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021-12-05刘汉松

广东蚕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条锈病赤霉病虫害

刘汉松

浅谈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刘汉松

(安徽省凤阳县西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滁州233112)

病虫害发生是小麦生长期间常见的问题。为了确保小麦健康生长,文章阐述了小麦常见病虫害的种类,提出了的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预防;管理

我国长期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吃饭问题,此外对于种植小麦的农民来说,小麦种植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小麦的收成直接关系到其家庭生活的质量。

随着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病虫害问题日渐凸显,病虫害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小麦收成,造成小麦减产,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损失,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往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由于相关人员思想认知水平不高,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模式,致使小麦的产量迟迟得不到提升,阻碍了小麦增产工作有效推进。

1 小麦常见病虫害种类

1.1 锈病

锈病又称作“黄疸病”,可进一步具体细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三类。条锈病传播速度快且危害严重,是一种在我国境内危害面积广且可以造成小麦严重受损的病害。引发条锈病的原因是条形柄锈菌,通常小麦感染条锈病后,表现为叶子枯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并对麦穗形成造成影响[1]。条锈病并没有固定的发病时期,小麦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条锈病危害,即便是可以生长也会出现损伤。虽说小麦在生长初期感染条锈病并不会直接造成减产,但是会减弱小麦的光合作用从而对其生长造成影响,使得小麦成苗率降低[2]。春季是条锈病高发期,条锈病发生的适宜温度在9 ℃~13 ℃,当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以后,条锈病的危害效果就会受到抑制。

1.2 赤霉病

赤霉病主要发生时节是春季,适宜的气温为7 ℃。在土壤中含水量超过70%的情况下会形成子囊壳,气温超过12 ℃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子囊孢子。恰逢降水、空气湿度大的情况,子囊孢子趋向成熟同时随风飘落到小麦花药,进而引发麦小穗发病。

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初期小麦小穗、颖片患病处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随即扩散到整株小麦,导致小麦呈现一种枯黄状态。当空气湿度较大时,赤霉病形成的病斑会出现粉红色胶状霉层。赤霉病发展至后期,病斑部位产生密集蓝黑色小颗粒,触碰时有明显的凸起感,并且不可以强力去除,小麦籽粒干瘪同时出现粉红色霉层[3]。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当赤霉病菌扩散到穗轴部位时,小麦患病处呈现枯竭现象,进一步造成小麦患病处以上部分出现枯白穗。小麦感染赤霉病后易出现茎基腐烂,其在小麦生长的任何阶段均可发生,表现为小麦茎基部呈褐色、腐烂的状态,很快整株小麦都会枯死[4]。秆腐烂大多发生在小麦穗下第一、二节,起初在小麦叶鞘出现水渍状褪绿斑,随后进一步发展为淡褐色、红褐色病斑并向茎内开始扩散。当小麦感染赤霉病的情况较为严重时,患病部位以上呈现枯黄状态,此时无法进行抽穗,在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小麦患病部位还会形成红色霉层。

1.3 蚜虫

蚜虫在我国境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害虫,可以对任何时期的小麦造成危害,其中在小麦成熟期对小麦的产量造成的影响很大。蚜虫的侵害范围可达到1.5 亿亩~3.0 亿亩,会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对小麦造成危害的蚜虫有许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在我国境内是一种常见的蚜虫类型,可以对多种作物造成危害。麦长管蚜主要以作物体内的汁液为食,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严重时会使作物停止生长。作物被麦长管蚜损伤的部位会留下伤痕,多种病毒便会乘虚而入,对作物进一步造成损伤。麦长管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便是在冬季也可以存活在泥土缝隙当中。

麦二叉蚜在我国范围内分布广泛,特别是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为常见。麦二叉蚜同样可以对多种作物造成危害,同样以作物体内的汁液为食,作物被吸取汁液以后,在幼苗期会出现叶片枯黄的症状,进而对生长造成影响。麦二叉蚜在小麦苗期危害尤为明显,被侵害部位会形成枯斑,这也是麦二叉蚜的专有特征。小麦在遭受麦二叉蚜侵害以后,产量会大幅降低。麦二叉蚜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特别是在小麦拔节、孕穗期,麦二叉蚜的密度会迅速增大,时间范围通常为15 d~20 d。

