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劳动定额制定方法优化探索

2021-12-05肖延

商品与质量 2021年40期
关键词:工种工时工作面

肖延

神东煤炭集团 陕西神木 719315

劳动定额制定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标准制定方法进行优化探索旨在提高标准的精准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 劳动定额制定

采用恰当的方法,“快、准、全”的制定劳动定额,深入研究分析影响劳动定额制定的因素,从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切合实际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

1.1 通用方法

通用的四种方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测定法,各有其优缺点,实际工作中一般结合起来使用。

1.2 煤炭企业常用方法

煤炭企业劳动定额制定实践中多综合应用以上四种方法,矿井生产多使用基于工作日写实的技术测定法结合统计分析法制定劳动定额,地面设备维修、机械加工等多使用基于测时的技术测定法和标准资料法制定劳动定额。

2 劳动定额制定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研究尚不够深入

工作研究是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总称,指采用科学的方法,以人、原材料、机器设备构成的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分析研究改进工作设计的一系列活动[1]。劳动定额制定的前提是进行充分、细致、深入的工作研究,从全局入手,由大到小逐步深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

2.1.1 方法研究方面

方法研究分三个层次:程序分析、作业分析(作业分析一般有3个层次:工序、工步、操作)、动作分析,据了解较多煤炭企业的工作研究仍处于作业分析上,没有达到动作分析的层面,部分项目在作业分析层面仅停留在工序上,没有到达工步层次。目前在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实践中对方法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如具体工作流程不够合理,工作安排不够紧凑,工作场地选择不能有效发挥工作效率等问题,导致制定的劳动定额标准存在简单化、单一化等问题。

2.1.2 时间研究方面

时间研究包含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研究,目的是制定不同工种作业和各类宽放时间标准,目前各操作岗位时间消耗标准设计缺少科学性评估,主要依靠现场写实数据、统计数据和管理技术人员经验确定。问题主要有:一是缺少各岗位工种作业时间标准,比如伴随体力劳动强度的增加,理论上作业时间是递减的,实际上由于缺少各岗位劳动强度分级导致作业时间标准无法科学确定;二是缺少各岗位工种不同劳动作业环境下宽放时间标准,如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高温、露天作业、高空作业等情况下的宽放时间标准;三是缺少规范的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标准。

2.2 标准工时体系尚未建立

标准工时是指“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合格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标准工时是劳动定额标准中最基础的计量化标准,是测定作业对象的单一工序工步时间。就当前而言,煤炭企业标准工时体系尚未建立,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从工序层面来讲,也缺乏同类工序的标准工时,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同项目同类工序工时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客观上劳动定额标准制定科学性依据不足、信服力不强等,不可避免的出现“讨价还价”商讨式做定额的情况。

2.3 现行制定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主要采用基于现场写实基础上的技术测定法以及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经验估工法等四种方法,虽各有特点,各有各自的优势,适合不同的情况下制定劳动定额,但是也都有以下缺点:一是制定的劳动定额标准不够精准,因采集数据样本量受限,制定的标准和实际往往存在吻合度不够高的问题;二是定额水平缺乏系统性考虑,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之间的劳动定额水平平衡性不易掌握;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定额标准制定过程科学性依据不够充分,系统性偏差和偶然性误差难以避免甚至普遍存在。

3 劳动定额制定方法优化途径

3.1 推进工作研究

3.1.1 方法研究方面

定额人员要深入现场和一线技术人员共同从总体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开展方法研究,通过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从生产组织、劳动组织、流程优化、工艺改进、设备配套合理性、作业场地优化、工器具选择和优化等方面,研究到劳动者的每一个细小的操作方式,探寻节约人力、物力消耗的最佳程序和方法,寻求减少工作量,在不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延长工人作业时间的前提下寻找效率提升点,建立或优化形成更经济的作业方法和标准[3]。

3.1.2 时间研究方面

从各操作岗位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入手进行研究,科学合理制定各岗位作业时间标准和宽放标准,比如在充分考虑体力劳动强度、工作性质和劳动环境等前提下确定合理的时间标准。如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内容相对固定,两者时间和一般占作业时间的5%作用,休息延续时间长短,与劳动强度、紧张程度和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有关。煤炭企业可针对以下八类情况开展时间标准研究:一是对高强度作业工种,如密闭施工掏槽、砌壁、锚杆锚索支护、支架拆解等;二是流水线作业工种,如托辊加工、单体检修、网片加工、水泵检修工等;三是粉尘浓度较大区域作业工种,如喷浆、回风巷机电安装、铆焊、支架维修等;四是噪音影响大区域作业工种,如矿井主运皮带看护、钢结构制造等;五是有毒有害气体区域作业工种,如支护材料加工部塑料网片加工、喷砂、喷漆、胶管加工等;六是高温区域作业工种,如塑料网片加工、退火、链轮高温焊接等;七是露天作业工种,如骨架网片加工、钢结构组装等;八是高空作业工种,如天车运行、天车维修等。

