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历史数字化教学模式探析

2021-12-0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历史

张 军

(沈阳大学 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很多新的教学成果在改革中涌现。新文科建设等高校学科建设的新发展,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以教学领域为例,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在发展与应用中极大推动了专业教学活动的发展。数字化技术与专业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高校各专业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教学利用计算机、手机、多媒体、网络等数字教学资源进行知识传输。以历史专业为例,在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数字化教学将逐渐凸显出学科的发展优势,如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的历史气息,通过电脑展示古文物古建筑的真实写照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实现学科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双重结合。

一、 数字化对高校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领域的数字化主要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科技的产品,即多媒体与网络。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教学载体形式,用计算机、手机、多媒体、网络等载体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多媒体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网络了解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多媒体展示,还原历史真实状况。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一些新的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对于提升高校学科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历史学科为例,数字化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高校历史教学模式是衡量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数字化普及之前,高校历史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载体为“黑板+投影仪”,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数字化的出现与应用使得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①教学载体更加丰富多样。数字化一系列产品都可以充当教学的媒介,且具有及时性、便捷性的特点。教师运用新的教学媒介作为载体,能够较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率。②教学形式多元化。数字化不仅带来了新的教学媒介,同时也促进教学形式发生转变,“数字化+”教学方法在高校历史学科教学中有了应用的平台,进而全方位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1]。

2. 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当下,历史教学不应该再局限于书本和老师的讲解描述。同样是一个历史朝代的故事,用多媒体展示或播放适合教学的历史影视片段,更能真实还原当时的情景,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借助此作用。青少年学生往往是数字化产品的“忠实粉丝”,也是其重要的消费群体。很多学生选择数字化产品作为自己学习的工具,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高校历史教学应用数字化成果,可以将相对枯燥的学习形态变得更加趣味化,不断提升学习的效率[2]。

3. 不断提高历史学科建设的水平

近年来,怎样才能将数字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等相关问题成为高校历史专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围绕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多的学术成果。由数字化引申出来的新的历史课题也从研究的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迈进,推动科研的深入开展。数字化为高校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动力。在数字化带动下,高校历史教学载体由书本及教师的语言描述转化为由多媒体展示的动画、3D立体效果,与此同时,教学活动的内容、过程也将得到提升,涌现出更多的教学成果,例如微课、慕课等[3]。数字化也推动高校历史学科教学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历史专业的学科管理更加智能化。除传统的教师教学外,数字化教学已成为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走向。高校历史学科建设需要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作支撑,同时还需要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障。数字化不仅为高校历史科研的开展提供动力支持,还将推动教学成果的不断涌现,全面提升高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水平。

二、 高校历史教学运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一些高校将数字技术作为历史专业的教学手段, 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是从学科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 数字技术在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中应用得仍不够充分。 结合对东部地区某高校历史专业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历史专业教师应用数字技术的水平有待提升

数字技术对历史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历史专业教师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到位。一方面,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对有限。出于专业等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灵活。一些历史事件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还原式呈现”,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学数字技术的培训力度还有待加强。学校在教学培训内容的设置主要倾向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不利于历史专业教师数字技术水平的提升。

2. 数字技术应用流于形式

历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观念和逻辑思维,还需要学生了解大量的历史资料。在这两者之间,历史资料的整理与收集是历史专业教师教学的第一步。资料整理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数字技术。一部分教师运用Flash将历史资料整理成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完成“历史再现”,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教学偏离主题,弱化历史知识的学习上,而被动画所吸引,这将得不偿失。还有教师用最基本的数字技术PPT的形式展现历史教学内容,但仅仅是把课本的知识“搬”到了大屏幕上,实际内容并没有创新性[4]。

3. 数字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脱节

重视数字技术的运用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忽略,要突出两者的优势,并将其进行有效融合。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提升人文素养等,这些内容即使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也应该保留和延续。近年来,一些高校侧重于对数字技术进行全面普及与推广,却忽视了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部分进行融合。有的历史专业教师侧重于在教学形式上与信息技术“刻意靠拢”,其教学改革非但没有折射出信息技术应用的精髓,反而忽略了传统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对于高校历史教学而言,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寻有效平衡点,在普遍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益于学生成长的内容。