1.4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侵害的作物就是小麦,成虫、若虫在春秋时节会吸食小麦茎叶汁液,汁液被吸食以后,叶片被侵害部位出现黄白色斑点,由此叶片失去绿色,小麦无法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被红蜘蛛侵害严重的小麦会彻底死亡。

2 虫害防治措施

针对小麦虫害开展防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害虫的具体类型制定对应的策略,不能将杀虫剂作为唯一的处理方式,需要同时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杀虫剂属于化学药剂,化学药剂并不能针对某一种害虫,而会影响并伤害包括益虫、作物在内的所有田间生物。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采用绿色防治技术来防治小麦虫害。

2.1 农业防治

防治虫害需要从选种开始,选择优良的作物品种是预防虫害的有效途径。选种时可以结合种植地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需要避免选种的单一化,合理选择多个品种进行搭配种植,实现选种多样化。

对农田进行科学管理也是防治虫害的有效措施。每年第一次透雨时节,需要趁此机会进行深耕作业,直至8月中下旬再配合底肥进行深耕作业,深耕完成后需要进一步精细整地,最终以深、透、碎、平、实、足作为合格的整地标准。

作物的播种时间、播种数量对于防治虫害特别关键,尤其对于冬季小麦,在播种时需要严格把握播种时间,其中涉及品种的发育特征、季节前积温等诸多因素。倘若小麦播种时间过早,往往容易受到一些病毒的侵害。从全国平均温度来看,强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适宜温度范围为16 ℃~18 ℃,弱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适宜温度范围为14 ℃~16 ℃。

要结合土地条件、品种发芽率等诸多因素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首日播种量,在理想条件下首日播种量在8 kg/hm2左右为宜,随后播种时间每推迟2 d,就需要将播种量增加0.5 kg/hm2,如果遇到不理想条件,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并且播种深度通常控制在4 cm~5 cm。总之,需要保证出全苗效果。

2.2 生物防治

防治小麦虫害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生物防治措施,其主要取决于小麦所处的环境以及虫害的实际特点。各地区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小麦的实际生长特点制定针对性、有效的生物防控方案。

具体落实过程中,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轮作方式,将小麦的主要生长阶段与小麦害虫的主要成长阶段错开,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小麦尽可能少遭受虫害暴发造成的危害。

利用害虫天敌,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推广这种生物防治手段并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能够有效维护整个麦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均是蚜虫的天敌,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并且在选择农药时,要选择对害虫天敌伤害程度小的药剂,或者可以在麦田间适当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为害虫天敌创造舒适的生存条件,使害虫天敌可以长期“驻扎”在麦田中,以及时消灭害虫。

2.3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对小麦虫害进行防治,主要是通过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的环境。在防治麦田害虫的关键时期需要及时灌溉,将害虫地下栖息所注满水,长期浸泡在水中的害虫会死亡,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对小麦的危害。或者可以燃烧秸秆,通过烟熏的方式杀死害虫。在小麦收割完成后,要深耕翻土,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次年害虫的数量。

