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
2021-12-05于庆涛平阴县交通运输局
于庆涛 平阴县交通运输局
1 前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路交通行车量较之过去有了大幅增加,农村公路交通压力也有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就现实情况而言,为我国来农村公路对于路面实际承载力、路基沉降度等标准要求必然也会更加严格。且公路本身便是以路面、路基、桥梁涵洞等结构组成,每项施工环节品质都与最终整个公路建设工程品质息息相关,所以注重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也是我国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基础条件。
2 农村公路的概述
2.1 农村公路的定义
2003年国家交通部出台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中首次提出了“农村公路”一词,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对“农村公路”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农村公路主要可分为村道、乡道和县道,它属于全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村地区必不可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村道是最低层次的农村公路,它主要指的是由村集体修建,为当地村民提供车辆往来与行人出行服务的道路;乡道指的是为乡镇经济、行政、文化等提供服务的公路,同时还包括不同乡镇之间以及乡镇和外部联络的公路;县道则指的是具备县级市政治和经济意义,沟通县城与县内各大乡镇、重要商品生产与集散地的公路,同时还包括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2.2 农村公路的特点
2.2.1 路径分配较为简单、里程较短
由于农户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所以农村公路运输市场所涉及的运输对象也基本处于固定状态,受运输环境变化的影响非常小。与此同时,由于农户可自行进行装卸、管理与交付等工作,这就进一步简化了运输流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村为核心的短途往返运输,物资运输的总里程相对较短,路径的分配也较为简单,具有明显的随意性。
2.2.2 建设方式灵活多样,且覆盖面较大
农村公路大多修建在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开阔的农村地区,可使周边的乡镇、企业、村民等直接获益,且很容易进行资金和劳务的筹集,采用的修建方式灵活多样,建设规模较大,覆盖面也相对比较广泛。“十二五”以来,我国新修建的农村公路里程高达20万公里,并朝着“村村通硬化路”的方向不断前进。
2.2.3 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
农村公路和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有着明显的区别,后者主要是从投资方获取建设资金,建成投入运行之后通过设立收费站来获得投资回报。而农村公路本身属于农村的公共物品,其所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显然无法通过征收公路使用费来收回投资,即便征收了相关费用,也只能用于公路本身的养护和管理。这就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的财政资金,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3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方案
3.1 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具体监管内容
在明确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要点基础上,实践期间需先从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具体监管内容做起,这个过程中建立队伍需保障监理人员综合专业素质完全达标,施工监理本身作为整个工程品质得以有效把控的核心节点,监理作业品质决定最终工程品质。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本身项目分散、资金有限等特质便较为突出,若强调市政化标准监理,整体施工难度便会大幅增加,所以结合实际来看,需从保障农村公路建设品质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不断促进县级农村公路监理水平的方式,逐步完善工程监管内容。且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监理部门工作人员配置大部分是县级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自身技术能力相对受限,可适当外聘用综合专业素质强、施工经验丰富适当技术人员,填充至监理团队以提高工程监理水平。与此同时,监理部门需根据乡镇区域实际情况,组配监理组,安插精干人才、车辆、检测设备,形成不间断的全天候旁站监管模式,以此来使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施建品质充分得到保障。除此之外针对监理人员要周期性的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其自身业务能力,使之能够尽数了解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实际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合理把控施工质量,对监理程序有清楚认知,明确划分权责,尽职完成岗位工作。
3.2 合理组构施工团队完善自检机制标准
合理组构施工团队不断完善自检机制标准,良好的施工团队是保障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必要依据。所以在施工团队选择上,必须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科学筛选,参建方要有符合工程要求的施工资质,且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品质也要完全达标。正常情况下公路建设工程正式开始前,要全面仔细的审查施工企业资质信息及企业信誉,同时还要对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实况、机械设备、人员配置等做实时查验,从而使后续项目施工质量得到一定保障;但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多存在高资质企业中标、低资质企业进场施工的现象,所以实践期间需严把招投标和施工前的审查程序。施工方需组成有技术负责人牵头的相应工程质量自检团队,按照工程规模以及合同要求项目,设置工地试验平台,配好完整的施工所需仪器设备,保障自检工作可以及时到位,针对自检体系不全、人员、设备不达标施工单位,禁止入场施工;像部分技术能力弱、管理不明、施工质量不达标的团队,屡次监督无果后,也应禁止入场施工,按合同走法律程序解约。
