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青年信仰重塑:问题与方法
2021-12-04任帅霞董艾辉
付 荣,任帅霞,董艾辉
(1.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信仰问题是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冲击中国大地,学术界发出信仰危机的呼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信仰问题便成了不可不谈的话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引导农村青年树立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坚信不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追求,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不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践行,对乡村振兴不遗余力的坚定信仰,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
一、当代农村青年信仰缺失问题凸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乡村要振兴,农村青年是主力。农村青年有信仰、有担当、不迷惘,国家就有力量,乡村振兴就有前途。目前,当代农村青年信仰问题依然凸显,农村青年的信仰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有关农村青年的信仰争夺战正逐渐拉开帷幕。本课题组通过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向以农村青年为主的网民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61份。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农村青年的信仰主流积极健康,大部分农村青年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足够的信心。但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中,仍有部分农村青年在信仰方面表现出信仰迷茫精神“缺钙”、目标淡漠无心奋斗、价值扭曲信念滑坡等问题。
(一)信仰迷茫精神“缺钙”
信仰是人生的需要。心理学家荣格说:“大部分的人从记忆难及的洪荒时代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需要,需要信仰一种生命的延续性。”[1]可见,需要信仰而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同样,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实现乡村振兴也是空中楼阁。本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农村青年思想空虚,信仰迷茫,甚至部分农村青年没有理想信仰。例如,在对“您信仰什么?”的回答中,15%的农村青年表示没有信仰。在谈及信仰问题时,甚至一些农村青年发出“信仰有什么用”的疑问。在谈论日常生活状态时,将近13%的农村青年表示只要能混口饭吃、蹭个无线网、刷刷抖音,一天就算完满。信仰能够为人提供一种现实的生活秩序[3],但部分农村青年游手好闲混迹于村庄,被村民称为“混子”,他们无正当工作,主要靠“捞偏门”“钻空子”获得少量收入,生活缺乏一个稳定的秩序,而丧失生活秩序,极易导致精神崩溃[4]。农村青年对信仰的认识严重不足,使得生活缺乏主心骨,容易陷入无序和迷茫之中。
(二)目标淡漠无心奋斗
信念和信心能增强人的意志力,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且一辈子都坚持为之奋斗十分紧要。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然而,本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当下存在着小部分无目标、不奋斗、等救助的农村青年。例如,在对“您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的回答中,16%的农村青年表示没有奋斗目标,甚至8%的农村青年填写“贫困户”,这种不想奋斗的“等要靠”心理必须引起重视。在对“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是否愿意奋斗?”的回答中,19%的农村青年表示即使贫穷也不愿意奋斗,表现出对信仰目标的淡漠。另外,部分贫困青年表示,“我房子不好,丢的是你们村干部的脸。”他们宁愿坐等贫困户救济款,也不主动参与脱贫培训,常常以猪圈坏了、不想割草、害怕猪瘟鸡瘟、会赔本等借口,拒绝接受饲养脱贫猪仔、苗鸡等。可见,他们的“穷”,不仅是没钱,更主要的是“志穷”,不愿艰苦奋斗。斯大林在谈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时说过:“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的信心就不能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意志。明知不能建成,谁还愿意去建呢?所以,没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前途,就必不可免而且毫无疑义地会削弱无产阶级从事这种建设的意志。”[5]同样,没有摆脱贫困的意志,没有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没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不可能脚踏实地、接续奋斗。
(三)价值扭曲信念滑坡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6]。调查发现,部分农村青年信仰价值扭曲,甚至堕落为社会恶势力。例如,在对“您信仰什么?”的回答中,30%的农村青年表示信仰“金钱”,这一占比凸显了该问题的严重性。部分农村青年为了钱财无底线、无原则,拜金主义暴露无遗。例如,某些农村青年非法购得警察制服,拦路抢劫,某些农村青年为获利甚至诱导乡民购买毒品等。同时,研究者通过浏览农村青年贴吧,潜水到他们的微信和QQ群,发现常有“心灰意冷,要发财,哪位大哥有非法职业”等类帖子和聊天置顶,甚至有不少人跟贴响应。另外,几乎60%的农村都有恶霸青年组织实施的暴力事件发生。例如,一些村霸青年恃强牟利、横行乡里,得不到国家补贴就砸村委会大门,阻碍基层组织正常工作。在对金钱的极度崇拜、利欲熏心下,一些农村青年堕落为黑恶势力,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危害因素。
二、当代农村青年信仰问题的成因探析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农村青年信仰出现了问题,既有当代青年信仰迷茫的普遍性,也有他们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分析农村青年信仰问题既要全面考察又要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失衡,农村青年工作缺位
推进乡村振兴要促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振兴,一些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只专注于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党政建设,发展农村党团员工作或是不规范、或是停滞不前,无法从党性上激发农村青年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农村青年在物质和精神发展上失衡。部分党员干部榜样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然而,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丢掉了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对农村青年形成错误的信仰引导。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农村青年现存的信仰问题视而不见。一些扶贫干部重扶贫轻扶志,为达到扶贫指标干脆塞钱,导致部分农村青年“甘于贫困”。一些基层干部对于村霸青年不作为,乱作为,助长了恶势力青年的气焰。一些基层干部不积极争取和扶正信仰迷茫的农村青年,而是放弃开展信仰教育工作。
