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告状”的孩子

2021-12-04郭真礼

家教世界 2021年3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朋友家长

文/郭真礼

“ 妈妈, 爸爸总是玩手机”“ 妈妈,幼儿园谁谁谁总是讲话”“ 妈妈, 幼儿园谁谁谁总是不坐好”……最近,我家娃在家总爱说这样的话,一开始我还没放在心上,后来才反应过来,这是开启了“ 告状”模式。

“告状”是孩子身上很常见的行为,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表面上看“告状”是很小的事情,其实这是孩子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但好好引导,正确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为什么喜欢“告状”?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那孩子爱“告状”是因为什么呢?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爱告状是3—6 岁的孩子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说明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4—5 岁是孩子告状的高峰期。这一阶段小孩子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觉得别人的做法是错误的,自然就产生了告状行为,希望通过告状来获得认同。孩子向长辈告状说明他内心有某种需求希望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在和小伙伴交往的时候,只会从自己的视角去理解,没办法像成人一样换位思考。从而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告状”也就在所难免。

这并不是道德的好与坏问题,只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的心理阶段。等孩子年龄大点,会逐渐站在别人立场想问题,“告状”行为自然也就少了,所以爸爸妈妈们也不必过于担心。

规则意识在萌芽。幼儿阶段,孩子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正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开始萌芽。所以当他们发现不合理的行为,会用“告状”的方式维护规则。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规则主要是来自身边的“权威”们,最常见的就是爸爸、妈妈、老师。比如妈妈说吃饭前都不准偷吃零食,那么当孩子发现爸爸吃零食就会告诉妈妈。如果老师告诉所有小朋友睡觉时要闭眼睛,那么当孩子发现有个同学还没睡就会“告状”。

为了寻求他人的帮助。自我防御是人天生就有的本能。当孩子受到欺负或者其他不公平待遇,想的也是要保护好自己。但因为年龄太小,防御能力差,只能向爸爸妈妈、老师“求救”。

孩子想要突出地表现自己。孩子长到一定的年纪,表现欲会变强,他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告状”就成为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手段。比如,经常有小朋友跟家长分享,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会独立地自己吃饭、睡觉,自己就很乖等。其实,这就是孩子想要突出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而已。

应对孩子的告状,该如何做?

从孩子的角度上看,“爱告状”不是一件坏事情。家长通过孩子的“告状”,可以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及时地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对孩子周围的其他人来说,孩子“告状”这件事情,可能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个人隐私被透露,随时有被指责的可能。所以,如果家长不想孩子因“爱告状”受排挤,最好做一些应对。

认真倾听。孩子在向你“告状”时,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成人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耐心沟通。在了解事实后,家长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若是其他类型的告状,则通过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家长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由此养成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于3 岁以上的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缺点、不看别人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孩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正确对待孩子的“告状”。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总是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信只要父母、老师能耐心地对待,他会很快变得不爱“告状”了。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很多家长或者老师会认为“告状”的孩子不讨人喜欢,甚至会说孩子事儿太多。但成长是一个过程,因为几件小事就把孩子判断为好孩子和坏孩子,是不对的。行为有好坏之分,孩子没有好坏之分,绝对不能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就把他划进坏孩子之列,那样做等于给他贴上了标签,一个不好的标签,等于宣判了他无法改造。事实上,如果想让一个人往更好的方面发展,最简单最好的办法是赞美他已经具备了这个特征。

鼓励孩子交流和表达。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交流和表达,尽管他们有时候“告状”的行为不符合大人的价值观念。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而不是生硬地评价是非,无论如何,让孩子感到被重视、体验到快乐很重要,这样他们会更乐于交流,在交流中,经过合适的疏导,他们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告状”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家长面对孩子的“告状”不要一刀切也不要忽略不管。孩子“告状”不简单,不同的告状类型需要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家长再面对孩子告状的时候需要分辨孩子告状背后的“心里话”是什么,然后再有准备地“接招”,那个爱“告状”的孩子也就不那么“讨人厌”了。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小朋友家长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解决问题的设计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找茬儿
家长请吃药Ⅱ
海边玩一夏
犯错误找家长
Let’s DIY Poster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