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对里岔黑猪肉质影响研究
2021-12-04刘忠琛
刘忠琛
(山东省胶州市胶东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工作站,山东胶州 266300)
1 里岔黑猪的养殖与开发情况
里岔黑猪主要分布于胶河流域,当地建立了以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为核心的里岔黑猪产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里岔黑猪通体黑毛,体型巨大且体质结实,身体结构十分均匀。这种猪只的主要特点就是体长,而且大多肌肉发育良好,是我国唯一拥有多肋形状的优秀地方猪种。不仅如此,里岔黑猪还具有良好的繁育性能和适应性,粗饲耐受度、屠宰率和瘦肉率都非常高,是十分优越的肉猪品种,而且其肉质鲜嫩多汁深受消费者青睐。
2 差异化喂养对里岔黑猪肉质的影响
为有效判断不同喂养方式对里岔黑猪肉质产生的影响,我们选择40头已阉割的小公里岔黑猪为试验对象,并以不同的饲料和喂养时间对其进行饲养。所有试验对象的平均体重为10kg,饲养时间是60d。
2.1 差异化喂养试验
本次试验开展过程中,将会采用生喂和熟喂两种方式对40头小公猪进行喂养,而且还会选定差异化市场喂养小公猪。在试验时,需将被试验对象分成以20头/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并将每组以10头/栏的方式进行分栏,从而开展对照试验;其中甲组为生喂组,乙组为熟喂组。喂养供试猪时,需保证所有猪只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能够自由地饮水和采食;而且,饲养时间为60~120d的小猪、121~180d的中猪的蛋白质水平应该分别为16%、14%、12%,能量水平应该分别为12.56MJ、11.30MJ、12.14J。
喂养里岔黑猪的饲料应该包含花生秧粉、玉米粉、豆粕、麦麸、高粱糠、青绿饲料和预混料,除小猪阶段无需喂养高粱糠以外,在其他喂养阶段都必须将上述原料进行合理配比后喂给里岔黑猪。所谓生喂就是将饲养原料混合磨粉后以冷水拌和直接喂给试验猪,而熟喂则是将饲养原料混合煮熟以后再喂给试验猪。差异化喂养试验开展时,应将甲A组试验猪以生喂方式喂养180d,甲B组试验猪以生喂方式喂养240d;将乙A组试验猪以熟喂方式喂养180d,乙B组试验猪以熟喂方式喂养240d。
2.2 肉品质量测评
2.2.1 肌肉颜色。里岔黑猪的肌肉纤维细腻,保水性、抗拉性强,所以具有肉质鲜嫩多汁的特点。在肌肉肌红蛋白含量及其铁的化学价态正常时,里岔黑猪的肌肉呈鲜红色;若出现蛋白质变性或肌肉受到微生物污染,则会导致肌肉变色,出现绿色肉;若出现猪应急综合征异常,也会导致猪肉变色,大多会出现灰白肉或暗色肉。基于此,可将肌肉颜色设定为里岔黑猪肉质测评的评定项目。评价时,应基于宰杀2h以内的里岔黑猪眼肌处的新鲜横断面作为判定对象,并基于白天室内正常光照对肉色进行分级,猪肉渗水严重且组织松软呈灰白色则为1分;猪肉渗水且组织松软呈轻度灰白色则为2分;猪肉组织正常呈鲜红色为3分;猪肉组织坚硬干燥呈深红色为4分;猪肉坚硬干燥且为暗褐色则为5分。通常来说,鲜红色和深红色为理想肉色,灰白或暗色则属于异常肉色。
2.2.2 猪肉风味。评定风味时,试验人员在宰杀后2h将新鲜猪肉以16.39cm2/块的比例进行切割,再加水煮3~4h,冷却后选7人为品尝小组判断猪肉风味。品尝时,单次咀嚼次数不得低于25次,而且应依据肉的香味、嫩度和多汁性对其进行打分。评分时,评分范围应在±5分之间的11个分值中打分。
2.3 试验结果分析
经过喂养试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饲龄达到180d和240d后分别随机选中3头生喂组和3头熟喂组的试验猪进行肉色和风味评定,并记录相关数据从而完成试验后的对比分析,明确不同喂养方式对里岔黑猪肉质的影响。基于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以熟喂方式喂养的里岔黑猪膘厚度明显高于生喂组,且喂养时间越长脂肪厚度越高,但膘厚度达到峰值后脂肪沉积速度将会变慢;从肌肉脂肪含量方面来看,饲养时长对里岔黑猪肌肉脂肪含量的影响大于饲料种类,饲龄超过6月后肌肉脂肪沉淀多;从猪肉风味角度来看,饲养时间和饲料类型对肉色的影响不大,但长期(240d)熟喂猪的肉香和多汁性更强,嫩度也更高。
4 结论
综上所述,以熟喂方式喂养里岔黑猪,更容易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从而让里岔黑猪的肉质更加鲜嫩,而其肉香味与多汁性则与喂养时间息息相关,饲养8月以上的里岔黑猪肉质最佳。在实践工作当中,采取不同喂养方式后,里岔黑猪的肉品质量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依据实际需要开发不同档次的差异性肉品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