(二)农村青年信仰教育体系不健全,信仰教育工作不到位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当代农村青年的学生时期处于农村教育探索改革年代,教育体系发展不稳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教育方法单一,唯成绩论非常严重,造成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在访谈中,部分农村青年表示在读书时期他们经常聚堆逃课,有的学生甚至辍学外出打工,导致其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缺乏正规的、系统的学校信仰教育。同时,家风、家训教育缺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一环,家庭的作用不可或缺。然而,与农村青年谈及家风、家训时,35%的农村青年表示没听过,28%的农村青年表示记忆模糊,觉得并不是特别重要,在家庭中也没有人刻意强调。部分家庭不重视道德规范养成,导致部分农村青年失去了坚定信仰形成的良好家庭环境。
(三) 网络信息海量化,农村青年主流意识信仰教育效果被稀释
当代农村青年成长在全球化的网络时代,网络互联互通、即时传达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支撑。海量的网络信息被拆解、融合、再生,形形色色的网络意识形态迅速发展。功利化元素充斥网络,实用主义成为农村青年的首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被排挤。网络海量的信息使得农村青年对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一部分农村青年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但也有一部分农村青年不思进取,抱怨生活的不公,自诩为弱势群体,成为社会问题的引爆点和键盘侠的利用者,后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逐渐被稀释。
三、重塑当代农村青年信仰的培育路径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信仰、信念、信心,才会愈挫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必须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信念,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
(一)指明“党是领导一切的”政治方向排除信仰岔路
解决当代农村青年信仰问题已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7]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我国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最彻底的排除农村青年信仰岔路,并指明正确的信仰方向。
第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村青年的重要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像吸铁石一样,把农村青年紧紧凝聚在一起,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要坚持灌输主流意识形态。“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8],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农村青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状况决定了未来农村社会意识形态发展走向。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带领农村青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在引导中灌输,在对话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农村青年的价值观与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相统一。二要持续吸收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农村青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积极扩充农村党团员,吸收更多有志向的农村青年入党,增强乡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党员发展力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9]。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农村青年树立信仰支柱,重构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寻得精神依托。
第二,强化村级各类组织服务功能。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弥补农村青年学校信仰教育的不足。一要依托共青团带领农村青年与时代同进步。共青团要承担起继续教育农村青年的责任,时刻关注农村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唤醒迷茫的农村青年,鼓励农村青年摆脱“穷”“混”的思想现状,形成“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观。二要依靠妇联组织传承家风家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把家庭作为培育农村青年信仰的重要载体,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让农村青年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家训,发扬无私奉献、热心公益的精神。三要依赖社会各界力量提升农村青年整体素质。例如,建立农村青年培训学校,弥补农村青年教育的缺乏,扩充其知识面,丰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农村青年整体素养。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有助于弥补农村青年所缺失的信仰教育,是强化农村青年坚定正确信仰的重要力量。
(二)依托乡村振兴总要求明确信仰前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即使作为人生现象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得到理解。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有个人信仰。离开社会,这一精神现象就不存在[2](P15)。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要求广大农村青年的信仰具有社会实践性,致力于改造客观世界,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当代农村青年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就是要把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农村青年要把这五项总要求转化为建设农村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引领,依托乡村振兴总要求明确自我信仰前路。
