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魏氏梭菌引发山羊羔痢疾的防治措施

2021-12-05殷福兰李维品杨有明施瑞娟唐恩应朗关林

畜禽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痢疾羔羊母羊

殷福兰,李维品,杨有明,施瑞娟,唐恩应,朗关林

(1.盈江县畜牧站,云南 盈江679300;2.陇川县章凤镇兽医站,云南 陇川 678700;3.瑞丽市姐相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瑞丽 678600;4.瑞丽市水产站,云南 瑞丽 678600;5.盈江县铜壁关兽医站,云南 盈江 679300)

1 病例发生基本情况

2019年2月初,云南省盈江县苏典乡勐戛村一养羊户饲养怀孕38只待产母羊,在已产的23胎7日龄内的39只羔羊中,有17只羔羊突然下痢,其中2~4日龄的发病最多,已死亡6只出生还不到6日龄的羊羔。当地村兽医已去治疗2 d,但未见好转,请县业务部门和乡兽医站人员前往会诊。

2 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

2.1 临床检查

患羊体温普遍偏低,37.9℃~38.3℃;病初患羊精神沉郁,低头拱背、眼睛无神、口吐白沫、呼吸急促、不愿吃奶;很快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稀薄如水,有的则稠如面糊,粪便颜色有黄绿、黄白、灰白色等,肝门周围及后躯四肢被粪便污染,病的后期排出掺杂的血便。病羊十分虚弱,瘫软无力、卧地不起、头向后仰,重症者昏迷倒地。

2.2 剖解变化

剖前观察病尸表面,脱水症状明显,眼睛凹陷,肛门周围或尾部、后躯被稀粪沾污,散发出恶臭味。剖解5只病死羊,病变以消化道为主,剖开腹腔后可见真胃内有未消化凝乳块,其黏膜水肿、充血明显;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可见充血,并有直径在1~2 mm大小溃疡灶,灶的周围有红晕;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间有出血;有的肠内容物呈红色,有黄色干酪样坏死块。剖开胸腔后,可见心包积液,心外膜间有出血点;肺上有充血区或淤血区。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诊为羔羊痢疾。

3 病例防治疗措施

3.1 紧急预防注射

一是隔离病羊;二是对全场所饲养的山羊按紧急免疫注射要求,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了四防联苗;三是彻底清扫羊舍及整个羊场卫生,并对羊舍和用具进行消杀,对羊舍周围进行了大规模消毒。

3.2 治疗措施

1)抗血清治疗:对患羔先用抗羔羊痢疾血清,皮下或静脉注射10~20 mL/只。

2)药物治疗:①土霉素0.5~1.0 g,加等量胃蛋白酶,配适量稀盐酸,混合后加温热水灌服,2次/d。②磺胺脒0.5 g,鞣酸蛋白0.2 g,次硝酸铋0.2 g,碳酸氢钠0.2 g,混合加适量温热水1次灌服,3次/d。③恩若沙星注射液,每只肌肉注射2 mL/次。④口服中成药白头翁散,每头5 g/次。

3.3 清肠灌肠治疗

先给患羊灌服0.5%福尔马林与0.6%硫酸镁溶液的稀释液30~60 mL,待过6~8 h再给患羔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1次。

3.4 对症治疗方法

对脱水严重的患羔,仍有饮欲的给予口服含钾、钠、钙的电解多维,而对那些没有饮欲的患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每只30~50 mL/次。经过连续4 d治疗,有72.3%患羔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治疗1周基本控制了疫情。

4 病例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4.1 病原体与流行病学

该病是一大类致病源引发羔羊腹泻的统称,因致病源相当复杂,在不同地区致病源可能不同,就是在同一地区致病源也可能不同,但基本上可分为厌氧性和非厌氧性羔羊痢疾两大类。①厌氧性。病原体为产气荚膜梭菌,其中主要是B型产气荚膜梭菌,有时C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也可能引起发病;②非厌氧性。病原体主要是大肠杆菌,其次是沙门氏杆菌、肠球菌。

常见原因有:①怀孕期母羊饲养管理不当导致母羊的营养不良,造成羔羊体质瘦弱。②圈舍无保温设备设施,天气阴冷,特别是初春的倒春寒,大风降温后使羔羊受冻。③过早放牧,母羊每日摄入营养不足导致乳中营养不足。④哺乳不当,羔羊饥饱不均。⑤环境卫生差,圈舍潮湿,不定期清洁消毒。⑥接产时、育羔的地面清洁卫生条件不良,产羔母羊过度集中,使本病易传播流行。因此,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日常饲管差、饲喂草料的量不足、日粮营养水平低或不平衡、妊娠期母羊体况差等情况下,羊羔发生发病率也高。另一方面温度的影响,该病多发于每年的1-3月份,因在这段时间里,一是大量春羔出生;二是气温偏低,特别是寒潮来袭,再加上饲养管理不当,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羔;其次是带菌母羊。病原体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环境,新生羔羊出生后,接触被污染的乳头或直接与病羔接触,或舔食那些被污染的物品,经消化道而感染。据资料报道,病羔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这些病菌排出后会长期存在于羊舍,污染母羊的体表和乳房,潮湿的草场,当羔羊吃奶或与地面接触时,该病菌就可经羔羊的消化道而感染发病。

4.2 临床症状与诊断

4.2.1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下,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病菌量多少有关,感染病菌量大时在10~15 h初生羔羊就可发病,而一般感染则在1~2 d发病,先出现低头弓背,精神不好,不想吃奶。继而发生持续性腹泻,大便的气味刺鼻恶臭,开始为稠糊状,不久变为水样,大便中含有气泡、黏液和血液,后期出现肛门失禁;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羔逐渐虚弱,脱水,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2 d死亡,只有少部分病轻的可能自愈。另一种情况是有少数病羔出现腹胀症状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便,而主要会出现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头向后仰、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这类病例病情十分严重,病程也很短,如不加紧及时救治,病羔有可能会在发病后数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内死亡。

4.2.2 剖解变化

最显著的变化是消化道,胃肠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真胃黏膜和黏膜下层出血及水肿,小肠出血性炎症比大肠严重,肠内有多量气体,并染有血液;病程稍微长的肠黏膜可能会有溃疡灶或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有的会有出血点;其他实质器官肿大变性,有一般败血症的病理变化。

4.2.3 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般7 d内的羊羔如发生下痢,很快死亡并迅速蔓延至全群,可直接怀疑是本病。但因本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若要确诊,除进行临床、病理解剖鉴别诊断外,还要进行实验室细菌性检验诊断。

4.3 防治措施

治疗时可参考上述治疗方法。预防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首先要加强对妊娠母羊饲养管理,备足越冬草料,使产前产后母羊营养达标,新生羔羊健壮并能吃到营养丰富充足的母乳;其次是搞好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特别是在产羔前要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消毒,产羔舍要防风保暖;三是要定期开展预防接种,每年秋季要接种羔羊痢菌苗,或接种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等的联苗,母羊在产前2~3周应再接种菌苗1次,以加强免疫力。

4.4 体会

1)魏氏梭菌多存在于土壤里和水中,家畜采食了含有芽孢的魏氏梭菌即可引发该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60%~100%。羔羊痢疾多发生于气候寒冷或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特别是大风寒潮后,应加强防范。

2)诊断时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来判断,有条件的可采集病料涂片检查或进行实验室诊断。

3)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必须重视该病的预防接种免疫工作,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四防或五防联苗免疫接种预防。

猜你喜欢

痢疾羔羊母羊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产后母羊的护理
提高母羊产羔率的技术措施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孤独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