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蓥山,多壮志

2021-12-05曾那迦

廉政瞭望 2021年19期
关键词:华蓥山川东广安市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曾那迦

山河俯瞰周千里,绝顶登临眼界宽。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延绵300多公里的华蓥山隐藏着红色的记忆。

以时间为轴丈量华蓥,这里的历史因解放一分为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川东临委”)在敌人睡榻前掀起风暴。解放后,四面八方的青年到这大山里肩挑背扛,造就三线建设的工业传奇……广安,这片雄奇山峦的所在地,孕育出了不屈不挠的红岩精神。

黎明前夜枪声响

“华蓥山上莽苍苍,青松林里红旗扬……”从广安市区向东南方向行驶约1个半小时就可抵达华蓥山。一座20多米高的女性塑像屹立在山前,通体红色,腰挟双枪。她便是小说《红岩》塑造的“华蓥山游击队”中善使双枪的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

秋天天气一转凉,郁郁葱葱的山林便雾气缥缈。1948年,一群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步履匆匆,躲进这茂密的原始森林,避身于石林奇观之中。120多公里外,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正处在黎明前的至暗时刻。

烈士的鲜血化成了华蓥山上的红梅。这一年冬天至1949年夏天,在中共广邻山区党委领导下的三支武工队分别由王兆南、粟绍波、向导合率领,在华蓥山上坚持战斗。时至今日,华蓥山上一条被石林和灌木遮蔽的窄道被叫作“游击小道”,据当地人介绍,当年游击队就是通过这些小道上山下山与敌周旋。

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后,四川被当成“兵源、粮源、财源”的后方基地。7月,朱德、任弼时代表党中央在延安枣园与林蒙等川籍干部谈话,研究在四川开展武装斗争的问题。朱德说:“中央要求你们回去后,搞点武器,发动游击战争,扰乱敌人后方,打烂蒋介石的坛坛罐罐。”

华蓥山“双枪老太婆”塑像。

1947年3月,四川省委撤回延安,负责西南工作的钱瑛指示王璞等人清理川东党组织关系,拟定工作报告。9月,王璞携报告到上海进行汇报。10月,王璞返回重庆,根据指示成立川东临委,他本人出任书记。年底,他到广安成立上川东地工委。至1948年上半年,上川东地工委在华蓥山周边共成立10个工委、2个特支和1个县委,发展党员1000余人,领导秘密武装5000余人。

然而《挺进报》事件的突发给川东革命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破坏。1948年初,按照上级指示,川康地下党组织为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开展对敌攻心斗争,将《挺进报》大量寄给敌方人员。敌特随即从《挺进报》入手,疯狂破坏重庆和川东地下党活动,导致大批干部被捕,重庆市工委书记刘国定等人叛变。

危急关头,《红岩》里“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的刘隆华在1948年春被派到广安担任广安禄市特支书记。在华蓥山工作期间,她曾担任游击队第五支队政委。王璞于7月在广安市岳池县罗渡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上川东各工委领导的武装力量共同组成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由王璞任政委、曾霖负责军事指挥。

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探访了龙滩镇高岭村萧家大院。这座院子曾是华蓥山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83岁的李友珍婆婆在这院子住了一辈子,她至今还记得十来岁时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父亲让自己给躲在山中的共产党员王兆南送食物。院内主屋的墙上至今还能看到游击队员挖出的瞭望孔,一间屋子里还设有长桌长凳,1948年初,余行健、王兆南等人组织部分骨干在这里讲解学习游击战理论知识。

起义首先在广安打响,岳池、武胜等地相继响应,部队集中进军华蓥山、金城山、龙多山,建立起游击根据地,原计划8月12日广安代市、观阁一同起义打响华蓥山起义第一枪,却被敌特的行动打乱。第一总队迅速转战华蓥山,第二总队在向华蓥山撤退过程中遭突袭,两队会合失败。

此后各支游击队各自为战,辗转大竹、合川、武胜等地。9月3日,2000多人的“剿匪”联合大军围攻在岳池三元寨的王璞队伍。次日深夜,游击队分两队转移,其中前队经金城山登上木瓜寨。武胜、岳池两县警察、乡丁500多人,向木瓜寨发起攻击。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其间,王璞在商讨作战方案时,不幸被一名游击队员走火误伤牺牲。

