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房里500场“口琴独奏”:你是我手心里的宝

2021-12-04俞佳铖

妇女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口琴夫妻俩老伴

俞佳铖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一个初秋的午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的血液科透析病房里,又响起了这首《友谊地久天长》,85岁的童隆堡老奶奶轻轻吹着口琴,87岁的老伴杨德友慢慢和着,幸福的笑容成了病房里一道温柔的阳光。

杨德友患有尿毒症,每次做透析治疗,童隆堡都会用口琴驱散老伴的痛苦。500余次血液透析,500余场“口琴独奏”,这对老人让世人看到了“神仙爱情”的模样: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有种缘分叫一见如故

“宝宝啊,她叫童隆堡,她很可爱。”每当向病友或医护人员介绍起老伴,杨德友的开场白里总少不了“宝宝”这个甜甜的称呼。这一声“宝宝”,他已叫了半个多世纪。

杨德友和童隆堡都是江苏镇江人。1965年,当时在南京二条巷小学教书的童隆堡去姐姐家玩时,认识了杨德友。两人聊得特别投缘,之后开始鸿雁传书,谈起了含蓄而热烈的恋爱。早些年,杨德友在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工作,后来得知苏州望亭镇要建发电厂,便怀着满腔热情,去那里当了一名司炉工。

那些年,童隆堡是学校的少先队总辅导员,各个年级和科目都要教,十分忙碌。当年两人都是以工作为主,想要请假并不容易,只有放假才能见面。回忆起当年的“苦恋”,杨德友形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一种缘分叫一见如故,相识相恋6个月后,杨德友和童隆堡结婚了。没有婚纱,也没有照片,简简单单的仪式,他们就成了彼此认定一生的人。

那个年代,从苏州望亭到南京要坐10个小时的火车,夫妻俩一年到头聚少离多,杨德友的工作三班制,几乎没什么假期,童隆堡只要一放假就赶去望亭,因为没有房子,他们只能住在招待所。

遥远的距离并没影响两人的感情,一封封薄薄的信件,载满了思念与牵挂。结婚后,童隆堡被杨德友宠成了小公主,因为她身体不好,杨德友主动表示不要孩子,从此妻子就成了他眼里的“宝宝”。

在那个崇尚多子多福的年代,能够做到不要孩子,杨德友对妻子的爱有多纯粹!童隆堡非常感动。

1974年,童隆堡调到望亭发电厂子弟学校工作,两人终于结束了长达9年的分居生活。从大城市到小地方,虽然在事业方面牺牲不少,但她无怨无悔。进入学校后,童隆堡工作认真负责,会把基础薄弱的学生带回来辅导,还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

在学校,童隆堡是模范教师,在杨德友心里,她是模范妻子。因条件有限,杨德友不仅没有房子,连张像样的床都拿不出,但童隆堡心甘情愿地陪着他过苦日子。

童隆堡调过来的第二年,他们才住进了单位分配的房子。结婚十年,夫妻俩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杨德友牵着妻子的手,目光里全是疼爱:“宝宝,委屈你了,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住进新家的第一晚,两人看着自己亲手布置起来的一切,东摸摸、西瞅瞅,激动得无法入睡。

生活上,杨德友很照顾身体虚弱的妻子,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不让她累着,还笑说厨房是“禁地”,不准她进去忙活。童隆堡假装“抗议”:“你不让我做,还不让我看了。”

童隆堡40多岁时,有一段时间出现吞咽困难,约了上海医院的医生检查。刚巧那天轮到杨德友值班,童隆堡只好一个人去了上海,结果被确诊为食管憩室。杨德友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一下班就从苏州直奔上海,陪在妻子身边。

住院时,童隆堡不能吃硬食,杨德友变着花样,准备不同口味的汤羹,还怕妻子因生病影响心情,每天给她做按摩,编漂亮的辫子,哄她开心。有小护士忍不住来请教“恩爱秘诀”,童隆堡笑着回答:“可能是有遗传的吧,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也都很恩爱。”

出院时,医生嘱咐,以后只能吃流食。童隆堡面露愁容,杨德友安慰道:“没关系,以后我陪着你一起吃流食。”

杨德友说到做到,一日三餐都准备流食,日子久了,他琢磨出一些独家配方,比如哪些蔬菜瓜果搭配着营养更好,哪些粗粮配方口感细腻等。

杨德友的拿手好菜是红烧牛肉,也是童隆堡逢年过节必点的“保留菜目”。可为了陪老伴吃流食,杨德友再也没烧过这道菜了,童隆堡有时会打趣道:“你是怕我看着流口水吗?”

