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遂昌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1-12-05包小梅柳丽霞周紫球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竹炭遂昌县竹材

包小梅 柳丽霞 周紫球

(遂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浙江遂昌 323300)

遂昌县现有竹林面积2.33万hm2,在浙江省列位第11位,是浙江省重点竹产区之一[1]。遂昌竹林经营历史悠久,据《遂昌县志》等文献记载“小忠”冬笋在明清时就一度成为朝廷贡品,因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的竹笋品质优良,素有“小忠贡笋”之美誉,作为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成为《舌尖上的中国》首集主推食材。遂昌具有“中国竹炭之乡”之称,是“中国竹炭产业基地”。

竹产业是遂昌的传统产业,是遂昌农村经济的支柱。加快竹产业化进程,是繁荣山区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2],针对目前遂昌竹材价格低迷、利润下降、笋竹加工业萎缩的现状,如何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其走出低谷,重振竹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1 竹产业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遂昌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园区建设为载体[3],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探索实践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启动了以竹产业为主导的“三仁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将园区作为高效经营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的主阵地,研究、示范和推广由分区式测土推荐施肥、水分定量管理等构成的竹林高效经营体系,小忠冬笋基地被命名为“浙江省效益林业十大示范基地”[4],“小忠龙藏”牌竹笋先后通过绿色食品、浙江森林食品认证,并连续多年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优良的竹笋品质适宜加工成独特的地方特色食品。

目前,遂昌县已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程度高的生产示范园区4 866.67 hm2。园区内毛竹覆盖冬笋早发技术监测点,冬笋平均产量超过500 kg/667 m2,最高产量为886 kg/667 m2,“一竹三笋”定向培育示范点笋产量达1 447 kg/667 m2,收入超万元,实现了“一年四季有笋采”的技术应用实效,树立了浙西南竹林高效经营的成功典范。遂昌县有竹笋加工企业1家,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2家,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遂昌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中国竹炭之乡”“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张金名片的地区。

2 竹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一产培育技术先进,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遂昌的竹林培育业走在浙江省前列,但随着劳动力成本增长、笋竹市场的萎缩,加上竹林路网密度小且缺乏维护(林竹道密度仅为46.1 m/hm2),同时缺少林地的适度流转和产业的规模经营,制约了先进实用新技术的辐射和推广,竹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竹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竹材价格偏低,导致竹林经营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了林农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毛竹林失管面积较大(接近1/3),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二是竹笋基地缩减,以春笋为主的竹笋采挖量大幅减少,毛竹年均留竹量增长(30%以上);三是竹材价格低迷、利润下降。

2.2 二产龙头企业少,竹加工业不发达,企业萎缩严重

现存竹笋加工企业仅1家,且以小竹笋加工为主,年加工鲜笋仅875 t;竹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仅2家,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只有9家,且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支撑,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21世纪初,遂昌竹炭、竹胶板、竹地板等加工企业曾快速发展,竹炭企业占居国内市场份额的1/3,竹产业一度达到了高峰期,成为全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基地。然而,2015年随着国内竹产业的整体滑坡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遂昌县竹产业特别是竹加工业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竹炭企业从2003年的53家减少到目前的5家,全县竹炭销量仅7 000~8 000 t,且县域境内已无竹炭窑。笋竹加工业已成为遂昌县竹产业发展的短板和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急需通过集聚、提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3 品牌效应不明显,竹旅融合不深

竹子科技品牌和竹子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本身就是一种竹文化效益的传播[5],却又往往被人们忽视,浙南竹林高效经营典范的“浙江省竹子现代科技园区”“小忠冬笋”等品牌一产效益明显,但面对优质的“竹海”资源,缺乏挖掘笋竹文化,竹产业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笋竹农旅结合虽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但旅游业的探索相对不足,采摘、挖等娱教结合项目少,设施落后,难以产生效益;尚缺乏将观光“竹子科技园区”有机融合到竹文化旅游中的发展理念,从而制约了竹文化在观光旅游中的作用。

3 竹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对策

问山借力,借船出海。遂昌竹产业发展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一产效益,通过推进竹林分类经营、引导规模化经营、强化竹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技术提升一产业;科学布局、深入开展竹地板、竹家具、竹炭文旅产品等,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实现二产转型升级;以竹文化创意园建设为重点,强化竹旅融合培育三产业,最终形成产业链完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提升竹林经营效益

