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2021-12-05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741314,甘肃天水)
我国的国土总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森林覆盖总面积则处于世界国家和地区排序的后位。现阶段,国内森林覆盖率接近23%,仍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国的森林资源显得相对匮乏,成为新时代下全面推进国家各领域建设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森林培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而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作为森林培育中的关键组成,更应该增强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研究科学方法,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1 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优化森林的林分结构
森林培育期间实施抚育间伐,是科学调整和优化森林林分结构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品种、不同特性、不同年份的林木进行主伐,是在森林经营模式及未来运营趋势的宏观研究决策下所实施的合理措施。通过抚育间伐,森林内部大量患病树木将被采伐,消除了病虫害的藏匿场所,阻断了病虫害的感染传播路径,从而为森林树木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环境。因此在森林培育中加强抚育间伐,对森林资源保护十分有益,在优化结构的同时还将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
1.2 有利于改善林地的内部环境
森林所覆盖的林地有时会存在植被稀疏问题,此现象表示林地内部环境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在森林培育中持续关注不断扩张的树木规模,使用间伐措施来人工实现树木间距的控制,合理优化林木密度,使得内部环境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不会对其他树木形成非良性的影响和干扰,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林地的内部环境,确保森林树木实现高质量生长。
2 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不足
2.1 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从事森林培育及抚育间伐工作的劳动者在能力水平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他们未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抚育间伐的科学方法,工作重心通常放在砍树伐木上而没有认真系统地开展培育林木工作,伐木时所采用的方法技巧存在缺陷,容易超量作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此外,从业人员对于森林抚育间伐的认识还不够透彻,没有将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结合,使得森林抚育间伐的价值得不到发挥。
2.2 相关理论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在森林抚育间伐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存在较大空白,没有形成可供从业人员开展系统工作的理论体系。很多时候,森林抚育间伐的方法选择还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指标与林区特点来确定。由于没有更加详实的理论参考,工作人员对不同树种的间伐方法、间伐频率、间伐强度等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从而影响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所需求的投入保障有待加强
森林培育中的抚育间伐工作,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求劳动者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一些地方的抚育间伐工作实践中,常会因资金投入不到位使得劳动人员的调配存在短板,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等辅助工具也难以保障,从而影响到工作进程,降低工作效率。有些林区的抚育间伐工作没有配置充足的管理人员,没有建立科学监管机制,难以高效推动抚育间伐工作,反而可能导致原林区受到砍伐破坏。
3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的改进策略
3.1 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影响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从业队伍的专业培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增强森林抚育间伐重要性的宣传,让从业人员牢固建立对相关工作的科学认识。其次应有效组织专业培训,向从业人员讲解抚育间伐的实施原理、操作原则、有效方法、功效作用等内容。再次应始终明确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使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与实际行动高度统一,在工作实践中注重先保护生态环境,再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加强科学研究,规范抚育间伐工作
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选择某森林片区作为森林抚育间伐试验区,按照片区内现有林木类型、数量、特性、质量等实际情况,布置好试验所需环境后再启动试验,主要是探讨可行的抚育间伐方法,记录采用不同方法的关键指标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详细记录研究的过程及结论。完成阶段性的试验后,研究人员要进一步分析,并整合总结出适用于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可行方案,不断规范间伐工作流程,以便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3.3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合理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在具体工作中的资金投入,是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不能轻视的一个重要保障。资金投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因此投入量要认真结合林区内的林木质量、数量及未来使用预期等情况来衡量。主管单位和部门必须确保抚育间伐资金管理的公开透明与公正合法,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资金在使用前要制定明确的计划,坚持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专用台账对资金的流动进行追踪监督,明确资金投入地的间伐质量与林地面积等实际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精准到位,并完全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
4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的技术手段
森林培育过程中,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的林木之间的生产期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要求森林抚育间伐的技术手段要视间伐对象与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普通式皆伐,多应用于在一定土地上精耕细作的商品林采伐。林区内多以植苗、播种等方法造林。幼龄林期为刺激林木生长会实施浇水、割灌、施肥、除草等手段,有效提升幼林成活率;幼到中龄林期会实施生长伐、透光伐、卫生伐、疏伐等手段,合理优化林分结构,催动植株生长;林木进入轮伐期后,会采用普通皆伐的手段一次性采伐,或仅保留部分母树。在伐后空地上,将重新开始人工造林,或是采用人工结合天然的造林方式培育新林。
(2)插花式皆伐,多应用于平地或土壤条件较好地区的兼用林采伐,或是应用于低山丘陵区的人工速生商品林采伐。在目标区域内,常会划定两个以上树种的同龄林所属区域进行插花式皆伐,其方法与普通式皆伐类似。在采伐林木时,插花区块的作业面积不应大于2 hm2。伐后分别对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或是采用人工结合天然造林的方式培育新林。与普通式皆伐相比,插花式皆伐的单次采伐面小,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周围林区的景观稳定和功能保持。
(3)条带式渐伐,多应用于产出丰富的兼用林采伐,或是应用于精细管理的人工纯林采伐。此手段主要是对进入成熟期的林木实施带状采伐,同时在林隙或林缘播撒树种,利用光照促发林地的天然更新。在作业中,常需要确定某一林隙或林带,并以此作为中心带向两边拓展,一次作业的条带宽度应是林木高度的1~1.5 倍。在条带式渐伐实施中,林木的天然更新速率保持良好,可有效种植生成带状渐进分布的同龄林,也可优选耐阴树种、中生树种、阳性树种等混合播种,形成不同树种条带分布的异龄林。
(4)目标树单株木择伐,多应用于兼用林或人工商品林的采伐,是较为高效的恒续林培育手段。一般要先对森林林木按目标树、干扰树、辅助树、其他树等进行分类,并按照“定目标树、伐干扰树、保辅助树”的思路进行作业。具体实践中,可通过枝干整形、树基补肥等方法为确定的目标树提供生长帮助,使得目标树的品质更高,经济价值更大,并为增强森林质量提供保障,待目标树生长达到预期的树径后将以单株木择伐的方式采伐。采用此方法,森林林木的培育更新主要靠天然更新方式,对新补种的目标树,可多进行平茬复壮割灌、除草等操作刺激生长,使其继续成为理想的择伐个体。
(5)群团状择伐,多应用于低缓山地或平地的兼用林或人工混交林的采伐,是传统的恒续林培育手段。该法在实施中主要考虑林种类型及林木直径,对符合采伐要求的林木进行处理后产生林冠空隙或林窗,从而剥夺原优势树种的生长营养,为保留树种的生长发育或林下新苗的天然更新提供养分,在群团补植等措施下可促使更新幼树与百年老林各年龄段共存的异龄复层混交林。
5 结语
森林培育对建设发展森林资源而言意义重大,森林抚育间伐因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现阶段的抚育间伐工作,应注重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科学研究,规范抚育间伐工作,扩大资金投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从而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不足。探索总结并积极实施各种抚育间伐的技术手段,将更好地发挥抚育间伐工作效果,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