夫妻俩都喜欢旅游,但由于工作忙,只能趁節假日到周边走走。如果在旅游景点看到牛的工艺品,杨德友就会买下来,只因为童隆堡是属牛的。“你怎么又买牛了,家里都快放不下了。”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收到礼物那一刻,童隆堡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小小工艺品背后,都有一个值得纪念的故事,留在岁月里,历久弥香。

超越生死的人间真爱

退休之后,时间多了,杨德友和童隆堡的足迹遍布海南、云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还去了美国的塞班岛。

一尘不染的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个相框,里面是一张夫妻俩在海边的合影。橘红色的夕阳,蔚蓝的大海,他们互相依偎,银发映衬着笑脸,像极了年轻时的爱情。

除了旅游,两人还喜欢看电影,尤其是一些老电影,百看不厌。杨德友钟情于爱情电影《魂断蓝桥》,这是两人结婚之后,在南京大华电影院看的第一场电影。平日里,有着一副好歌喉的杨德友会情不自禁地哼唱电影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童隆堡听了无数遍,怎么也听不厌。

上世纪八十年代,夫妻俩在上海的南京东路逛街时,买了两个做工精美的口琴,时不时合奏几曲,口琴成了他们的“爱情信物”。

也曾有人问起,这辈子没有一儿半女,是否遗憾?杨德友的脸上洋溢着知足与幸福:“我们虽然没有小孩,但是我们的感情可以说是一般人比不上的。”

晚年的悠闲岁月,杨德友和童隆堡一起做饭,一起逛街,到哪儿都手牵着手。天气晴好的早晨,他们慢悠悠地在附近马路上走走停停,看看花花草草,逗逗小狗小猫,杨德友会浪漫地摘一朵路边的小花儿,递到老伴手中,童隆堡笑得像个纯真的小姑娘,俏皮可爱。

然而,2015年一场意外袭来,打破了平静的生活。杨德友突发心衰和肾衰,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谁知竟查出了尿毒症,所幸经过治疗,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能说能笑的老伴怎么说病倒就病倒了?童隆堡突然感到天都塌了,耳边反复响起医生的话:“这病治不好,只能做血透,靠透析来维持生命。”为了不让老伴难过,童隆堡努力挤出笑容,装作一脸轻松的样子,背地里却偷偷躲起来哭。其实,杨德友怎会不知道,自己的“宝宝”是在强颜欢笑呢,但他也装作没看出来。两人互相善意地“欺骗”着,熬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出院后,杨德友身体明显虚弱很多,还有些闷闷不乐,不怎么唱歌了,也吹不动口琴了。童隆堡知道,老伴心思重,既担心自己的病,又怕拖累身边人,她牵着老伴的手,说着贴心话:“年轻时,都是你在照顾我,现在换我来宠你了。”

2017年开始,在医生的建议下,杨德友接受血透治疗。每周一、三、五,夫妻俩都会乘坐108路公交车,从苏州相城区望亭镇来到十几公里外的苏州九龙医院。

做血透得用钝针扎针,杨德友的左手臂第一次被钝针扎进内瘘血管,鲜红的血液引出来的一瞬间,他眉头紧锁,痛苦得整张脸都扭曲了。童隆堡心疼得直掉眼泪,拉起老伴的另一只手,轻轻抚摸:“握着我的手,就不那么疼了。”也许是感受到了老伴的力量,杨德友的疼痛似乎减轻不少。从那以后,每次扎针,童隆堡都会拉起老伴的手,给予鼓励和安慰。

