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体育馆 冰之帆挺拔前行

2021-12-04何欢张思远

新体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球馆体育馆冰球

何欢 张思远

从纸折扇到冰之帆

不用怀疑,在明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将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场地。

国家体育馆竣工于2007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这个亚洲整体规模最大的室内场馆承接了体操、蹦床、手球等赛事项目。那个夏天,中国选手在这块场地一共拿下11枚金牌,国家体育馆也成为“天天下金蛋”的奥运福地。2008夏奥结束后,国家体育馆、“乌巢”、水立方成为北京在21世纪的三大地标性建筑。

2016年,中国获得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国家体育馆再度担起重任,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球比赛主场馆。

场馆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冬奥会的赛事要求和冰球比赛的特点,国家体育馆从2018年底开始启动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在国内外专业团队的协助下,他们用了两年时间将这个夏奥会的金牌舞台,打造成极具现代风味的冰上宫殿。13年前的“纸折扇”变身为今日的“冰之帆”。

铺设一块世界级水准的冰球场地,是场馆管理团队的首要任务。制冰机、除湿机、激光摊铺仪,各种先进的设备让冰面建造精工细作,完美无缺。为了实现顶级的赛事体验,场馆照明灯由120盏增添到164盏,几乎无死角地消除了球员在场上的光晕虚影。一台小巧的平板电脑,可以轻松控制全场的光电效果,为烘托赛场气氛和完成体育展示环节提供了保障。

改造后的赛场中央上空,一个总面积160平方米的漏斗显示屏引人注目。这块亚洲第一的巨型斗屏采用了罕见的曲面设计,从馆内各个角落都能清晰收看。直径7.62厘米的黑色冰球,以百公里以上的时速在场上窜飞,电光火石之间胜负已定。速度正是冰球比赛的最大魅力,高清的超大屏幕可以帮观众捕捉到场上精彩的细节,沉浸其中。

四块显示屏都是双面显示,站在场地内外的教练员、裁判员和球员可以透过斗屏下方的空间看到内屏的播放。一名刚刚在这里参加了测试赛的国家集训队球员表示:“坐在球员席上,透过斗屏的内屏,看看自己刚才进球的回放,感觉特别开心。”

足蹬冰刀,手持球杆,穿戴全身的护具,冰球选手披甲戴盔,样貌威武。与其他球类运动相比,冰球比赛的球员装备是最多的,穿戴起来也是相当复杂。在冰球比赛的场馆,球员更衣室是冰面之外的核心地带。

国家体育馆的球队更衣室也创造出亮点。他们利用副馆舞台的空间搭建了14间备赛更衣室,又在赛场边建了4间比赛更衣室。总共18间更衣室,几乎相当于2014年索契和2018年平昌两届冬奥会冰球主馆更衣室的总和。

北京冬奥期间,亮相国家体育馆的将有12支男队和两支女队,每队一个专属更衣室,这在冬奥历史上尚属首次。磨刀室、储藏室、卫生间、淋浴室、按摩室、教练室,整套空间功能齐全,全部用环保板材区隔而成。战术讨论,设备检修,冰刀打磨,护具存放,赛后康复,球队的系列备战工作可以在独享的室内完成,各队都会在“冰之帆”找到主场的感觉。

设施背后是精巧的设计和环保的理念。国家体育馆负责人介绍,这些更衣室用的都是绿色可持续性建材。赛事结束后,副馆空间将恢复原貌,更衣室的板材也会拆解,可以重新搭配组装,在以后赛事或活动中使用。

贯通全馆的无障碍设施和视野开阔的残障人士观战席,流畅覆盖的5G信号网络,遍布场内的空气净化系统,具有高精度导航的看台座椅,国家体育馆的每个角落都突出人文关怀和科技导向。

从“双奥球馆”到“冰运圣地”

改建后的国家体育馆,总面积从原有的8.4万平米增加至9.8万平米。面积超过一万平米的训练馆是主要的新建设施。这个贴在主馆北侧的建筑,有近九米的高度。风格简约的外观与主馆巧妙搭配。在冬奥会期间,这里1880平米的标准冰面,将成为各支球队赛前训练的场地。

方方正正的场馆四周由玻璃幕墙围成,光线极其通透,整体空间显得清爽自如,充满扩张感。与北京二十几座拥有标准冰面的球馆相比,这个场地是唯一一个几乎不用点亮灯光也能在白天上冰滑行的地方。