1) 实施分类经营。积极开展竹林产品结构调整,从以生产竹材、春笋为主逐渐向生产效益较高的冬鞭笋转移;试验与推广材用林套种黄精、三叶青等中药材技术。开展箬竹人工栽培、促进更新试验和示范推广。严格农药化肥使用管理,示范推广适合遂昌竹林的笋竹专用肥,科学确定施肥数量、把握施肥时期、改进施肥方法;推广使用有机肥+专用肥,提高竹笋品质,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加快推广以冬鞭笋定向培育、测土配方管理施肥、水分定量管理、林下耐阴中药材套种等先进适用技术。

2) 进一步加强竹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竹林道建设,重点提高部分受益面积广、承重压力大的竹林道路等级;二是加强基地水利设施(如喷灌设施)建设,确保在干旱时的竹笋产量和质量不受影响;三是安装作业轨道,在离公路较远、人工背运不方便的材用林中安装运输轨道运输竹材,在笋用林山上安装业作轨道,实行肥料、笋竹运输的机械化,实现除草、施肥、采伐的机械化。

3) 组建竹林专业服务队。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毛竹经营、采伐将成为难题。成立专门的毛竹采伐专业运输队伍,实行毛竹采伐专业化将是必然趋势。

4) 规范社会经济管理,引导规模经营。规范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生产行为,建立笋竹产品质量追溯记录本、产地准出证明等生产档案。创新机制,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分散的生产资料向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实现林地资源最佳配置的规模经营。

3.2 推进精深加工,开发综合利用,建设全产业链

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建设全产业链“遂昌县竹产业数字创新园区”,以科技创新深度驱动,高站位标准引领,形成产业链充分融合、规模化效应明显的竹加工业格局。

1) 提升改造毛竹小微园区。对现有的毛竹初加工集聚区,通过改造实现统一污水处理,集中供热,以解决集聚区环保不规范问题。

2) 加大现有竹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做大、做强竹材人造板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体,建成集生产、研发中心、展示中心为一体的竹材精深加工特色园。培育下游原料供应厂家,落实财政支持、融资担保、协助开展FSC森林认证等“一企一策”政策,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帮助现有竹制品精深加工企业尽早做大、做强,并通过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使竹材人造板产业成为遂昌县竹制高端用品开发的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竹家居用品产业,集全县之力引进大型竹家居制品企业,实现遂昌县竹家居用品产业零突破。

3) 挖掘产业优势,推进竹炭产业转型升级。遂昌是唯一同时拥有“中国竹炭之乡”“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张金名片的地区,发挥“遂昌竹炭”与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优势,充分挖掘竹炭产业潜力,关注主业突出、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出台专业化配套的小微企业“专、精、特、新”政策,推进竹炭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一块适合地块,按照小微企业园的标准建设,把竹炭窑和竹炭生产企业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供热,统一环保处理,彻底解决遂昌传统竹炭炭窑生产企业“低散乱”现象,并实现竹加工剩余物的再利用。

4) 研究开发笋竹新产品,提高毛竹综合利用率。毛竹全身都是宝,竹笋可食用,竹材可加工板材、家具等,枝条能做扫帚,竹叶提取物能做饮料。目前已有鲜竹沥、竹叶黄酮(有1项发明专利)、竹炭花生等系列食品,鼓励企业开发利用竹笋纤维(饲料粗纤维)、竹加工废弃液、竹叶(多糖)、竹青(竹茹)等竹衍生物,开发“竹—药”如三叶青、黄精、菌类等的精深加工和后续市场。

3.3 大力挖掘竹文化,促进竹旅融合

以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中心,加快竹林游步示范基地和骑行绿道建设,建设竹旅融合康养基地,推进竹旅融合发展。

1) 建设竹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三仁“戏曲小镇”、三仁坑口省级毛竹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竹文化创意产业园,包括建设以竹笋宴、活竹酒为主的竹文化餐饮业;建设以展示竹编画、竹编农具、笋竹产品等为主竹文化展示中心;建设竹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基地,使竹文化旅游、体验营销、竹氛围健身运动和产、学、研有机融合。

2) 建设竹旅融合康养基地。结合遂昌全域旅游建设,依托目前良好的乡村旅游、疗休养旅游发展态势,以竹笋文化为主题,开发一批以“竹生产、竹观光、竹体验、竹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复合型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竹旅融合康养基地。

猜你喜欢

竹炭遂昌县竹材
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浸渍改性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The Seasons
热处理毛竹材吸湿与解吸特性
遂昌县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新荷初绽
让竹炭帮我们去除甲醛
江省遂昌县土猪产业化发展思考
浓浓竹韵演绎环保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