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软木画的现代沉浮与启示

2021-12-05

齐鲁艺苑 2021年6期
关键词:切片福州工匠

韩 洁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一、 什么是福州软木画

福州软木画是中国福州地区特有的工艺品之一,是中国独有的雕与画相结合的特色手工艺。它的缘起最早在1914年,当时的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从国外带回了一片圣诞风景贺卡,将其交给当时的福州工艺传习所的总传习师陈春润、木雕技师吴启琪、郑立溪等人。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吴启琪发现此贺卡所用材料与用作海轮上救生圈衬垫的木材、热水瓶的瓶塞等材料一致,是一种产于地中海沿岸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栓皮栎树的木栓层。吴启琪借鉴了中国画的设计方式,采用传统木雕技术创作了第一件福州软木画作品——《厦门鼓浪屿》,以此开启了软木画中国本土化的路径。

福州软木画以刀代笔,结合中国传统的剪纸、木雕等工艺,融合古代园林建筑艺术中的“框景”表现手法和传统山水画的悠远意境传达方式,再加上精巧构思、布局和以小观大即于细微之中展现万千世界的艺术方式,营造出“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福州软木画经过几代传人的精心设计和创新,从最初的浮雕式半立体软木画到圆雕式立体软木画,形成既能单面欣赏又能立体展示的工艺作品,具有装饰、欣赏、收藏等多重价值。

软木画的制作工序一般要经过选材、切片、雕刻、拼贴、装框这几步。选材就是选用合适的原材料,后几经尝试,采用从欧洲进口的栓皮栎树的树皮。第二道工序切片就是将经过去皮处理的栓皮栎树用切片刀切成横断面和竖断面的薄片[1](P13)。这是一项看似容易实则很难的工艺,合格的切片必须是厚薄均匀、纹路直正、薄而不卷、折而不断,唯有这样的切片才能雕刻出各种图案和造型,除非勤加练习和细心揣摩,否则很难达到这种要求。切片准备好之后则是要画稿,把心中的构思布局先画于纸上,这是将山水融于一框的先期准备。

画稿初步完成之后,则是要进入雕刻阶段了,其中半立体软木画是在软木切片上雕刻出零部件,即将山水景色、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等分解为不同的组合部件,分别把它们先雕刻出来,刀法有雕、镂等。随后则是进入拼贴阶段,将前期雕刻好的软木画零部件根据画面进行拼接,软木画的最后一道工序则是装框。半立体的软木画是要在前面几道工序完成后进行装框密封,也类似于绘画的装裱,以达到装饰欣赏、便于保存的目的。

二、福州软木画的“浮”与“沉”

福州软木画自上个世纪诞生以来,经历过大起大落,让人不禁为之唏嘘感叹。

1.福州软木画的“浮”——发展辉煌

福州软木画在20世纪的50—80年代进入其辉煌期[2](P146),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从业人员增多,知名企业成立。福州西园村曾是软木画手艺人的聚集地,当时村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从事这一行业,家家都会做软木画,也成为富甲一方的手艺村。在此基础上,1953年成立西园软木画生产小组,1955年西园与岳峰软木画生产小组合并为福州市木画生产合作社,到1958年成立福州工艺木画厂,软木画企业延伸至闽侯、连江等十几个县市,环城区工艺美术厂、新店木画厂等企业也相继成立。福州软木画声名远扬,出口订单应接不暇,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巅峰,从业人员15000多人,产品畅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出口产值高达5000万元以上,是福建省外贸出口创汇最高的产品之一。福州软木画的知名品牌也相继形成,如福州工艺木画厂的“榕树”牌,福州工艺美术厂的“仙景”牌。[3](P146)

第二,产品创新,工艺革新,艺术精品和工匠大师不断涌现。“生生之谓易”,任何事物的发展唯有创新才是硬道理。福州软木画亦是如此,从最开始从国外的木质贺卡获取灵感,到不断尝试找到真正的创作之路。在福州软木画的前三代传承人(1)福州软木画的传承发展脉络:创始人为吴启棋、陈春润、郑立溪,第一代传承人以吴启棋的弟子陈琨为代表,第二代传承人以吴启棋的侄子吴学球为代表,第三代传承人则是以陈琨的弟子赵权为代表,第四代传承人则是以吴芝生为代表。前三代经历软木画的发展、壮大和辉煌,第四代传承人则是以坚守和挽救软木画为主要目的。那里,软木画的创作工艺不断革新,画、雕、拼、凿、琢、镂等方法融合创新,使得软木画的品类和形式得到长足发展。也从最初的平面拼贴画到半立体软木画再到立体软木画,从小幅作品到大幅创作再到立体大件,每一步的创新都为软木画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时间,软木画精品也是层出不穷,《天坛》《红楼梦》《苏州园林》《龙船》《颐和园》等不同题材和内容的软木画在工匠大师的手里被创作出来,这些作品形象逼真、细腻雅致,让世人惊叹小小木头带来的无穷魅力和奇妙体现。

