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产权制度 激发集体经济活力
2021-12-05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张庆玲
文/ 泗水县农业农村局 张庆玲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央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泗水县紧紧围绕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工作要求,坚持规范操作,狠抓关键环节,全面完成改革工作。全县共清查核实资产18.7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16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6.57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21.35万亩,其中,农用地83.21万亩、建设用地22.5万亩、未利用地15.64万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6.2万人,颁发股权证17.5万份。
一、健全工作机制,做实各环节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超前搞好谋划。县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县长为副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泗水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各镇街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清产核资业务指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村级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清产核资实施小组和成员确认小组。先后召开10余次动员部署、领导小组、现场推进、工作调度和汇报会议,强力推进工作开展。
(二)强化宣传培训,提高操作水平。通过悬挂条幅、粉刷标语、印发致农民群众一封信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在村支部书记、村“两委”和产权制度改革专题培训班上,详细培训产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操作流程、清产核资办法以及改革后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内容。累计印发宣传资料20多万份,培训8656余人次,让镇街、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改什么、如何改、改后如何发展等问题。
(三)精准进行指导,规范操作流程。把产权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心设计,靠上指导,县里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选举工作指导意见》《农村集体资产量化与股权设置指导意见》《村级工作推进流程及改革资料存档内容》等4个指导意见。制订流程图,严格按照“六个阶段、二十项工作重点、开好七次会议”流程进行操作。
(四)全面清产核资,打牢工作基础。把清产核资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抓实抓细,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场硬仗来打。印发过录表、清产核资表和指标解释等20万份,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根据工作进度及时深入镇街、村进行指导,对集体各类资产全面进行清查、核实、登记,确保数据准确,做到“全、实、细”。及时公布清产核资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一些管理不善、政府拨款、税费减免以及捐赠等形成的未纳入村集体管理的资产进行登记,盘盈资产4.73亿元。
(五)准确确认成员,明确成员边界。各村制订本村集体成员确认标准,明确登记时点。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采取“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以村规民约为参照、以民主决策兜底”的办法,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做出的贡献等因素,确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一些离婚回村居住等特殊有异议的人员,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尽可能将其确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确认结果进行张榜公示,做到全面、准确、不遗漏。通过信息平台筛查人员信息,避免“两头空”“两头占”。
(六)科学设置股权,理顺分配机制。股权设置以成员股为主,未设置集体股,在集体经济组织章程中,明确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等,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集体公益事业。强化股权管理,实行“确权到人、发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静态管理、永久不变”。全县共量化经营性资产1.19亿元,设置成员股56.2万股,信息及时录入平台,实现了股权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
(七)实行股份合作,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指导各村制定章程,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群众自治工作,搞好自治管理和公共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集体资产的运营和管理。
(八)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作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以薄弱村“攻坚销号行动”为抓手,通过压实责任、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强化督导等措施,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止到2020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25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1个。
二、取得的成效
(一)确保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摸清了集体家底、厘清了成员边界, 通过折股量化确权到户、完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 把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落到了实处。通过清产核资,增加集体经营性资产0.8亿元,增加集体非经营性资产3.93亿元。
(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晰了农村集体产权关系, 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 激活了农村各类要素,对过去个人侵占的集体资产或者没利用起来的资产进行盘活利用,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20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634.4万元。
(三)增加了群众财产性收入。通过全面清产盘点,着力推进了经营性资产和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的折股量化,村集体通过对这些资产进行经营增加收入,按合作社章程分红到户,增加了农户的财产性收入,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后第一年分红8.08万元。
三、工作建议
(一)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探索实行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政经分离”,明确新成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独立市场经济主体,负责集体资产管理运营,采取入股、租赁、合作和联营等方式,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用好改革成果,盘活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对清理出来的资产资源不只是简单再次“一包了之”,要进一步盘活拓宽增收路径,发展“资源利用型”集体经济,确保村集体持续增收。
(三)突出党建引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由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个单位成员加入合作社,以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群众以家庭承包土地、资金等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村集体收益和群众利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