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畜布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措施

2021-12-05刘冬梅李建鲲马建忠

畜禽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病畜布病

刘冬梅,李建鲲,马建忠

(昌吉州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0 引言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它被农业部纳入二类动物疫病[1],属于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动物疫病[2]。

1 诊断方式

临床症状等流行病学资料可作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诊断手段。

1.1 临床症状

潜伏期14~180 d,家畜患病后多数为隐形感染,症状不明显。感染早期会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特征。母畜最显著症状是流产(多在妊娠2~8个月),多为死胎或者弱仔,但大多数流产后2个月可以再次受孕。公畜发生睾丸炎、附睾炎,触摸时局部发热并有热痛感,并失去配种能力。有的病畜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炎、淋巴结炎或囊肿等。[3]

1.2 实验诊断

1)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目前我国推荐标准中,微生物分离培养可作为初筛试验,病原的鉴定和PCR作为病原学确诊试验[4]。

微生物培养技术是采集病畜的血液、骨髓、组织、脑脊液等样本做细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状况并进行鉴别。该方法准确性高,但由于分离步骤繁琐、耗时长、对工作人员存在较高的生物安全风险[5],具有很大局限性,不适合推广应用。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中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可以从血清、体液、组织、牛奶等多种样本中检测出布鲁氏菌,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6],常用于布鲁菌检测、菌种鉴别等方面。

2)血清学检测。目前我国推荐标准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环沉淀试验(MRT)可作为初筛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可作为血清学确诊试验[4]。

凝集试验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常用方法,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及乳环沉淀试验(MRT)。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RBPT作为国际贸易中部分动物布病检测的指定试验,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可能出现假阳性[7];SAT操作较为复杂,且也存在特异性不高的问题,现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不推荐使用[8]。

补体结合试验是国际公认的血清学确诊方法。常用于对凝集试验检测结果为阳性或可疑的病例进行定性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但该试验操作步骤复杂,关联因素多[9],对操作人员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越来越多地作为国际贸易的指定试验之一,常用的有间接ELISA(iELISA)和竞争ELISA(cELISA)2种。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等优点,用酶标仪判定结果避免主观误差。该方法可以检测血液及乳样,在动物群体检疫中作为筛选试验,也可以作为确诊试验。国际上已有的商品化试剂盒价格昂贵,国内生物技术企业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试剂盒[10]。

2 治疗

目前,治疗布鲁氏菌病没有有效的特效药物,且易产生抗药性,发病后大多数畜群痊愈可能性较低,一般病畜应扑杀淘汰,价格昂贵、有治疗价值的种畜可在隔离的条件下治疗。

冯海洋等[11]对牛羊使用西药治疗,链霉素10 mg/(kg体重),2次/d,或四环素10 mg/(kg体重),2次/d,连续用药5~7 d;使用中药疗法,宣牌汤或三仁汤1次/d,每个疗程15 d(其中服药10 d,休息5 d)。

李守华等[12]对急性期病羊使用强力霉素+“利福平”连续治疗6周,有一定效果,对慢性期病羊使用菌苗疗法+抗菌治疗,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不佳。

蔡景明[13]对牛羊使用中药方剂:益母草50 g,黄芪、川芎、白术、白芍、熟地、连翘各30 g,当归25 g。母牛的治愈效果较佳。如果是孕期的牛羊被感染发病,可以配合使用50~100 mg/(kg体重)的黄体酮进行肌肉注射,效果更佳。

3 防控措施

我国对牛、羊、猪等家畜采取常年预防免疫、检疫、隔离、扑杀阳性畜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3.1 疫苗预防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控制布病在畜间的传播。目前常用的疫苗种类有S2株、M5株、A19株等均为活疫苗[13],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残余毒力,基层兽医应做好自身防护。

3.2 卫生消毒

按照消毒管理制度,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对圈舍、运动场、管理用具等进行消毒,特别是产房要注意严格消毒。被病畜污染的圈舍等,可使用5%克辽宁、5%来苏儿、10%~20%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等消毒,流产胎儿、胎盘和胎衣要深埋和焚烧[14]。

3.3 自繁自养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入畜种,对调入的牲畜进行隔离检疫,确定无害时才可混群。

3.4 定期检疫

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管理规定,加强牲畜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调运监管,降低布病的空间传播风险。对污染区的牲畜每年检疫不少于2次,其中接种过疫苗的牲畜要在12~36个月时检疫。培养健康畜群,选择幼畜隔离饲养并进行全方位免疫检查(犊牛5~9个月内,羔羊1~2个月内)。在检疫过程中发现阳性病畜,及早淘汰,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病畜布病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