第三,传播传统文化精华,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齐头并进。软木画在创世之初就将雕刻技艺和传统绘画巧妙结合,再加上选材的特殊性,以木为线,于细微之处表现用心和思考,传递国人的山水传统和园林之爱。这是源自民间的艺术创新成果,挖掘现世的审美乐趣,表达民众的艺术追求和文化内涵。福州软木画是审美艺术旨趣与民间实用生活取向完美结合的形式之一,既可居庙堂高雅艺术之列,也能在百姓生活中广受欢迎,传达和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由于福建等沿海省份的旅居华侨人数众多,软木画的上述特点使得它在很多时候被选为寄托思乡之情的实物,慰藉他们的思念和遥想,也被送与外国朋友,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同时软木画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轻工业博览会、海峡旅游博览会、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上屡次展出并获奖,既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为人们的家居生活带来韵味和光彩。

2.软木画的“沉”——衰败没落

福州软木画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的时日,在20世纪90年代遭遇寒冬和危机,直到今天还在苦苦挣脱衰败的境遇。

软木画的衰败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人的因素。由于软木画一度非常畅销和流行,供不应求,因此很多生产企业和家庭式生产作坊就急于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从业人员就势必要增加。但是由于软木画的生产区域相对比较固定,除了福州之外并没有在其他地方有大范围的推广生产,从业人员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傅教授为主。但是这样的手艺学习模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订单,因而发展到后来,很多从业人员根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匆忙进入这一热闹的行业,直接导致这一行业的从业者良莠不齐。很多人对于自己生产的软木画仅仅是以商品来对待,缺乏艺术深思和追求,软木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是渐趋丧失。

此外,商品经济和市场生产的冲击,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人也变得浮躁不安,对软木画的雅致、细腻以及产品创新无暇顾及,产品一味模仿重复和粗制滥造。软木画大师对其深恶痛绝,但是又无力改变这一纷杂局面,于是很多人就封刀休艺,不愿同流合污,因而软木画的精品也是一时难以看到,更谈不上所谓的手艺传承和技艺精进,出现了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景象,软木画的手工艺甚至濒临灭绝。

第二,是物的因素。软木画施行生产工厂化,采用流水化作业,将软木画拆分成不同的加工零部件,一个工人就只负责一个配件,机械复制成为其主要的手段和目的,工人仅是一个熟练工。软木画的生产粗制滥造,沦为仅仅迎合市场的商品,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艺术、文化、审美内涵;为了追求高速化生产效率,软木画的工艺有过几次较大的革新和变化,除了流水化作业以外,还有制作机器的发明问世,其中就包括机器切片机。因为软木需要经过手工切片再进行雕刻,而手工切片进度很慢,的确跟不上生产的需要。机器切片机代替手工操作,效率提高,但是问题接踵而至。由于软木材料——栓皮栎树纤维中的水分含量较高,经机器切割后容易使刀片变钝、不锋利,这样切出来的木片则会变得厚薄不均,甚至表面非常粗糙、凹凸不平,根本无法进行软木雕刻。

为了解决刀片问题,他们将软木烘干后再进行机器切片,这样切片速度不再受影响,但是机器和炭火烘干却直接导致软木画的快速衰败,这些所谓的革新带给软木画的是致命打击。烘干后的软木失去其本性,纤维组织直接被破坏,木材变质也变得极其酥脆,加工成品后的软木画一动即散,根本就是豆腐渣手艺和产品。仅以福州木画厂一厂为例,其销售额从1988年的500万元直线下落到1990年的20万元,短短两年的时间缩水25倍,工厂和作坊倒闭,软木画一蹶不振。

三、福州软木画命运的启示与思考

福州软木画从诞生到今天不过短短百年的时间,但它的凋敝却是让很多人猝不及防,软木画的生存和延续堪忧。一些至今仍在坚持软木画创作的工匠手艺人都已经年过七旬甚至年龄更大,而愿意学习软木画的年轻人也几乎没有,后继无人,难出精品,这是摆在软木画发展最严峻的问题。要破解这一难题任重而道远,我们也要从软木画的发展沉浮吸取经验和教训,守住这一行业和非遗项目。

1.匠心独运致力创新。福州软木画呈现一个微缩的世界,它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在它的画面中将精致的微观景物和素雅的色彩完美融合在一起,让欣赏者遐思冥想,进入画中世界,领略别样风情。每一幅软木画都是手艺人精心构思、匠心独运的精品,承载着艺术和实用的双重价值,但艺术的趣味更多一些,唯有如此才会让人爱不释手、心向往之。软木画不单单是商品,每一次的创新都是经过工匠的无数次试验和琢磨,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精细之作,每一次的拼贴都是用心结合,所以软木画的从业者既是一位出色的画师,也是技艺超群的雕刻师,还是匠心独具的创新者——即匠人。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曾这样说过:“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4](P179)匠人要求匠心独妙,也是对于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与情有独钟,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也在默默坚守中不断走向新的高度。所以,软木画的匠人不是熟练工,他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倾注深情。同时努力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绝不盲目模仿和简单复制,在每一件作品中体现自我的风格和特色。每一次的构思、切片、雕刻、拼贴都是独立完成的,他沉浸在作品的世界里忘掉一切,将自己的艺术追求熔铸在软木画的一刀一刻中。软木画的技艺需要改进,虽然也尝试过研发机器操作、流水线作业,但是都归于失败,软木画必须是手工技艺的结晶,唯有如此完成的作品才是精品,其中既有传承更重要的是手艺人的自我创新,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有灵魂和旨趣的。