直到9月20日夜,第六工委领导的500余名战士在渠县龙潭爆发了华蓥山第五次起义,也是最后一次起义。不料起义中队伍遭敌伏击,只剩下200余人。司令部决定埋好枪支,队员各自分散隐蔽。

在这些日子里,数百名优秀干部、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左国政等70多人被关押并牺牲在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双枪老太婆”的另一名原型邓惠中就在其中,母子一同殉难。

华蓥山起义震动了国民党政府高层,蒋介石调集了近10万人进驻华蓥山区。广安市前锋区文化馆副馆长苏波告诉记者:“这场起义从结果上看虽然失败,却让近在重庆的国民党卧榻边响起枪声,从战略上牵制了国民党用于扩大内战的正规军,给予解放军正面战场极大的支持。”

正如《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说:“华蓥山游击队精神应该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蓥山区几十年风风火火的革命斗争与川东各地的革命斗争,共同铸就了‘红岩精神’。”

挺进大山铸“三线”

新中国成立后,华蓥山来不及喘息,又见证了三线建设的信念和理想、苦难与辉煌。来自北京、长春等大中城市的建设者们开进山高地险却又自然资源丰沛的华蓥山,开山平地、建厂筑房,成为三线建设的榜样和旗帜。

随着那段特殊时期的过去,关于三线建设的记忆正跟随老旧的厂房一起逐渐消逝。从2006年起,广安市文物部门征集到三线工业遗产实物6000余件,并于2011年建成全国首个以三线工业遗产为主题的陈列馆——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

广安市文体局里有一座厂房外观的建筑,正是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正如陈列展使用的主标题“西部深处的记忆”,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广安和四川许多地方一样迎来了来自全国的青年才俊。华蓥山因此成为许多人一辈子的念想和回忆。

由于华蓥山特殊隐蔽的地理位置,在中央实施的三线建设战略中,这里成为以重庆为主的常规兵器基地,布局相对密集、系统。从1965年起,国家先后在广安投资建设了华光厂、明光厂、红光厂等10个三线军工企业。其中,仅在华蓥山附近一带的山沟里,就布局了8家军工企业。许多青年人才主动放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前往华蓥山区,兴建起全国首个“工农示范区”。

三线建设期间,广安除了拿出过硬的产品,还孕育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创造了“干打垒”“工农结合”“技工带民工”等先进经验,其中一些还在全国进行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

华蓥山游击队革命烈士纪念碑。

国营华光仪器厂于1965年7月在广安县天池公社(现华蓥市天池镇)码头村天池湖畔选址建厂,次年7月就建成投入生产,用时仅1年,为国家节约投资150多万元。

原华光仪器厂退休职工杨晓虹回忆,当时支援三线建设的各路人马分批报到后,现场却没有地方可供居住,大家只能分散在农家院子和临时工棚里。时任五机部副部长朱光在工厂建设现场考察时,与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周万松看到山坡上屹立不倒的土砌碉楼,提出结合大庆油田初期建设“干打垒”的经验,将职工住房建成“干打垒”,成为一项重要的建设经验。

华光厂建造的“干打垒”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石灰、泥土、竹篾等,造价低廉、工期很短,经济实用。它们的第一批住户是1965年下半年先期到达的干部、科研人员、技术骨干。虽然条件艰苦,但三线军工人都能摆平心态,积极面对困难。1965年12月14日,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彭德怀在该厂视察时说:“华光仪器厂建设快,‘干打垒’质量好。”

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经过难以想象的磨难才建成的这些三线企业,不仅对国家发挥了巨大的经济贡献作用,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跨越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随之而来的先进建设、经营管理经验使一大批地方工业快速壮大。

包括华光厂在内的这些三线军工企业,抱团成为国家三线建设的光学、机械、建材集中区。它们先后生产出军用光学仪器、引信、军用玻璃、枪弹四大类120余种军用产品,光学仪器、机械仪器、射击器材、生活杂件四大类270余种民用产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达30多项,科技成果达81项。

如今的广安已经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作为四川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之一,这片红色的热土至今还燃烧着澎湃的革命精神和向上的发展势头。红色资源、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注入着“红色动力”。

猜你喜欢

华蓥山川东广安市
我是小书迷
广安市某住宅小区高边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布瓦雄碉与川东碉楼
布洛卡点的一个性质
——兼擂题(111)的解答
我用一生在华蓥山爱着
川东含硫气田气井井下管柱腐蚀特征分析
广安市兑现生猪换种补助资金约370万元
川东石炭系气藏气井结垢预测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