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测绘(量)技术的应用

2021-12-05唐吉宽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朝东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所

门窗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域测绘整治

唐吉宽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朝东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所

1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域土体的综合整治工作正在各个省市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中逐渐受到重视。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合理整并农村区域,农业规模化发展与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城乡产业的新格局已经成为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该目标,需依托测绘(量)技术的优势,明确各区域土地整治现状,做好土地规划与整治前的勘察工作,以此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造精准的技术环境。

2 相关概念与定义

2.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在目前城市化发展相关工作实施中,为了全面规划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一项“全域土地整治”的新举措,该举措的提出为城乡规划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方向[1]。如嘉兴市其在2007年之前所实施的措施为标准化农田建设,而建设内容主要还是以土地的开垦和整理为主;第二年嘉兴市开始实施“两分两换”措施,主要内容为将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指标进行有效兑换,随后需要分开管理土地各种性质的内容和整治工作,随后以宅基地换房或者货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份或者出租,这促成其实施集中居住和生活转换的方式逐渐形成;而到2010年其将该措施进行进一步完善后,形成现阶段所实施的全域土地整治格局,其主要是将城乡建设用地的指标增减加以明确,在该措施的长时间发展中,其发展到2017年,该年推行了“千村整治、万村示范”的模式,这样其在全域土地管理工作的实施中才得以全面落实。

而综合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析,其内涵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部,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目标和土地用途,以整理、开发和复垦等方式,并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联系作为主要平台,利用该平台和相关措施改善与推进乡村中各项因素的综合整治工作,如水利设施、农业规划和林业设计等,在提升当地生态效益的同时,规范化农业发展工作也得到有效改善和促进,人口居住的集中化和产业发展的聚集化目标完成的一项系统整治工程。

2.2 测绘(量)技术

测绘(量)技术就是以土地测绘(量)为主,对目标区域内部的土地面积实施精准测量和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方法来实施的丈量技术。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包含三段过程,其中以模拟化为初期技术形式基础,随后逐渐发展为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2]。

在技术应用中,其所使用的相关系统和设备包含GIS系统、GPS全站仪、水准仪和电子通信器、CAD工程制图软件等相关技术形式,而所使用的数据库包含ARC、GIS数据库等。在结合这些技术和软件的优势支持下,选择目标土地中已经存在的特征点和明确划分的界限来反映地面实际情况和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以便为后续土地的管理、规划设计和土地建设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

3 测绘(量)技术之间在全域土地整治中的作用

3.1 提供基础性技术保障

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和深入,实现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能够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速度和进度。而在具体工作实施期间,主要的前提依旧是规划工作,这也是提升全域土地整治效果的重要基础。而结合土地规划所制作的工作落实方案需要测绘技术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3]。

在目前城乡规划中,每一项工作开展都与土地有关,而关于土地的测量和信息明确则需要在前期掌握该区域的土地信息和相关测绘数据,以精准的数据来减少财力与人力的支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土地整治工作的效率,并且在精准数据的支持下能够提升土地规划的整体水平。因此测绘技术所收集的大量精准数据是全域土地整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技术保障。

3.2 提供交叉性的评判标准

在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工作实施中,其重点在于要将整治工作全域开展,而这就需要对区域内部的土地信息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勘察和收集,这样才能够为后续全面覆盖的土地整治工作奠定重要的信息基础。因此在前期土地测绘中,技术的使用是重中之重。

而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以测绘技术所提供的土地信息来对土地进行分类和面积的确定,以及明确该区域内部的河流、河道分布、交通网络布置和生态环境和各项自然资源分布情况,以不同性质和面积以及存在形式的基础性数据来进行其隶属关系的精准判断,以此可以说明测绘技术对于土地整治的交叉性评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3 提供工作前瞻性信息

在土地整治工程结束后,为了保障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实施效果,需要结合该区域内部的所有因素来厘清各项因素的权责归属,如农耕用地、土地流转、用地新增项目和农业生产状态等,并且结合所测绘的数据对该区域土壤肥力的培育和生态保持等工作作出前瞻性的计划和规划,为后续土地整治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

4 测绘(量)技术在全域土地整治中的具体应用

4.1 前期规划

在全域土地整治规划期间,需要结合测绘工作将所规划区域的土地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测量,为其规划工作奠定合理和可行的依据[4]。一般在测绘工作实施中,都是以1∶500的比例精度进行,对所规划区域所有信息资源进行详细调查,主要内容为该区域的土地在整治前和后续5~10年中适合复垦或者农田高标准建设以及提升耕地质量所需要的土地资源质量、类型和分布情况,并对该区域政治前的交通、道路、水系和水利设施进行全面了解。

4.2 勘测定界

结合多种规划方法融合和全域综合整治的观点,并根据该片土地的立地条件、集中连片度、整体可看性和农民对规划工作意愿程度相对较高的原则来进行该区域的土地规划,而在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中,都需要结合乡镇政府中对该片土地所利用的办法,选择项目开展的地址之后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定界[5]。首先需要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建设,并对该区域内部的永久农田进行耕地设计与规划,将当地的乡村特色、实际发展情况和相关的功能定位做好整体规划,并合理的圈定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方面的工作,将生态保护区域和产业开发区域等功能做好分离。

4.3 示范项目申级

制定该区域土地所进行的全区域政治和生态修复相关工作计划,随后在负责这两项工程的领导小组同意之后,各个县区需要结合自身项目的实施防范,在经过发改委、财政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住建部门以及水利、等部门论证后,其在项目报备过程中,所需要的测绘数据需要结合各个部门管辖的职能来确定,以为为后续这两项工程的实施奠定重要的数据基础。

4.4 规划设计

在对区域土地进行全域规划期间,需要根据该区域内部的全部要素进行政治,而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需要体现出当地的风情风貌[6]。结合上述要求和原则,需将整个村域作为规划工作的实施单元,并以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为基础,在实际测绘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宅基地建设项目和美丽乡村地形测绘项目以及河道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的测绘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利用GPS和全站仪等仪器来完成测绘工作,将公共设施、道路建设和农村房屋改造等项目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明确,进而在生活、生态和生产等方面将测绘工作加以优化。

4.5 项目监管

在对全域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实施期间,其所强调的重点在于如何将该项工作进行刚性引领,将当地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生态农业和瓜田小镇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有机融合,将传统的道路体系、田埂系数以现有的规划需求和生态政治需求来进行全域政治。而该项工作的实施就需要严格的根据测绘工作的监管,结合设计图纸进行严格施工作业,并根据减量、集聚、整合和提升的优化措施来将目前零散的村庄实施综合整治,保障全域整治效果的同时,能够进行整体优化。

4.6 “三调”配合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期间,正好与我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时间相互吻合,因为所有的土地整治项目都要结合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内容和相关政策为基础,因此在测绘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关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成果和效果,并根据此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测绘技术为主要手段,配合土地的调查、规划和监管工作,如在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测绘中所需要的图形面积和权责归属问题、上下级之间认定问题都需要根据一些外业的地类进行实际测绘,这样在保障测绘质量的同时,能够保障测绘工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7]。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并且结合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实施后,其测绘结果所展现的各项要素信息,如生态环境信息、土地建设信息和民用耕地信息等,都可以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依据,随后这些数据可根据各种媒体形式来进行宣传,以政府带头,加强全民宣传的效果,以此来保障该区域内部的生态效益和未来的经济效益。望此次研究能够被当代学者关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引用,以此为我国测绘(量)技术在全域土地整治中的具体应用进步献出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全域测绘整治
启东市南阳镇唱好专项整治“三部曲”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