2.4 化学防治

虽然现阶段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倡尽量不使用农药,但是化学防治短时期内仍然在病虫害防治手段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小麦而言,使用化学药剂依然是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1)秋苗期化学防治手段。在小麦秋苗期,提倡使用包衣种子、化学药剂拌种,这样做可以预防害虫侵害、土传、种传造成的危害,建议使用40%甲基异硫磷或60%吡虫啉按种子总质量的0.1%~0.2%拌种。注意拌种时尽可能不使用毒性强、残留强的药剂。种子入土以后,倘若地下害虫情况较为严重,建议使用浓度50%的辛硫磷1 000 倍液喷雾防治,该药剂可以有效杀灭地下害虫,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小,并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应尽量不使用呋喃丹一类的高毒性、高残留药剂,但是在虫害严重,不得不使用高毒性药剂的情况下,也需要控制使用量,在达到杀虫效果的同时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2)拔节返青期化学防治手段。拔节返青期的小麦往往面临着不断升高的温度与逐渐增多的降水,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极有利于害虫生存,会对小麦的健康生长造成威胁,因此在这一时期防治小麦虫害尤为重要。虽然阿维菌素具有较为理想的杀虫效果,但是因为长期使用阿维菌素,使得害虫已经产生抗药性。

建议使用2%阿维菌素乳油1 000 倍~1 500 倍液与2.5%联苯菊酯乳油2 000 倍~2 500 倍液混合喷雾防治。

(3)孕穗灌浆期化学防治手段。孕穗灌浆期的小麦已经进入到成熟期,开始形成麦穗,这是决定小麦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也是害虫的集中暴发期,其中蚜虫、吸浆虫暴发的情况尤为严重。小麦孕穗灌浆期,虫害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来势迅猛、发展速度快、危害程度严重,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会受到严重危害。可综合运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手段,在保护害虫天敌的前提下喷施适当的药剂杀灭害虫或降低害虫活跃度,同时做好虫害监测预警,为日后开展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2.5 混合防治

在一些地区,麦田当中往往会同时发生多种类型的虫害,加大了害虫防治工作难度。这时就需要引进多种害虫的天敌,并且需要注意天敌与天敌之间是否存在相克,同时可将多种药剂混合使用,但要注意不同药剂之间是否存在抵消效果。在防治小麦虫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小麦出现早衰、干热风等情况。小麦抽穗完成以后就需要转变病虫害防治工作方向,抽穗后的防治工作重点是预防与去除小麦穗蚜、赤霉病。建议使用高效氯酸菊酯2 000 倍液、10 g~15 g的60%吡虫啉、戊唑·咪鲜胺等,将几种药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喷施。在喷施药剂的过程中,如果药剂毒性过大就需要控制药剂的实际使用量,并改进喷施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剂对小麦、害虫天敌的伤害。

3 病害防治

影响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就是湿度。条锈病、赤霉病属于春季流行的小麦疾病,主要作用于小麦叶片及穗部,如果小麦被携带病毒的害虫侵蚀并且该害虫成功存活到次年春季,那么病毒就将迎来暴发时机。我国西北地区是小麦的主要生产地区之一,6月初小麦收割以后温度开始逐渐升高,这种条件下病毒是无法活过夏季的,但是在冬天可以存活。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优化选种,制定科学的麦田布局与小麦种植计划,使用不同抗性品种小麦进行种植,不给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可乘之机。

4 结论

小麦田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受到小麦种植条件、自然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麦田当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利于小麦生长的因素,其中害虫、病菌会对小麦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病虫害会造成小麦减产。条锈病、小麦赤霉病、蚜虫均是会对小麦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以往的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味地使用毒性强的药剂杀虫、杀菌,但是往往在杀灭害虫、病毒以后,小麦以及田间益虫也受到伤害,田间环境也会受到污染。因此,为了实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手段。尽管现如今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建议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当出现严重的病虫害时还是需要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剂杀虫、杀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配合适当的农业、生物、物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化学药剂使用过量对小麦、益虫造成的伤害,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

[1]柴春莉.纳米农药防治小麦病虫害田间示范试验[J].河南农业,2021(19):37-38.

[2]丛明亮.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12):58-59.

[3]黄红旗,王梦斐.几种生物产品对小麦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效果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21(5):49-51.

[4]祝清光.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C]//陈万全.植物健康与病虫害防控.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31-133.

S435.12

A

2095-1205(2021)10-67-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0.31

刘汉松(1963- ),男,汉族,安徽凤阳人,中专,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作物栽培管理。

猜你喜欢

条锈病赤霉病虫害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