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2021-12-04朱敏
朱 敏
(临沧市热作科技指导站,云南临沧677000)
临沧为云南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之一,橡胶面积和产量列全省第三位,天然橡胶产业已成为临沧市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特色突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产业环境变化等原因,天然橡胶产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效益下降,但作为战略性资源产业,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为此,笔者梳理分析了临沧市橡胶产业发展的形势,提出橡胶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思考,为探讨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及提升橡胶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1 临沧市橡胶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潜力优势明显
临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海拔1 300 m 以下的热带亚热带面积7 886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占云南省热区面积的11.4%。丰富的热区资源为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海拔1 000 m 以下适宜发展天然橡胶的热区土地面积有6.67 万多hm2,目前已开发利用近6.67 万hm2。天然橡胶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优势生物产业,已经给热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未来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而与临沧毗邻的缅北部地区,自然条件与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地区相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宜种植橡胶的土地约有数百万亩,可开发种植天然橡胶等,发展热作产业。
1.2 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通过近60 年的艰苦努力,临沧的橡胶种植已广布耿马、沧源、镇康、永德、双江、临翔和云县7个县(区),共涉及18 个乡(镇)、3 个农场管委会、141 个村、3.4 万农户,涉胶总人口约14.29 万人。截至2020 年,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6.63 万hm2,开割面积3.33 万hm2,全年干胶产量5 万t。临沧已成为云南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之一,橡胶面积和产量列全省第三位。
1.3 加工体系日趋完善
截至2020 年,临沧全市有橡胶初加工企业25户(国营4 户,民营21 户),规模以上橡胶生产企业9 户,其中孟定腾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孟定万星橡胶有限公司、孟定天然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等3 户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1 亿元;全市已建成标胶加工厂20 座、子午轮胎专用胶加工厂1 座、烟胶加工厂4 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生产干胶15万t;主要生产标准橡胶(乳标、凝标胶)、子午轮胎专用胶和少量烟胶等产品;橡胶加工生产从业人员8 328 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2 114 人。
1.4 营销体系基本形成
在市场营销方面形成了现代电子商务销售和传统销售、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相结合模式,销售主要采用挂靠农垦总电子商务平台和通过中间商交易进行,市场营销体系与国际国内市场衔接较好,主要橡胶产品的市场价格基本能反映市场供求的真实情况。
1.5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临沧市建有橡胶种植技术推广服务机构5个,其中市级有热作科技指导站,耿马、沧源、双江、永德4 县分别建有负责橡胶生产的站所,有专业技术服务人员23 人。2017 年市农业局成立了临沧市橡胶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着力开展橡胶产业技术创新和提质增效,切实为橡胶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通过努力争取,耿马县地方产业办被列入云南省橡胶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
1.6 境外发展初见成效
临沧市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坚持“兴边睦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缅甸开展农业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原料在外、加工在内”的外向型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全市先后有10 户企业依托替代种植项目在缅北地区发展天然橡胶,累计种植面积4.52 万hm2,目前开割1.4万 hm2,年产干胶近 2 万 t,其中:清水河 3 333 hm2、腊戌 6 000 hm2、滚弄 3 800 hm2,户板 1.15 万 hm2,果敢 1.2 万 hm2,南邓 8 600 hm2。
2 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临沧市橡胶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量小、质弱,生产经营困难,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橡胶制品主要以初加工产品为主,未形成区域知名品牌,没有市场话语权,产品竞争能力弱,种植橡胶的综合效益和产业优势未能充分显现,严重影响了橡胶产业发展。主要问题表现在:
2.1 天然橡胶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市场不稳定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2018 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达 1 380 万 t 左 右 ,消费量约 1 300 万 t,而天然橡胶主产区的东南亚国家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开割面积逐年大幅增加,甚至产量增幅还会加大,产量增速远高于市场需求增速。橡胶价格已从2011 年高至4.35 万元/t 的历史顶点一路跌至0.93 万元/t,至今也只不过1 万多元/t。经测算,临沧橡胶种植、割胶、加工、运输等的综合成本在1.3~1.5 万元,每公顷年均产值仅在1.5 万元左右。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现货价格长期低于成本价,导致胶农从事橡胶生产的信心不足,随之出现胶农弃管、弃割,职工弃岗现象,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橡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互惠共赢的利益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产业发展布局和管理待加强
一是行业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加工企业准入门槛低,随意批建加工企业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加工企业相互争抢收购原料,造成原料市场供求关系混乱,扰乱正常的原料市场供求关系。二是缺少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导致一些区域出现超范围种植橡胶现象。2003 年,橡胶价格逐年上涨,2011 年橡胶价格大幅走高达到巅峰,一些开发商和胶农受利益的驱使,盲目扩种,很多地方已出现超宜植地规划、超海拔上限、超坡度种植的“三超”低质低效胶园。
2.3 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不到位
