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与当地陶瓷文化景观设计的关系探究
2021-12-05薛圣言景德镇陶瓷大学
薛圣言(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因瓷而兴,以瓷立镇,悠久的制瓷历史传承和延续千年的产业变迁孕育造就了灿烂的陶瓷文化、独特的传统制瓷工艺和丰富的陶瓷文化景观。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历史源远流长,但从文化景观角度分析景德镇陶瓷业发展是最近几年的事情[1]。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批,给千年瓷都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也迎来了新的生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相关研究项目也陆续展开,从环境设计层面紧扣试验区国家战略的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研究大有可为。
一、“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简介
2019年8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首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是江西近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两地一中心”,即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围绕战略定位景德镇制定了试验区3年行动计划,共梳理重点项目152个,总投资约1035亿元。同时,重点打造36平方公里的“一轴一带、五区多点”的核心区,以核心区建设推动试验区的整体提升[2]。
“试验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江西的金字招牌,既是国家使命,也是历史责任。古镇迎来了不可多得的重大机遇,瓷都翻开了经济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对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景德镇陶瓷文化,提升城市景观形象,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助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般认为,文化景观的概念是德国学者奥托·舒特尔首先提出的,其理论受到了各国学者的拥趸和发展并于1992年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承认,随后普遍被世人所接受。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实施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将文化景观定义为:“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杰作”[3]。
我国学者李旭旦教授于1984年首提文化景观概念:“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4]。在此基础上,王云才教授做出了更为具体的总结,认为:文化景观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存留至今,是人类历史活动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且地域文化景观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而产生和发展,其显著的特点是保存了大量物质形态的历史景观和非物质形态的传统习俗,形成较为完整的地域文化景观体系[5]。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前提上,以陶瓷烧造为基础,伴随制瓷业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观资源。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类型丰富,内涵广博,主要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根据当前陶瓷文化景观的现存情况和其承载的文化功能,参考世界文化景观分类标准,物质层面的陶瓷文化景观主要分为陶瓷生产历史遗迹景观(古瓷窑址、古瓷矿、古堆积遗存、古码头、古水碓等)、陶瓷文化建筑景观(老弄堂、御窑厂、古会馆、古民居等)、现代陶瓷工业遗存景观(原国营“十大瓷厂”等)、陶瓷文化关联性景观(陶瓷文化博物馆、艺术馆、陶艺街、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陶瓷公共艺术景观(陶瓷景观雕塑、陶瓷壁画、陶瓷公共设施等)五类;精神层面的陶瓷文化景观主要包括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瓷业习俗及独特的信仰文化等。
三、“试验区”国家战略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的关系
1、彼此互生的关系
1.1 “试验区”为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发展契机与平台
景德镇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更是享誉世界的瓷都。陶瓷文化是景德镇最具特色和典型性的地域文化代表。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建立健全陶瓷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体制机制,将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作为发展目标之一,打造陶瓷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将景德镇建设成“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6]。
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首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无疑对保护和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搭建了政策、机制的有利平台。以此为契机,陶瓷文化景观设计定能成为促进地域文化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和创新力量。
1.2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是“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
《实施方案》明确把“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和“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列为必须全力落实的重要建设任务之中,显然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陶瓷文化景观是景德镇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作为城市历史底蕴及文化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是“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挖掘、提炼、整合、创新等设计方法,成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地域文脉、创造城市景观、打造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能有力助推“试验区”建设的顺利实施。不言而喻,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是完成陶瓷文化这篇大文章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俨然成为未来景德镇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2、相互适应的关系
2.1 陶瓷文化景观设计必须符合“试验区”战略发展的要求
早在2015年11月景德镇就发布了《景德镇是总体规划(2012-2030)》,对景德镇市城区的性质与职能做了定义,并根据资源地域空间分布与类型,规划形成了以景德镇中心城区为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的空间格局,明确了加强陶瓷历史生产遗迹、建筑等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与保护力度。《实施方案》更是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陶瓷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为我国陶瓷及其他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到2035年,试验区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成为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6]。