三、 基于数字化运用视域下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历史专业教学要重新审视数字化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实现历史教学“数字化”“智能化”“人文化”“专业化”的有效整合,满足高校教学改革特别是新文科建设的要求。

1. 建立“互联网+历史”教学综合信息平台

高校历史专业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同时,要致力于建设集众多技术于一体的教学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本平台的作用有两点:一是科学合理的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将数字技术最新的成果集中呈现在教学活动中;二是合理快速地整理历史教学资料,让学生清晰明确地学习知识,节省时间。在通过互联网建设平台时,要重点建设如下版块:①基础理论版块。该版块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中的历史基础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记住历史知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库,学生在版块点击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可以利用电脑建立知识结构图,对某一阶段的历史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梳理,引导学生“看图学习”。除此之外,版块会根据时间线索进行自动排序,让学生在版块中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来了解历史。②科研版块。该版块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专业目前所研究的重点内容及其方向,对前沿性的专业研究成果进行呈现,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到科研点[5]。③历史视野拓展版块。该版块对应的是大学历史教材中的每一章节,对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加以拓展,不仅要对历史原貌进行全景式的再现,而且要注重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呈现,尤其要注意的是,关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历史学界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该版块要及时吸收这些内容,作为历史视野拓展的重要素材。④实践版块。历史专业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实践性也非常强。该版块侧重于将历史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专业领域进行融合,将适用于专业实践的场景进行再现与模拟,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⑤测试版块。该版块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测验,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温故而知新”。测试的形式要尽量情境化、趣味化。该信息平台可以分为适合电脑使用的互联网版本和更加便捷灵活的手机App版本,学生在课前、课上及课后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或者手机App登录,有效利用时间,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 创新应用历史专业的教学方法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历史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接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历史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数字化教学方法。

(1) 科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研究型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符合高校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数字技术元素在历史教学中得以融合,实现数字化教学。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时,要聚集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将教学链条向前后延伸,并给予学生充分“权利”,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步骤具体如下:①让学生对课程进行预习。历史专业教师在进入每一章节教学之前,要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学“到”知识,如果只是简单的、漫无目的地预习,并不能起到效果,并且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多媒体等技术。学生可以通过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型电子媒介等形式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②在课堂教学环节运用“翻转课堂”形式进行授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讲给现场的师生。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电子书、自制创意课件等各种形式展现作品,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对知识进行吸收与释放,将知识吃透。教师对学生小组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点评,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头脑风暴”。③在课后复习环节运用“翻转课堂”形式进行学习反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举一反三”,学生要在课后同样发挥出“翻转课堂”的作用,通过微信群、互联网、手机App等形式进行在线互动,就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课后研究心得进行及时交流。从上述整个教学过程看,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数字化发展的每个阶段更加清晰,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启发作用,数字技术及载体的创新运用为“翻转课堂”教学增添了动力[6]。

(2) 科学运用“微课”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法是高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在高校教学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方面应用数字技术,迎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另一方面将系统的专业知识加以专题划分,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做到以下三点:①精简课程的重点知识、难点内容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与反馈,精选历史教学内容,为录制“微课”视频做准备。②采取多种数字技术类型录制“微课”短视频,将知识素材通过不同数字技术形式加以呈现。例如在讲解“闯关东”的历史内容时,可以穿插运用Flash动画、影视资料、大数据等技术,让这一历史移民专题内容更加形象化,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闯关东”历史现象的过程、影响等。③选择播放“微课”视频的媒介。“微课”视频是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代表着该专业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看并利用视频,需要选择恰当的载体形式进行播放。例如教师选择官方网站的“精品课程”版块,及时上传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并制作“微课”视频节目单,学生登录网站后,可以从“微课”视频节目单中选择所需要的视频观看;再如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教学综合信息平台等媒介将“微课”短视频向学生发布,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更直观地“走进”历史。