2.坚守工匠精神。匠心的内在坚守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自古有之,这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热爱和坚守,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对品质和卓越的追求永不止步。美国伦理学家麦金太尔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两种利益,即外在利益和内在利益,前者是对权力、财富、知识等的追求,随时都可替换;而内在利益则是内心的渴求和执着,没有替代物[5]。这也就是专业追求和工匠精神。软木画从最开始就是薄薄的一张卡片,色泽也不甚理想,做工更谈不上,到后来几代软木画大师的潜心研创,坚持品质创造,将这一融合雕刻与绘画的全新艺术形式推向高峰。而这些软木画的工艺大师他们谈及自己的作品时总是带着一种满足和自豪,这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让我们在这些大师的身上感受到他们对于自身所从事的专业的尊重以及他们从中获得的内在享受和愉悦,实现自我的艺术追求和专业提升。

福州软木画的起落沉浮也正是与工匠精神的存在与否有着紧密关联,软木画从辉煌的顶点坠入凋敝的低谷,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商品利益和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很多从业者自己丢弃掉工匠精神。他们只知盲目扩大生产、一味复制,很多都是粗制滥造,生产出来的软木画美感逐步丧失,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作品偷工减料、做工粗劣,软木画的艺术品味也几乎消失殆尽,而其累积的负面口碑更是将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工艺推向绝境,甚至一度濒危消失和难以传承。今天再提工匠精神,是福州软木画扭转困境的必要之路。软木画的从业人员要对这一行业有敬畏感,坚持品质生产,一刀一刻皆用心。此外,把对自我技艺和精品创造的更高要求融入血脉,做最好的自己,不知疲倦孜孜以求。

3.薪火传承的责任。软木画被誉为“福州三宝”之一,已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软木画凝聚着民众的聪明才干和开拓创新, 体现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风土民俗,软木画的传承与振兴任重而道远。但是在今天的西园村,曾经家家户户、不分男女老少齐上阵加工软木画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几近绝迹。虽有一些手艺人还在坚守,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样一项没有前途的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工匠“封刀”不再创作了。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谈到真正的政治家需要的禀赋时提及三点:即献身精神、使命感、冷静判断力和洞察力,而作为一位独具匠心的工匠这三点也同样适用。吴芝生——福州软木画第四代传人,一个人艰难支撑着软木画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他就是具有使命感的手艺人,孤军奋战,但是心中有激情和希望,身负对传承和发展福州软木画这一民间艺术的责任感及社会担当。吴芝生不仅在全村的儿童中普及和学习软木画,自费走进小学课堂义务传授软木画的知识,开办软木画手工课,让孩子能够真正了解软木画并喜欢上这一传统手工艺,亲自制作软木画,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同时,吴芝生也在努力重建年轻人对软木画的兴趣,为了让软木画薪火相传,保留住一丝希望,他常年坚持去福州监狱免费教授软木画工艺,其间也是遭受了很多误解和非议。以如此不同的方式坚守世代相传的手艺,吴芝生所做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但是他无怨无悔,这份执着和努力使得软木画在西园村幸福地生根发芽,终将迎来福州软木画的再次崛起。

四、结语

福州软木画从其创始时起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比起其他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它的历史并不算很长。但由于软木画特殊的创作工艺,完美地将中国山水画的章法构思和亭台楼阁的立体雕刻技艺融合在一起,雕画结合,表达着大众的审美情趣、民族文化内涵、民间艺术特质等,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的双重功效。因此,软木画甫一问世就受到民众的喜欢和民间手工艺者的青睐,软木画也是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对扩大软木画的国内外声誉及影响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商品化时代,主动放弃对艺术的坚守和创新,一味追逐效益而忽视质量,从业人员的自我艺术修养和提升不够,等等,所有这些又将软木画推向衰败的绝境。在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也是愈加紧密,我们既要“拿来”,也要“送去”,“拿来”“送去”这支双重变奏曲,在经贸器物层面上这一曲演奏得铿锵作响很是动人[6](P163),以福州软木画为例,它最初的出现是借由从外“拿来”,曾经辉煌也是能够对外“送去”,它在这百年间的沉浮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其传承和发展是面临的关键问题。直面问题,解决发展难题,切实从保证品质着手,坚持工匠精神,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生态,努力培养一代代守林人,相信不久的将来,福州软木画必将再次惊艳世人,绽放耀眼光彩!

猜你喜欢

切片福州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工匠神形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