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是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是试验区建设中陶瓷文化发展目标的细节内容,需要紧密配合“试验区”的建设要求,配合上层规划,不能与试验区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同时,还要适应景德镇长期发展目标和趋势。
2.2 “试验区”建设需要契合景德镇文化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文化景观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沉淀的文化精神内涵,作为历史的产物,必然印上时代的烙印[7]。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延续千年,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境内遍布陶瓷生产遗迹、建筑和场所,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陶瓷是景德镇的特色产业,立镇之本,未来文化景观设计的发展必然不可能脱离陶瓷历史文化这一特色鲜明的主线。
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陶瓷文化景观是最具特色的景观类型。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是景德镇城市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是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这与“试验区”的建设目标是一致的。
进入新世纪,社会变革速度明显加快,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意识也发生着变化,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将来的建设过程中,要秉承“试验区”确立的目标和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只有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更新为基础、发展为动力,既能立足传统陶瓷文化、延续地域文脉,又能融合时代需求、彰显时代精神,才能实现路径和模式上的创新。
3、同步升华的关系
3.1 “试验区”建设从物理空间到精神场域的提升
陶瓷文化景观本就含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注重文化景观的“物化”表现和物理功能,往往忽略了其精神价值。如果只注重物质层面就容易造成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误读。
从“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等内容看,主要是围绕“两地一中心”,重点打造“一轴一带、五区多点”的核心区来展开的,如对景德镇古建筑、古窑址、遗迹等的保护,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等等。然而,“传承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陶瓷文化挖掘阐释”“拓展陶瓷文化国际传播交流”等却实实在在地呈现在《实施方案》主要任务中。所以,“试验区”建设从物理空间走向精神场域既是工作任务,也是发展必然,不能只局限于陶瓷文化景观物化的实体和物理空间领域,更要走入受众的精神层面,注重精神表达。
近期落成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是陶瓷文化景观从物理空间到精神场域升华的极佳代表。御窑博物馆邻靠明清御窑厂遗址,建筑造型从清代景德镇独创的蛋形柴窑中获得灵感启发,设计成8个体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曲面拱体结构,以恰当的尺度与附近的历史遗址、传统民居、住宅楼之间有着良好的过渡。建筑外墙采用新老窑砖混合砌筑,是对当地传统建造方式的合理隐喻,并从文化上与周边遍布的历史遗迹和景观资源取得了和谐。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新地标,御窑博物馆设计基于御窑遗址,取法古窑拱券,映射地域文化,可谓对景德镇城市精神的一种萃取,别出心裁的巧妙构思解构了建筑的生动化、寓意的多样化和内涵的丰富化,使这一陶瓷文化景观从审美效益的物质实体上升到陶瓷文化精神的建构。
3.2 陶瓷文化景观从点缀空间到文化生态的构建
陶瓷文化景观通常以建筑、雕塑、壁画及公共设施等实体面貌出现,起到了美化环境景观,点缀城市空间的作用。当前,人类对景观的需求不再单单是局限在视觉上的审美,而是更加地注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和文化内涵上的享受[8]。
2020年6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批复景德镇市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对“试验区”有益的激励政策,表明景德镇陶瓷文化已经上升到文化生态的战略层面,而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正是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和追求。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生态环境资源。陶瓷文化景观设计不能忽视景观资源价值与生态环境特性,应协调陶瓷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生态化为旨归,这也是与城市建设不谋而合的现实目标。
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一期工程)景观设计是具有代表性的实例。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原址是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景德镇宇宙瓷厂,本世纪初瓷厂关停转制,厂房及设备长期闲置,无人维护。2012年市政府将其列为重点项目进行打造,开发成集各类艺术工作室、博物馆、特色餐饮、商务酒店会所、主题客栈、精品街等多业态的文化园区。“陶溪川”保留了原有的老厂房建筑尺度和风貌,用钢材增加整体结构强度,留存了老烟囱、隧道窑、圆窑等生产设施和周边树木,与周围环境自然一体。在这里云集了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艺术工作者、“景漂”一族和大量的当地市民。陶溪川博物馆、中央美院陶溪川美术馆、唐英学社等文化空间是陶瓷爱好者、高校师生举行作品展览和学术交流的场所;艺术家、艺术机构工作室为当地和“景漂”艺术家创作、生产提供了空间;热闹非凡的“邑空间”和露天创意集市成为年轻人和大学生展示他们陶瓷手工作品的舞台;各种陶瓷店、餐饮店、酒店、娱乐场所也满足了人们的食宿玩乐需求。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等新业态,给创意园区带来活力和生机。
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以厂区、建筑、设施等陶瓷文化景观为主,整合工业遗产保护、文化历史展示,恢复社区记忆和认同感,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生态,还创造了新的文化生态。将原本废弃的旧厂区这一物理空间变得生动鲜活,为当地社会组织、企业与市民、游客、“景漂”人群之间架起桥梁,促进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让文化景观有机地融入市民生活,从而形成了对景德镇文化生态的美学探讨,成为当地陶瓷文化生态发展的缩影。
四、结论与建议
“试验区”建设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是“试验区”建设的具体表现之一,“试验区”建设为陶瓷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引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试验区”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设计的关系也会共同进步且更加紧密。在“试验区”国家战略的具体实施中要正确处理与当地陶瓷文化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提高“试验区”建设和陶瓷文化景观设计的能力与水平,达到城市与文化共同进步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