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疾病防治以及检疫检测
2021-12-04刘芳美
刘芳美
(东营市垦利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东营 257500)
1 种猪养殖现状
种猪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种猪的疾病诊断,常出现没有专业人士及时治疗的问题,从而延误了病情,造成了种猪疾病的扩散。鉴于这些问题,本文将种猪疾病的种类、治疗方式以及防治检验方法进行讲解。
2 疾病的种类及其防御措施
2.1 肢蹄病
种猪肢蹄疾病是因遗传、营养、气候、环境等原因引起的种猪肢蹄综合征,其主要的特点为:会使种猪的四肢和蹄脆弱肿大,从而导致种猪肢蹄受损,病情严重时会直接导致种猪运动障碍,不能正常站立,起卧困难。对于种猪肢蹄病最主要的防御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饲养员要保持种猪的生活环境整洁干燥,及时给猪舍清理粪便和垃圾,保持清爽。第二,种猪受到刺激与惊吓会到处乱跑乱闯,尽量排除这种隐患,防止类似情况发生。第三,尽量让猪舍没有尖锐物品,保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勤于观察种猪,及时护理。
针对种猪肢蹄病的治疗可以设置脚浴池,池里加1%硫酸铜溶液或0.1%~0.5%甲醛溶液。也可以使用0.1的ZnSO4药浴,每天2~3次在蹄部给其涂抹鱼肝油(患处也可涂抹氧化锌软膏),若有发炎要及时清除患处的化脓物或组织,进行局部消毒,根据情况判断是否为其注射抗生素,并强迫病猪每天起立做数次运动,促使其患处的新陈代谢。
2.2 消化系统疾病
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细菌性腹泻、肠炎、病毒性腹泻等。病毒性腹泻会导致种猪呕吐、排颜色多样的水样稀粪。种猪患病后会食欲不振、体型消瘦,影响繁殖机能,丧失哺乳幼仔的能力。预防种猪消化系统疾病,饲养员应提前为猪接种疫苗,预防和增强其免疫力。此外,要做好消毒工作,切记不要随意喂种猪有隐患的饲料。在配置药物时,要根据种猪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给药分量。此外,细菌性腹泻可以采取单独投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细菌性腹泻的过程中饲养员需要让种猪保持适当饮水,可给种猪喂食阿司匹林,早晚各一次,每次8~10片(每片0.5g),一般连喂2~3d就可痊愈。肠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呕吐物中有胆汁或者血液,粪便出现带血的现象等。种猪患肠炎后,我们应帮其清理肠道,排出毒素,保护肠粘膜。先灌服植物油等泻剂500mL,后灌服0.1%高锰酸剂溶液1000mL,同时加入药用碳100g;接着,制酵消炎,灌服20g鱼石脂,配合使用15-20g磺胺脒;补液强心、解除酸中毒。静脉注射糖盐水500~1000mL,加入5%碳酸氢钠250mL。
2.3 呼吸系统疾病
种猪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针对该种呼吸系统疾病需要饲养员进行药物预防或者饲养预防。药物预防是指用药物进行投喂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主要的药物为盐酸土霉素、支原净、金毒素等。饲养预防需要饲养员随时保持监测通风情况,同时保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勤于观察种猪,及时护理。优化种猪的选择。一定要严格的审查种猪的来源和渠道,从而确保种猪并没有携带任何的疾病,全面的使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处理空气中的病原体,优化养殖场的通风情况,调节养殖场内的湿度变化情况,并定期为种猪接种相关疫苗。第二,如果种猪不幸感染了呼吸系统疾病。养殖人员需要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位于不同猪群与生长阶段的种猪,需要根据具体的生长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在母猪生产后,养殖人员可以将饲料中加入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倘若生长时间只有8~10周,正处于哺乳阶段的种猪可以在其体内注射头孢晶体注射液。停止哺乳喂养后可以在肌肉中注射泰拉霉素。注射液针对仔猪断奶两个星期后可以放到保育猪的养殖中。在饲料中加入药物混合物后喂养。此外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后需要根据表现的差异性,用相应的方式与药物进行治疗。
2.4 链球霉菌
关于链球霉菌的疾病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急性败血脑膜炎。其表现是种猪会突然倒地、体温升高,甚至会口吐白沫。急性败血症脑膜炎主要采用强力霉素、黄安五甲氧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其次,关节炎。关节炎与肢蹄病的症状较为类似,表现为肢体关节肿大、破脚的现象。其预防的药物与急性败血症脑膜炎一样,采取10mL的安定或者20mL复方黄安。此外,链球霉菌引起的种猪淋巴结脓肿,主要表现为:下颌淋巴出现红肿或者脓包。最简单的治愈方式:待脓肿成熟后,切开排脓,将脓汁一次排尽,如果排脓不畅,可应用碘酊纱布引流,隔日更换一次,直到脓汁排尽为止。
2.5 其他