3.2 构建标准工时体系

标准工时体系涵盖所有操作岗位工种的各类作业标准工时,内容包括作业的正常时值和宽放率。界定正常时值时要考虑四种前提:一是合理的最佳工作方法,二是正常的作业环境,三是正常的作业速度,四是合格的作业人员。界定宽放率时重点考虑工作难度、劳动强度、配合难度、工艺复杂程度对工人劳动效率的影响程度。标准工时体系构建过程一定要结合行业先进水平,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测定标准工时的方法主要采用测时法、综合数据法、微动作研究等。测时法是观察研究施工过程中循环作业组成部分工时消耗的方法,主要研究作业时间消耗,不研究工人休息、准备与结束工时消耗。测时法的优点是简单、直接、应用广泛,便于操作且能反映工人实际效率水平,较为科学合理,在实践中得以普遍应用,但是也存在受被测者态度的影响,精确度差的缺点,易引起基层反感,写实期间工人消极怠工的现象,另外需要深入研究工时稳定系数(指最大和最小延续时间的比值),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综合数据法基于统计法将同类作业的工时消耗情况进行分析,提炼出标准工时,相对准确且便捷;微动作研究(也称为已定时间合成法,即PTS法)是实现技术定额积木化、标准化的新途径,不需要秒表测时,只需确定动作内容根据预定的动作时值就可以确定标准工时,避免了较为繁琐的现场测时等环节,也避免了写实过程中工人的对立情绪和矛盾。

3.3 创新定额制定方法(关键要素效率分析法)

创新关键要素效率分析法,在数据统计法的基础上创新形成工序关键要素效率分析法,有效解决了劳动定额修订难度大、劳动定额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本方法充分发挥现场写实的优点,从工序研究入手,深入研究效率提升点或影响效率点,精准界定工时数,将工序工时和行业工时进行对比、再进行现场验证性写实、一般能够将工序实耗工时和标准工时直接的偏差控制在20%以内,最大限度保证劳动定额水平符合实操水平。以设备维修劳动定额修订为例,分析关键工序效率影响因素,按新增工艺要求、修复难度加大、修复量加大、工艺改进、工装改进、工具优化、工具改进、精益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做到工时有增有减,修订后标准整体趋于合理。

3.4 加大工时利用率研究

工时利用率是指一个工种在一个轮班内的工时利用比率(作业时间占定额时间的比率),劳动定额编制过程中,工时利用率设计是直接影响劳动定额水平的关键因素,应对不同操作岗位进行研究,制定工时利用率标准,建立企业各岗位工时利用率标准。确定工时利用率时要考虑高强度作业、流水线作业、高处作业、高温作业、噪声环境作业、粉尘环境作业等情况,其工时利用率应各有不同;同一作业条件下不同工种工时利用率也会不同,以煤矿井下密闭施工为例,劳动强度大且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将作业时间(含基本作业时间及辅助作业时间),一般设计作业时间不高于300分钟,工时利用率60%左右,但是人工掏槽工工时利用率一般设计为50%左右。

3.5 充分利用生产大数据

伴随企业信息化管理数据,很多能够用于劳动定额分析,以煤矿各区队分班次作业时间、割煤刀数、进尺、班入井人数,井下工作时间、作业区域内人员等数据为例,可作为劳动定额标准拟定和修订的依据。以上数据的充分利用,可避免因不同写实人员、不同地点写实采集的数据存在的客观偏差及人为因素影响的主观偏差,日常写实数据偏差也可通过大数据进行修正。

以某矿生产执行系统数据为例,通过该系统提取了某综采队2019年1-5月份321条数据,剔除早班和异常值数据后,有效数据为279条。采用平均先进法对生产班期间割煤刀数进行测算(平均先进数是将平均达到数作为最低标准,将达到和高于此标准的数据再做一次加权平均得到的平均先进数)。

某综采工作面生产班平均割煤刀数,见图1:

图1 某综采工作面生产班平均割煤刀数

通过割煤刀数、工作面基本作业时间和割三角煤时间,计算工作面割煤速度。

综采工作面割煤速度,见图2:

图2 综采工作面割煤速度

其中,割煤速度V=(L工作面-36米)/(T刀-T三角煤)

T刀=TJ/D,L工作面为工作面长度,36米为三角煤长度,T刀为割每刀煤用时,不含割三角煤时间

T三角煤为割三角煤时间,TJ为基本作业时间,D为每班割煤刀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工作面正常条件下割煤速度为8.9米/分钟。

3.6 加强影响因素研究

劳动定额制定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要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保证定额制定水平。细化梳理研究各岗位工时消耗影响因素,提高定额制定水平,以机械加工为例可按4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一是与劳动对象有关的因素(材料强度、工件形状尺寸等);二是与设备有关的因素(设备类型、额定功率、最大转速等);三是与工装有关的因素(工具、夹具、量具的配备);四是与布置工作地有关的因素(地点布置、材料供应等)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篇幅有限,其他项目可按此推演。

4 结语

提高劳动定额标准制定水平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关键还是在于深入现场、贴近实际,认真研究新工艺效率改进点、新设备效率提升点,提高劳动定额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持续提升劳动定额标准制定水平。

猜你喜欢

工种工时工作面
5G通信技术在特殊工种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自动旋转式电缆槽设计
15104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观测与规律分析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我能按照从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吗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制度,应该取消吗
我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