一个小小的牵手动作,诠释着一份超越生死的人间真爱,用童隆堡的话说:“有糖一起吃,有疼一起受。”每次,两人牵着手走进医院,又牵着手离开,那模样就像一对小情侣,病友们称:这是一顿饱饱的“狗粮”。

为你吹奏500遍口琴

做血透需要4个小时,整个人一点都不能动,杨德友很難受,童隆堡全程陪伴左右,老伴腿抽筋了,就给他揉一揉,老伴饿了,就掏出糖果塞进他嘴里。如果老伴还是不舒服,童隆堡有一个秘诀,拿出当年买的口琴,小声吹上一曲。

说来也奇怪,伴随着琴声,杨德友的心沉静下来,没那么紧张了,逐渐放松的身体开始适应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时,他会挥舞右手,跟着节奏轻轻拍打,两人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给病房带来了一些温情。

吹完口琴,童隆堡帮老伴按摩腿脚,然后坐在他身边,守着,聊着,彼此的眼里心里只有对方。

毕竟已80多岁高龄,童隆堡难免感到疲惫,但她从不表现出来,实在累了,就躲到角落里,捶捶腰,捏捏腿。她不允许自己有半点懈怠,因为她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老伴。

其实,“宝宝”的辛苦,杨德友怎么会不知道呢?原本应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老伴却陪着自己挣扎在满是消毒水味的医院里,他的感激和愧疚,点点滴滴在心头。“你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了,如果这治疗能不做就不做了吧。”这样的话,杨德友说过好几次,果断被老伴“怼”了回来:“不行,一定要做,我比你还小两岁呢,没问题。”

每次做血透前,护士都会给杨德友测量体重、血压、血液流量等,童隆堡准备了一个本子,仔细记录每一次数据,如今已写满了3个厚厚的笔记本。好几回,医生要查杨德友某个时间段的指标数据,电脑还没搜到,童隆堡就已翻到了。

久病成医,童隆堡常常会对比这些数据,查找指标高低的原因,还会和医生探讨治疗方案。

有一次,童隆堡刚从医生办公室回来,看到老伴正举起右手,伸向床头柜,有护士以为他要纸巾,抽了一张给他。“谢谢护士,我家老头子不是要纸巾,他是想喝水了。”原来,童隆堡只要看一眼老伴的手势,就能判断出他需要什么。多年的默契,他们早已是最懂对方的人。

三年里,500多次透析,童隆堡吹了500多遍口琴。老伴醒着,她就陪着他拉家常,老伴睡了,她盯着病床旁的血液透析机,监控每一个数据。

心细如尘,体贴入微,自从老伴生病后,童隆堡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口琴,音乐有着一股神奇的治愈力量。这些年,杨德友的身体情况稳定,人也一天比一天精神。

因为有医保,还有一些亲朋好友帮助,夫妻俩生活上没太大困难,但杨德友有时还是会担心:再过些年,两人都老得动不了了怎么办?可能需要一个帮工,但最后终归是有一个要先走…… 童隆堡“嫌弃”老伴啰嗦,“你别一天到晚想以后怎么办,我们永远在一起,要愉快地过好每一天。”

柴米油盐的婚姻,哪有不磕磕绊绊的?夫妻俩自有一套方法,遇到意见不一时,只要一方嗓门高了,另一方就立刻变“哑巴”,火药味也就在默契中烟消云散。

2020年年底,杨德友和童隆堡的故事被搬上中央电视台,一时间,他们的“神仙爱情”感动了很多人。

人世间最浪漫的事,莫过于从青丝缕缕到白发苍苍,永远有个人叫你一声“宝宝”。每当被问起,现在的生活幸福吗?饱受病痛的杨德友会毫不犹豫地说:“我非常幸福。”而此时,一旁的童隆堡会咧着嘴,露出一口不再完整的牙齿,甜蜜而满足地笑着。

编辑/纤手暖

猜你喜欢

口琴夫妻俩老伴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布吉的口琴
吹着口琴适合一个人坐在溪旁
你好,口琴
和老伴一起洗脚
认错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
生孩子
退休老人就怕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