在去年底完工之后,国家馆副馆尝试接纳了一些青少年级别的赛事,很快成为北京冰球青训家庭最为心仪的场地。据场馆管理人士介绍,北京的青少年冰球权威机构已经拿出可行的方案,冬奥会后,这里将成为接纳青训俱乐部和青少年賽事的重要场所。

自2010年开始,北京演艺集团的团队承担起国家体育馆的管理运营工作。今年11月初,国家馆的冬奥运测试赛圆满成功。团队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国际体育组织和北京冬奥组委有关部门的赞许。冬奥冰球赛的开场哨,近在咫尺。这个“双奥场馆”的管理团队似乎已胸有成竹。此时,他们已将目光投向后冬奥时期的运营。

过去几届冬奥会冰球赛的主馆,在后奥运时期都有着不错的发展与使用,几乎满负荷运转,让场馆的运营方品尝到后冬奥的红利。北美的盐湖城和温哥华,俄罗斯的索契,都是将球馆使用权交给了当地的职业冰球队。平昌冬奥的江陵球馆,近几年成为韩国国家队的训练中心和国家青训体系基地。长野的巨帽球馆完成了综合改造,除了承接花样滑冰和速滑赛事之外,举办商业性的音乐会也是球馆的主要功能。

据介绍,北京冬奥之后,国家体育馆的运营定位是以冰上项目为主的体育赛事。这样,完成冬奥使命的“冰之帆”能否乘风远航,与国内的冰上运动,尤其是国内的冰球运动能否兴盛发展息息相关。

高档次的国际冰球赛事,成规模的冰球职业联赛,是世界级冰球馆的运营标配,也正是国内稀缺的赛事资源。后奥运时期,国家体育馆需要冰雪圈的人们一起悉心呵护。

奧运冰球馆的演变

冰球运动成为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已有百年的历史。1920年安特卫普主办方将方兴未艾的两个冰上项目——冰球和花样滑冰,引入到夏季奥运会中。那年的赛事在8月举行,奥组委特意打造了一个使用面积800多平米的室内冰场。虽然场内没有更衣室,没有观众席,但是初试牛刀的制冰和保温技术,足以让七支球队参加的冰球赛在炎热的夏天顺利完成。

四年之后的1月,首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东南部的小镇霞慕尼正式亮相。山脚之下,寒风凌厉,一块临时铺就的室外冰场承担了所有的冰球比赛。此后的两届冬奥会都是在气候严冷的地区举行,无论是瑞士的圣莫里茨,还是美国的普莱西德湖,都是在自然冰场上打球的好地方。

1936年,第四届冬奥会在德国举行。主办地加米施-帕滕基兴大兴土木,建造了一个可以容纳万名观众的室内冰馆——奥林匹亚中心。创纪录的15支球队参加了这次冰球赛事。豪华完备的场内设施,带来极其精彩的竞争场面,让人们暂时忘却了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

从1950年奥斯陆冬奥会算起,冬奥会的主办方都会投入巨资建造一个室内的主场馆。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冰球比赛和花样滑冰比赛都会落户于此。同时,这个场馆还会承担开幕式或是闭幕式的任务。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开启了奥运冰球的新篇章。那一年,女子冰球首次成为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时,欧美赛场上的职业球员也被允许登上奥运大舞台。比赛场次的大幅提升,赛事节奏的紧凑安排,使得每个冬奥主办地都需要安排出两个球馆。一个以承接女子赛事为主,另一个则是冰球项目的主赛场,是男女冰决赛和颁奖仪式的承接场地。

冰球项目是冬季奥运会中商业价值最高,收视人群最多,比赛内容最为丰富好看的头牌赛事,而承办冰球赛的场馆自然成为冬奥期间出镜率最高,全球媒体人光顾最多的地方。

过去几届冬奥会,从长野的巨帽馆,到都灵的奥林匹克馆,从温哥华的GM中心,到索契的大冰宫,他们都是奥运赛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所在。建筑的外观与内饰,融合高科技手段的场内设施,令人赞叹的灯光和音乐表现,透过高清的电视直播,与精彩的比赛内容一起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每一个奥运冰球场馆所展示出的综合魅力,总是浓缩着主办方力争上游的雄心和不容置疑的实力。

猜你喜欢

球馆体育馆冰球
World-famous stadiums 世界著名的体育馆
Ice Hockey
运动中的数学
迷宫弯弯绕
冰球湖滩
双周面孔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金钱之味
DOTA2圣地钥匙球馆的兴衰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