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市牛羊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对策
2021-12-04宋德荣王中贵郭振刚周大荣李丽娟吴蕊汝
宋德荣 王中贵 彭 华 郭振刚* 周大荣 李丽娟 吴蕊汝 吴 瑛 吴 萍
1.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2.贵州毕节市牧垦场,贵州大方551600;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贵州毕节市是牛羊传统养殖大区,养殖基础好,养殖牛羊深受农民喜爱。牛羊产业一直在毕节的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毕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州继续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了推动毕节市牛羊产业进一步发展,近期,笔者对毕节市牛羊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毕节市牛羊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1 毕节市牛羊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自然条件适合牛羊产业发展
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相对湿度为60%~70%,海拔最低457 m,最高2 900.6 m,平均海拔1 600 m,年均气温13.09 ℃、降雨量1 100 mm,无霜期250 d,气候凉爽,雨水丰富,适合动植物繁衍生息。但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地势切割深,喀斯特地貌突出,无平原支撑,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不具备机耕条件,适合发展山地高效生态畜牧产业,打造南方最大的绿色、有机等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2 牛羊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毕节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牛羊地方品种有威宁黄牛、贵州黑山羊、贵州半细毛羊、威宁绵羊,引入品种有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努比亚山羊、湖羊、小尾寒羊等。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牛存栏115.53 万头、出栏43.13 万头,较2019年同比增长8.84%、17.85%;羊存栏84.16 万只、出栏64.63 万只,较2019年同比增长8.84%、17.85%。从全省来看,毕节的牛羊产业与遵义、铜仁不相伯仲,都是贵州最大的生产基地。毕节的牛羊产业在全省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3 牛羊肉产量及产值有所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毕节市牛羊肉产量5.54 万t,与2019年同比增长5.09%;牛羊产值59 亿元,与2019年同比增长5.1%。可见,2020年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迅速复工复产取得较好成效。
2 毕节市牛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牛羊繁育体系不健全
毕节市有贵州半细毛羊国营种羊场2 个、养羊企业3 个,存栏3 800 余只;有贵州黑山羊养殖企业4 个,存栏1 500 余只;有威宁黄牛养殖企业1 个,存栏50余头。贵州半细毛羊、威宁绵羊、贵州黑山羊、威宁黄牛的养殖场,规模较小,承担的品种改良任务重,还未获得国家级保种场、原种场建设,系谱档案不规范。
2.2 饲草生产体系不完善
毕节气候凉爽湿润,制作不了青干草,生产青贮劳动强度大。地方政府给牛羊养殖场规划的饲料生产基地离场较远,搬运成本增高。加工设备设施不足,家庭牧场没有配套的生产设备和仓储设施,饲草腐烂变质浪费大。冬闲田土种草面积小,天然草地改良投入不足,人工种草退耕补助减少,饲草生产体系难以保障。
2.3 疫病防控意识不强
疫病防控工作有待加强,一是每年造册申报强制免疫的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疫苗,申报人统计不完全,导致疫苗不够;二是免疫密度达不到100%,村防疫员领到疫苗后,在走村串户开展防疫时,有些养殖户不在家,错过打防疫针的机会,后来没有及时补打,导致有的疫苗放置过期了;三是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够,有的养殖户不配合打,不驱虫灭疥,并且圈舍长期不消毒。
2.4 技术推广重视不够
市、县、乡三级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但安排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的人员不足,有的乡镇只安排2~3 人负责报表及市场监管,其他人员抽调做其他中心工作,导致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引导,个别品种出现退化,群体数量逐年下降,个别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
2.5 产业支持政策不足
“一县一业”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发展思路,但地方财政吃紧,出台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不多,微薄的牛羊产业政策难以改变“产业不用管,任由它去发展”的现状。2020年,毕节市有省级养牛重点示范县3 个、省级养羊重点示范县2 个,毕节市也有自己的牛羊产业发展规划和方案,但具体支持政策不明确。
