化,以此保证水稻育苗生产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为后续水稻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2 田间管理
2.1 水肥管理
肥料和水分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不仅决定了水稻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稻的产量。据此,在研究水稻种植技术时,针对水稻施肥与灌溉技术进行研究较为关键。沅江市农业局针对地方实际种植条件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结合土壤成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具体如下。
2.1.1 结合地方土壤情况科学选择施肥类型及时间
可根据地方土壤组成情况,对施肥类型、施肥时间进行综合确定,规避土壤结构被化学肥料破坏。同时为改善田间环境,避免无效分蘖,保证作物合理的生长规模,增强水稻碳代谢特性,有必要进行抗倒伏的相关研究。如果土壤贫瘠、营养不良,则应适当推迟耕作时间。对于地力较好、秧苗生长健壮的土壤应提早播种,在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高产85%以上时停止灌水,适当调整播种密度。
2.1.2 科学把握搁田范围
种植人员应科学掌握搁田的范围,确保大田土壤肥沃而不烂根,使田地中心土不陷脚,水稻长出新白根,整个田地的稻株都应挺直,叶色变浅、落黄,高峰苗仅为理想丰产性穗位的1.3倍,采用抛秧、机插、直播栽培技术的水稻可限制到1.4倍。采用定量湿灌方法进行灌水,每次灌入3 cm浅水层或水层深度在20 cm左右,即搁田沟不再积水,重新进行多次浇灌,可比传统灌溉节约30%水资源。
2.1.3 合理控制施肥量
应把握好施肥量,要仔细观察田脚的实际情况,如果田脚肥、基肥足,分蘖肥用量较大,要多加注意施肥量。观测苗长势,如叶片挺直、叶色变黄,应适当增施底肥。
2.1.4 根据水稻品种确定施肥方式
不同水稻品种施肥的方式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如水稻处于返青期,灌溉的方式应以渗水为主,渗水的灌溉方式不仅可以保障水稻排水晒田,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水稻转化。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每年7月中下旬需进行3次以上的深水引灌,才能保障种子质量,如灌溉土壤肥力良好,就要对水稻加以把控,规避倒伏情况的出现。同时,应保障水稻种植期间田间不存在多余肥水,规避稻谷被浸蚀。沅江市有关人员根据水稻施肥的实际需要,研究了合理施用氮肥,优化施肥调控技术。传统控肥技术虽然存在盲目增加水稻施氮量的问题,但在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后发现,施氮量与水稻生长速度并无直接关系。若超期施用氮肥,则会导致水稻秧苗中的药效不均,从而使水稻穗粒数减少[2]。如今,农户仍在继续加强药物施用,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将导致水稻减产,还将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且由于种植成本上升,水稻的收益会相对降低。因此,需要通过控肥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使氮肥在实际施肥操作中起到控制作用,保证肥料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国氮肥的最优利用措施主要体现在水稻生育前期,通过严格控制施氮量和完成相应的育苗作业后,再进行人工筛选,减少无效配药处理再进行二次施氮,待氮肥利用率得到全面提高后,还需要对其他肥料进行控制,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施肥技术优化。
2.2 防止茎叶早衰
水稻饱满度主要取决于穗后的光合速率,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光能利用,特别是抽穗期的光合作用,要保证有机质的生产与积累以促进水稻的高产。此外,应提高有机质的积累确保水稻绿叶面积稳定,保护好叶片的基本生理功能。以9 000 kg/hm2的高产目标为例,注浆叶面积系数应在6以上,为实现这一生产目标,防止茎叶早衰,应适时增施肥料,延长植株寿命,保证叶片细胞活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抽穗后根系吸收能力降低,茎叶在灌浆期和结实期通过根系吸收向水稻叶片输送一定量的糖分[3]。若此时氮源不足,则不利于氨水向颗粒中集中,为确保叶片正常工作,籽粒会对叶鞘及叶片中的氮源进行消耗,从而降低叶片中的含氮量,最终导致叶片出现黄叶,因此适时补施氮肥是提高光合速率的关键。水稻播种要尽早,并且及时补肥,喷淋方式采用叶面喷淋,约占喷雾浓度的3%,合成法常需0.4%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晚播灌水要注意间隔时间,保证田间始终保持湿润,应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不能过早,以免影响水稻的成活率和产量。在增产之前一周就减产,既可以促进成熟,又可以提高产量,而且不影响收获时间。
2.3 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对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4]。当前,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没有加强或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所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尽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首先,水稻种植户要增强水稻病虫害防治意识,及时发现水稻病虫害现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生和蔓延,减少水稻病虫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确保水稻最终的产量和品质[5]。其次,在水稻病虫害的高发期,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通过应用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消除可能导致病虫害滋生的因素,减小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再次,要对稻飞虱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针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水稻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6-7]。
3 结论
文章以湖南省沅江市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为例,根据沅江市实际生产情况对水稻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应结合气候、环境变化,对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进行全面改善,以此保证水稻增产增收。
[1]秦敏君.高产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分析[J].广东蚕业,2020,54(12):64-65.
[2]黄静.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新农业,2020(18):30-31.
[3]王德伟.浅析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农业与技术,2019,39(14):143-144.
[4]卢胜民,刘国海.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30):47-48.
[5]何嘉晖.水稻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J].湖北农机化,2020(17):50-51.
[6]龙平.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0(8):45.
[7]陈秀容.关于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乡村科技,2019(17):78-79.
S511
A
2095-1205(2021)10-80-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0.37
宋石(1972-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水稻种植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