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牧区绵羊蠕形蚤病的防治
2021-12-04吕桂萍
吕桂萍
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甘肃肃南734031
蠕形蚤是一种体外寄生虫,属于变态昆虫,虫体扁平,主要侵害对象是绵羊、山羊。成虫主要寄生在绵羊胸部两侧通过吸食血液生存。此病影响绵羊的生长发育,造成贫血、水肿,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1]。祁连山牧区冬季牧场海拔高度为2 400~3 500 m,冬季气温低,草原类型为高原干旱草原,枯草期长达7 个月以上。蠕形蚤病主要发生在冬季高原牧场,从甘肃天祝县至青海省的祁连县为高发区。近几年对皇城乡、祁连乡感染蠕形蚤病的羊群进行了抽样调查,感染蚤率多达50%以上,对症状严重的羊群进行分类治疗。
1 流行特点
每年9月份,牧民陆续将羊群由秋季牧场转入冬季牧场放牧,进入冬季牧场后的20~30 d,个别羊体身上会开始出现蠕形蚤,症状不明显,早期感染的虫体较小。成虫于晚秋开始寄生羊体,12月至翌年2月虫体逐渐增多,开始产卵繁殖,而且变得较大,吸血量增多,也不更换宿主,此期间对绵羊危害较大;2月底-3月虫体开始减少,4月全部消失。
2 临床症状
蠕形蚤虫体主要寄生在绵羊尾部、胸部两侧,特别是粗毛羊更为突出,绵羊比山羊症状严重,羊体出现掉毛、消瘦、贫血、水肿,甚至死亡。成虫晚秋开始侵袭动物,冬季产卵,春季逐渐死亡。
蠕形蚤在寄生过程中吸取宿主血液,会经常更换吸血点,在一个吸血点一边吸血一边排除黑色血便,之后,又会爬到其他部位吸血;在羊体上常会发现有很多吸血点和排粪点,吸血的伤口常常血流不止,患处被毛脱落,临床上常出现“红尾羊”或“血脖子”。
虫体在绵羊皮肤上爬动和吸血,引起皮肤发炎,表现为奇痒,患病羊常在硬物上蹭痒,用嘴或蹄咬踢虫体寄生部位。患病羊逐渐消瘦、贫血、掉毛,因羊营养下降导致其他疾病侵袭,怀孕母羊发生流产,即使母羊不流产,母羊产羔后少奶或者无奶,所产的羔羊比较体弱,无活力。
3 治 疗
根据蠕形蚤疾病的特点,必须做好综合防治,在本病流行期间内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给羊剪毛1 周后进行1 次彻底的药浴。选用杀虫油剂,此药物浓度高,吸附性强,具有缓释作用,保护期长,推荐使用0.025%~0.075%浓度的二嗪农、0.03%溴氰菊酯乳油剂进行药浴,补充浓度为0.075%。
2)选取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进行注射,按0.02 mL/kg 体重剂量进行皮下注射,也可口服治疗,按说明每隔3 d 口服1 次,同时在寄生部位如颈部、尾部配合涂药巩固治疗效果[2]。
3)做好牧场管理,进行划区轮牧。9月底转入冬季场之前,对病原高发区的绵羊再进行1次药浴,将药物浓度提高,根据浓度与保护期成正比的理论,药物的保护能提高到45 d 以上;对所用的羊圈、棚舍、运动场、羊舍内外进行1 次全面彻底的大消毒,推荐药物用消毒灵溶液进行喷洒。羊棚消毒过3 d 后,再把药浴后1 周的羊群赶入冬场放牧,到11月底再进行1次环境及圈舍的消毒。用同样的方法连续3年药浴消毒,可有效地控制蠕形蚤病的传播。
4 预 防
1)蠕形蚤疾病的防治,重点要以预防为主,牧民要提高防治意识,建议对流行地区进行防治宣传,坚持群防群治,综合防治。如果治疗蠕形蚤病效果不佳,治疗不彻底,会延长治疗周期长,增加环境污染面积,给牧民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当地产业发展。
2)畜舍是蠕形蚤生活和繁殖的场所,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加强羊群和畜舍消毒,杀灭羊体上存活的病原菌,能切断羊群之间的相互感染,预防蠕形蚤疾病的发生,也减少了其他疾病的发生。
3)牧民要提高防治意识,发现患畜及时隔离治疗,以防传染,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同时补饲精料提高机体抵抗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