3.3 构建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确保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指挥部建立了四级质量保证体系:①平阴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以公路科为主牵头农村公路建设,公路科协调乡镇公路站分级负责。公路科全面负责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不定期对工程进行质量巡查,并每月对工程进行一次质量大检查。②针对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平阴县交通运输局还聘请了第三方监理,成立了总监办。总监办由山东省德州市交通工程监理公司负责监理。③平阴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科还向项目所在的各个乡镇聘请义务质量监督员,请乡镇的老百姓以及社会力量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④施工单位项目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每道工序完成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重大工序由监理工程师上报指挥部,经交运局公路科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 各种技术和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农村公路施工现场管理
4.1 质量和成本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
施工现场管理是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正确的施工准备是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作用,控制影响项目质量的各种因素,使项目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影响项目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方法和试验、检查等,在整个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有效的预管理、中间管理和后期管理,各个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任何时代,市场只喜欢高质量和低价位的产品,高质量和低价位的产品反映在技术和经济指标中,各种技术和经济指标的增加意味着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因此,应通过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技术和经济指标的突破口,否则,产品质量和成本问题将使业务运营不可持续,显著降低经济效率,并耗尽公司的生命力。
4.2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质量控制
用于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挡土墙、级配碎(砾)石底基层、水泥混凝土面板、路肩培土、桥梁和涵洞、安全设施等的设计质量控制图和数据文档容易遗漏和误解方面,因为它们尚未实地施工实践。除了在施工开始之前审查和管理设计文件外,还需要通过以下渠道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首先,必须由业主、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现场监督来审查和处理更改,设计变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其次,业主和总工程师可以书面形式清楚地解释或补充规则,并在设计歧义、遗漏和误解方面遵循规定的程序。
4.3 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是项目实体的组成部分,并且与项目质量直接相关。因此,施工单位应执行以下操作:①正确购买材料;②测试并识别各种原材料;③禁止使用不合要求、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④商品混凝土、水泥提供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书面凭证。
4.4 施工质量的控制
①当地道路建设项目使用的地基和填料复杂多样,施工周期长,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因此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施工测量、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工艺流程等施工准备工作,预防质量隐患、质量事故的发生。②注意每个施工阶段,以防出现问题。施工单位应在每个施工阶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明确目标问题的现场检查、评估和交流。施工单位将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上报给有关部门,提高项目质量。
4.5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农村道路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帮助,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路设计需要用到专业人才,因为只有专业人才才能设计出最为科学可行的道路建设方案;第二,道路养护需要用到专业人才,只有进行专业化的道路养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期限;第三,监管工作也离不开专业人才,只有具备专业素质较高的监管人才,才能为道路建设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保障。首先,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部门,通过网络、报纸等多样化的宣传渠道,广泛招揽各类人才,并结合这些人才的具体特点,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农村道路的建设之中。其次,农村内部应积极培养基层人才。考虑到人才的引进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因此,农村应注重培养属于自身的基层人才,具体来说,可定期组织在岗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其岗位胜任力,使其在公路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把控,要围绕全过程和全方面采取有力的把控措施,保障工程建造的效益。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了以下策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引入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引入检测新技术等。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施工期间,必须从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具体监管内容、合理组构施工团队完善自检机制标准、强化工程试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实践期间各工程施建环节质量管控要点、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并完善安全管理内容、加强安保投入力度设定合理的安全约束规章等方面做起,才能确保最终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效果完全达到预期,这也是我国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进步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