(3) 科学运用“网络视频会议”教学方法。近年来,一些企事业单位采取网络视频的形式召开会议,提升了工作效率。一些高校采取“上网课”的形式,利用电脑、iPad、手机等教学载体接收视频课程,教授知识。高校历史专业同样可以在教学上采取“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将其作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首先,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强调运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授课,为“网络视频会议”教学方法的运用打下基础。其次,要建立“班级网络视频会议群”,让学生进入到群中,由管理员进行提前审批,做好数字化技术的准备及其应用工作[7]。最后,设置专业教学的主题,在教师准备好课堂教学的授课内容后,利用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登录班级网络视频会议的群号,让学生陆续加入进来,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授课。学生在线学习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就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疑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师生双方也可以在这个网络空间中运用其他的数字媒体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效果。

3. 开展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主题实践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需将亲身实践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专业教师要从数字技术应用方面来设计实践活动。 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中的“规定动作”。 以正在开展的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为例, 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息息相关, 其重点是围绕着历史专业中的中共党史部分, 对该专业来说本身就具有着学术资源的优势,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数字化形式加以推进。 例如开展“红色历史资料网络图片展”活动, 通过网络在学校官网和各种网络平台展览教学中的红色历史研究成果,通过多媒体展示学校馆藏中的红色研究资料,进而吸引更多的历史学界人士及诸多历史学研究者关注。 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开展好本专业主题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 历史专业教师要根据阶段教学情况,开设基于数字技术的不同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授“五四运动”的内容时,高校历史专业可以开展“五四运动下的城市工人阶级”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将“五四运动”中涉及的城市制作成数字模型,在模型中将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线索串联, 并在互联网上将制作的模型进行展示, 更加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到工人阶级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

4. 创建“学校+历史纪念馆”合作教学模式

目前在一些高校的学科建设上,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高校历史专业同样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引入社会力量,为教学活动增添实效性和实践性。为此,高校历史专业可以采取“学校+历史纪念馆”的形式进行合作教学,合作的形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线下”方面,高校历史专业应与历史纪念馆等场所互派人员。例如历史纪念馆业务人员要定期到高校中为历史专业的学生讲解该纪念馆的最新研究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高校历史教师定期到历史纪念馆学习,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为其教学提供详实的资料。除此之外,高校历史专业要与历史纪念馆共同建立实践训练基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进入到实践训练基地开展专业实习。在“线上”方面,教师需要运用网络和历史纪念馆建立联系。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将课堂的多媒体切换到历史纪念馆,让历史纪念馆的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与课堂中的学生进行对话与讲解。学生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是QQ群组织活动,参与到历史纪念馆的实践工作中。高校历史专业可以与历史纪念馆运用互联网媒介开展线上活动,对教学中的某个专题开展网上学术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担任该纪念馆的“线上宣传员与讲解员”,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业务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为未来更好地融入就业环境打下基础。

5. 建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评估机制

高校历史专业的教学需要科学的评估标准,从而更好展现教学进程的实际效果。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重视吸收传统考核方式的优势内容,另一方面要突出运用数字化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专业教学评估考核的数字化进程。首先,要将考核标准进行量化。高校历史专业在对师生进行考核时,要明确考核的标准,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例如针对学生本学期的学科专业能力情况,通过“课堂表现+具体事例”等进行科学量化,对专业能力建设情况考核加以量化,从而确保考核的具体性和针对性[8]。其次,考试大数据也要利用数字技术。高校历史专业要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日常表现情况通过录入计算机系统的形式加以记录,通过大数据调查整理,建立起考核内容数据库,由专业教师或者学校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统计,由年末一次考核转变为定期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成绩预计教师教学效果生成扇形图、柱形图、数据分析表,将广大师生纳入到大数据中进行科学管理。再次,科学应用考核评估结果。高校历史专业要将考核结果面向师生进行及时反馈,这时可以应用微信小程序。师生都在微信注册登录,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考试结果,师生结合考核结果的提示,对下一步的教学管理形式与学习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对考核结果加以运用。最后,建立教学考核评估信息平台。教学考核同样可以借鉴此种形式,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估信息平台,实现无纸化、一体化办公与考核,通过建立平台日常管理制度,实现考核的科学化管理。

四、 结 语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科学运用将极大推动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改进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在推广新技术的同时也强化了专业建设力量,夯实学科发展基础。高校历史专业要以数字技术的应用为载体,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径。随着数字技术的运用,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将不断呈现出新的思路。广大师生要在数字技术中探究提升教学、学习效果的方式和策略,不断推动高校历史专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历史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新历史
数字看G20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