2.6 牛羊养殖模式单一
牛羊养殖仍然停留在以群众自发性散养为主,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养殖成本高,竞争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探索“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尚在起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合作社联系养殖户不紧密,活畜不能稳定持续供应市场。
2.7 屠宰精深加工不足
全市有牛羊屠宰场5 个,但牛羊屠宰生产线设计产能过大,作用发挥不好,常年处于闲置状态较多,还没实现从活畜销售为主向胴体销售为主的转变,产品附加值流失。另外,全市牛羊产品质量提升慢,获得有机、绿色和地理标志等相关认证少,还没有形成产品优势。
3 毕节市牛羊产业发展的战略和重点
3.1 发展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龙头企业为主导、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养殖户和国内国际市场连接起来[1]。
3.2 发展重点
紧紧守住“发展与生态”2 条底线,巩固好毕节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大种草养畜,增加优质牛羊肉比重,建立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优质牛羊生产基地,发展龙头加工企业,研发出毕节原生态的牛羊肉产品。还要抓住国家肉牛牦牛、国家绒毛用羊2个产业技术体系在毕节设立综合试验站的有利时机,抓住恒大援建的养牛示范项目和贵州黄牛集团落地毕节的养牛项目,重点推进大方、黔西、威宁养牛重点县及赫章、威宁养羊重点县的示范引领,全力推进全市牛羊产业发展。
4 毕节市牛羊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4.1 加大牛羊本地品种选育
毕节的地方牛羊品种,个体偏小,生长速度慢,繁殖率低,有的地方出现品种退化现象。但肉质风味好,毕节的牛羊有着“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长的健美肉”的美誉,毕节生态环境良好,地道中草药随处可见,地形结构沟壑交错,工业延伸不到,生产的牛羊肉无工业污染,是绝佳的优良食材。因此,为推进牛羊产业发展,要加大本地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
4.2 培育专门化肉用新品系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基石,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毕节市牛羊地方品种优良,具有抗逆性强、抗病性好、耐粗饲等优点,但生产性能偏低,急需开展地方品种资源创新,挖掘抗逆、抗病性基因,培育专门化肉用新品系并加大推广力度,以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4.3 加大草料体系建设力度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毕节的牛羊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草料成本偏高,导致养殖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所以,在养殖场周围要科学规划饲草料基地,减少运输成本。要建就地取料方便的青贮窖池,减少包装成本。要大力推广冬闲田土种草、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多措并举,拓展饲草料来源,降低饲养成本。
4.4 加大防疫体系建设力度
在动物防疫工作方面,毕节市除规模养殖场管理规范、饲养科学、重视防疫外,其他养殖户管理方式简单,出入圈舍人畜接触频繁,无必要的防护措施,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确保牛羊安全生产,一要加强动物防疫网络、交通、检测等硬件设施建设,形成信息畅通、反应快速和检测准确的防疫体系[2];二要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强化人员结构优化、防疫技术培训考核、落实卫生津贴等措施解决动物防疫人员的后顾之忧;三要做好宣传,对直接接触饲养管理的人员,强化做好个人防护,穿好工作衣帽,戴好工作手套,阻断人畜共患病的感染和传播。
4.5 提高牛羊养殖规模化率
毕节有市级以上牛养殖龙头企业4 个、合作社86 个,存栏10~100 头的家庭牛场396 个、100 头以上的规模牛场246 个,牛养殖规模化率只有12.98%。有市级以上羊养殖龙头企业3 个、合作社60 个,存栏10~200 只的家庭羊场2 226 个,200 只以上的规模羊场74 个,羊养殖规模化率仅有4.75%。可见,牛羊养殖规模化率较低,反应出毕节的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需要加快提升。
4.6 加大养殖政策扶持力度
采取金融信贷贴息、母畜保险、见犊补母等政策,促进养殖户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营造筑巢引凤环境,让有实力、有市场、有加工的龙头企业落地生根,推进屠宰加工销售,让国人吃上来自大山深处的最好的牛羊肉。
4.7 抓好牛羊产业技术服务
牛羊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是关键,要有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服务于生产一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建立完善农技人员服务基层的考核评价机制,抓好科技特派员做好出列村的联系服务工作,抓好农技人员服务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工作,最终把服务成效体现在养殖场户经济效益增长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