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何亮点
2021-12-04郑新钰
郑新钰
在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亮相3个月后,10月20日,商务部召开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座城市的管理者介绍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关情况。
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五座率先开展工作的城市有哪些积极探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六项重点任务成为“必修课”
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是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赛鸣了枪。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一个全球化产物。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全球约有140余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所担负的时代使命,在新发展格局下,它要担起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的重要责任。
经过激烈角逐后,今年7月,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座城市在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中率先突围;8月,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为积极指导培育城市结合城市发展定位,编制了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案。
记者了解到,《总体方案》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整体、着眼长远,是对培育建设工作作出总体安排的“设计图”,也是培育城市画好“施工图”的依据。同时,《总体方案》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构建全球多元融合的消费资源聚集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新高地,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完善自由便利的国际消费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新格局。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介绍,为了高质量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举措,正在举全市之力加紧贯彻落实。目前,五个城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
五座城市定位准确特色鲜明
从实施方案和培育进展情况看,成功突围的五座城市定位准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措施有力。
作为传统商业中心的上海市,消费规模一直稳居全国榜首。目前,上海市突出高端资源集聚、市场创新活跃等优势,着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全面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表示,上海将围绕形成万商云集的消费供给、培育独树一帜的首发经济、建设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创新丰富多彩的消费模式、打造近悦远来的消费环境,传承百年商业文明基因。
北京市则突出大国首都功能,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做好“首都文化+”文章等为重点,提出全面实施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品牌矩阵培育等“十大专项行动”。据介绍,未来北京市将围绕优化全域消费空间版图、打造优质消费品牌集聚中心、促进多元消费生态融合发展三方面下功夫。
在广州,“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正深入实施,“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广货卖天下”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表示,广州可以立足大灣区大市场、大消费、大制造、大服务优势,强化广深“双城”联动、广佛“极点”带动,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城市群。
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一个中心、多点支撑”的商圈格局,做好河、海、港、洋楼和小镇五篇文章,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俄罗斯和中东欧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天津市副市长王旭表示,天津将以海河为轴,加快推进金街、老城厢、小白楼等不同特色九大商圈的升级改造。将唱好“津城”“滨城”“双城记”,推动亲海消费,发展邮轮经济,打造滨海新区亲海消费主题商圈。
山城重庆则提出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开展渝货精品培育、特色服务品牌塑造等“十大工程”,打造富有巴渝特色,辐射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5—10年培育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一头连着百姓的衣食住行,另一头连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0余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升级,其中既有杭州、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也有沈阳、太原等二三线城市的身影。
为何实力城市都干劲十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成为一个新‘标签,即除GDP规模之外,有望成为中国城市繁荣度与全球吸引力的评价标准。”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果说。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性消费城市共同的特征皆是经济体量在一国之中占比较高的城市。
我国未来究竟会有多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记者注意到,《总体方案》中提出了“用5—10年时间,培育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大型城市都有可能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目前,我国各地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但对比国际中心城市仍有提高空间。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建设还略有滞后,以及与消费直接相关的新兴服务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王微说。
(《中国城市报》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