一是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标准偏低,橡胶产业发展形成多头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相对滞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二是橡胶产业发展重规模、轻质量,品系配置不科学,胶园管理不到位,割胶技术不够规范,导致胶园产量普遍偏低、效益差。三是橡胶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机构不健全、人员少,专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服务和推广不到位,导致品种改良、产品研发等工作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缺乏正规的苗圃基地,种苗来源质量难以保证。全市仅孟定农场管委会自建自给1 个中心苗圃,少量供给区外胶农种植,其他种苗难以确保质量,导致种出的胶园产量低下。
2.4 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临沧市橡胶产区涉胶农户和农场职工主要产业以种植橡胶为主,生活来源80%以上靠产胶收入,橡胶市场价格稳定向好时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一旦市场不稳、持续低位运行,胶农无力应对,只能弃管、弃割,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而当地橡胶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以传统标胶和烟胶片为主,缺乏专用胶等高端产品,产业链短,市场竞争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过低胶价导致企业长期亏损经营,包袱逐年加大,甚至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2.5 初加工产能过剩,龙头企业及作用缺失
全市橡胶初加工厂设计加工能力有12 万t,而2020 年当地干胶产量仅约5 万t,众多加工企业“吃不饱也吃不好”。而且,这些企业由于规模过小,导致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差;制品以标准胶为主,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一些企业与胶农只是原料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起不到龙头作用。
3 发展思考
3.1 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完善产业发展机制
行业主管部门要站在天然橡胶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工业重要原料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橡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多措并举推动橡胶产业发展。
一是健全机构,充实完善全市橡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继续加大和完善各县区级领导挂钩重点橡胶企业机制,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决橡胶产业发展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涉及橡胶种植的乡(镇)、农场管委会及企业要提振产业发展信心,多渠道想办法出实招,最大限度降低胶农损失,稳定胶农,完善橡胶管理服务机构,配齐配强乡(镇)、村(社区)两级橡胶技术服务人员,切实解决技术指导服务问题。三是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宜种则种,宜退则退,遵循科学种植规律,实现橡胶种植良性发展。四是制定并利用好产业扶持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争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从政策、资金、项目和融资上加大对橡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使橡胶这一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3.2 调优结构,全力提高橡胶产业综合效益
目前临沧市胶园中有一定比例属于不适宜植胶,适宜区已做到应种尽种趋于饱和,今后全市橡胶产业发展工作重点要放在依靠科技创新来巩固和提质增效上。
一是着力打造优质高效胶园。要根据“稳定面积、统一规划、严格标准、选育良种、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原则,把建设高优胶园作为巩固提升橡胶产业的着力点。按照既有利于生产、原料运输,又要符合保护建立良好生态系统的要求,实行山、水、林、园、路统一规划建设,重点开发一、二类植胶区,逐步退出“三超”低质低效胶园(海拔900 m 以上)。二是加强胶园水、电、路和收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中心苗圃基地,规范种苗生产,保证种苗质量。三是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对“三超”胶园和低产低效胶园制定调整规划,选择适宜产业逐年调整,在更新胶林中做好间套种“文章”,探索和发展好林下经济,科学选择间中、套种及养殖项目,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逐步提高橡胶产业综合产出效益。
3.3 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加快科技应用,提高胶农生产能力
一是健全和完善与专门从事橡胶产业研究机构的协作,建立健全市、县、乡、村(社区)橡胶技术服务机构,配齐配强乡、村(社区)两级技术服务人员,加强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抓好新品种引进、籽苗芽接技术、高吸水树脂抗旱定植技术、低频割胶及气刺微割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二是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具,在机械化收割、机械化防治、便利化运输等方面提升橡胶生产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实现橡胶产业省工、节本、增效。三是加大培训,针对基层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和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不足的实际,对胶农加强“种、管、养、割、防”技术培训,提高胶农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
3.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
一是强化企业扶持,加大在信贷、税收、进出口和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支持力度,推进橡胶加工企业整合,培育壮大橡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二是重视橡胶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延伸,全面提升橡胶产业综合效益。
3.5 坚持国家政策导向,用好产业扶持和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 号),抓住机遇,合理布局天然橡胶基地发展规划建设,留足机动用地面积,争取将全市适宜的其他橡胶面积列入国家划定的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以获得更多的政策项目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天然橡胶产业扶贫政策,有条件的尽可能争取实施金融橡胶“期货+保险”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胶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是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给予民营幼林胶部分政策倾斜。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关政策,如参照国营橡胶幼林护管补助标准,给予民营天然橡胶幼林每年1.125万元/hm2的管护补助,提高胶农的积极性。四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与缅北地区农业开发合作,用好、用活临沧边境合作区和替代种植等政策,积极推进“原料在外、加工在内”的外向型高原特色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