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种猪患病后会有明显的腹泻、痉挛、发抖等症状,会导致母猪流产或死胎的情况,但在免注射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伪狂犬病疫苗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种猪的得病率,减轻了伪狂犬病对种猪健康的影响。猪乙型脑炎,这是属于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患病的种猪会出现产死胎的情况。主要通过蚊虫的叮咬传染,所以多发于7~9月份蚊虫滋生繁殖的季节。链球菌病。链球菌病的发生是因为猪的免疫失败,病猪和带病猪是主要传染源。患有此病的种猪体温在41℃以上,有精神萎靡,眼结膜潮红,口吐白沫等症状。在种猪患有链球菌病后,人或动物食用患病猪肉后极易引起败血症,甚至脑膜炎。因此,对种猪的链球菌病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猪瘟,由于猪接触到了猪瘟病毒而感染的传染性疾病。对于中国业内传染疾病,目前仍然是采用以防治为重点。这些年猪瘟的发病原因与流行病的发病原因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出现了新生的免疫耐受性疾病,从以往的急性发病转变为慢性发病。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病毒防治过程当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的运用各种方法与药物对种猪进行有效的养殖。针对以上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外,养殖人员必须要综合地使用防治措施。第一,完善疫苗接种制度。有关部门需要在现有的疫苗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要求饲养人员随着种猪的生长阶段的变化,定期为其接种疫苗。同时也要根据已经出现的疾病类型与时间程度,总结出不同疾病出现的规律,防止不同疾病的发生。第二,要随时保证猪舍的安全与卫生。倘若宿舍过于杂乱就会滋生大量的病原菌,从而增加种猪患病的概率。此外,饲养员需要保证猪舍内有良好的通风情况,保证猪舍的温度是符合种猪生长需要的,并且每天能够对猪进行定期消毒抑制,防治有害病的产生。第三,要优化寄生虫防治。寄生虫往往会引起种猪疾病,所以养殖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将注射类的寄生虫定期处理,及时为种猪接受疫苗。养殖人员也要定期查看种猪的粪便。倘若从中发现幼虫,可以在饲料中加入菌素延续进行投喂。
3 种猪的检疫检验方法
3.1 宰杀前检验
首先,群体的检验通常会采用三种形态的观察。分别是动态、静态、状态会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价。倘若出现了病猪需要及时的隔离标识,进一步的检查。其次,个体的检疫需要对种猪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视诊、触诊。同时也要以听诊等方式进行诊断。对群体检疫时隔离的一起。对疑似患病的猪做详细的检查,进一步判断他是否有疾病。
3.2 宰杀后检验
宰杀后检验是为了能够准确的迅速检验种猪的酮体与内脏是否携带有病原体。项目必须要遵守检疫的程序,保证肉的质量与商品价值。只能在规定的部位检验,刀口必须要深浅适度,再切开内脏或者受损部位时需要防止其受到其他产品、场地、器材或者检验人员的污染。在受检淋巴结时,需要将淋巴结纵向切开,尽量较大的暴露切面。
宰后检验的程序。在做头部检验时,需要及时的检查口腔、口蹄疫、囊肿、炭疽等疾病。进行体检表检验时。一般仅限于对烫毛猪的检验,已检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疾病。最主要以皮肤病为主,同时观察体表与四肢。
内脏检验。在对种猪宰杀后检查时必须要先检查胃、脾、肠,最后检查心、肝、肺。检验各种器官是否呈现各种病理变化。此外,也要检查囊肿、浆膜丝虫等寄生虫的情况。
酮体检验。通过对种猪肉体应检淋巴结、肾脏的检查同时,也要对各种疫病囊肿进行检查。
旋毛虫检验。种猪在开膛后,需要采取横膈角级左右的肉。同时按照肉体的编写号码,做旋毛虫检验。在检验时,需要失去机模,肉眼观察有无寄生虫,同时也要从肉向剪取24个小肉粒压片,用显微镜观察检查旋毛虫与囊肿等疾病。
3.3 复验
对种猪各个部位进行全面复查,重点观察脊柱面是否出现脓肿、出血性病变的病症。有害腺体是否完全摘除,最终对产品做出卫生详细检查。
化验室检验。在感官检验无法得出确切的判断时,需要进行病理学、血清学、微生物学、理化学检验的实验室检验方法是最有效的补充。尤其是在炭疽的确诊上非常重要。在对样本进行化验检验时,需要注意标识,要隔离清楚并且单独存放等,确诊之后再做相关的处理。
4 结语
种猪疾病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总而言之,种猪疾病的防治以及检疫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决的,而是属于一项长期坚持的巨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相互配合。在防治实施的措施上,必须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同时提高检验技术,建立相关疾病的风险防控体系,最大程度的减少种猪的疾病发生率,由此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