第一,产业兴旺“数字乡村”成就农村青年。“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形成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趋势,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农村青年应该树立“数字乡村”的农业农村发展理念,将数字经济贯穿农业农村发展的全过程。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合理调配“社会资源”,丰富农村青年创业的项目,积极开创农村青年创业协会,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创业青年,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宣传农村产业。通过帮扶、鼓励、支持农村青年发展产业,使农村青年认识到自身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生态宜居“绿色发展”留住农村青年。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依山傍水而生的村落如果在发展中忽视独有的生态环境特点,那么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农村青年独特的家乡记忆将会消逝,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不见了,他们的精神信仰将会面临无处寄托的窘境。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有效改善乡村环境,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发展目标,用绿水青山留住农村青年,激发农村青年的乡情乡愁。引导农村青年树立绿色发展观,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优势吸引农村青年,在绿水青山的土地上坚定信仰。
第三,乡风文明“守护文脉”滋养农村青年。农村部分青年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价值错位根源于对乡土性的淡忘。乡土性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所传承的乡土文化主要是指被社会行动者中的乡土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共同习得的思想、观念、规范和习俗的总称,是由乡民顺应社会背景和具体的生活处境构建出的行为原则和关系模式。乡村淳朴自然的文化特质是农村青年文化自信的基础。“敬老爱幼、邻里和睦、相互守望”的善交准则,“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慈孝观念[10],家风、家训、族谱、村志等文化遗产发源于乡土社会,其行为原则和关系模式根植于农村青年的文脉基因。构建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有利于唤醒农村青年的乡土性,破解农村青年精神困境。引导农村青年重塑自我,遵循乡土社会相助相扶的伦理要求、互相谦让的处事要义、邻里融洽的行为准则。
第四,治理有效“科技支撑”赋能农村青年。当代农村青年中有许多多元化特殊人才,既有超越父辈的眼界、超出同辈城市青年的乡土经历,又身处科技革命时代,“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理念成为治理新思路。从农村发展角度而言,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生力军。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青年在农村独特的自治作用,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运用科技的力量参与农村治理,创新农村治理路径,使乡村发展成为共治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第五,生活富裕“人心思进”幸福农村青年。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11]这启示我们: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是农村青年历练自我、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农村青年作为农村的主要建设者,要坚持人人尽责,积极进取,担当使命,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农村青年要在坚持自我提升的同时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当前农村地区存在诸多问题,农村青年要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三)加强先进文化教育延伸信仰进路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路径和方法很多,先进文化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12]开展农村青年先进文化教育,要将四史教育、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农村地域特色文化教育相结合,引导农村青年深刻认识红色政权和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等。
第一,加强四史学习。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农村青年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农村青年要开展党史学习,了解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主力军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史,使其认识到农村、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知道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土地改革,使得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做了主人。在新中国建设历史的道路上坚定保障农民利益,增强农村青年的爱国之心。学习改革开放史,使农村青年认识到改革开放并不是远离农村,而是起源于农村和敢想敢干的农民。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史诗般序幕,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农村青年应引以为傲,接续奋斗。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农村青年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历史曲折发展的轨迹,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方向,坚守共产主义信仰。
第二,倡导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得以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农村青年生产的生活,用民族精神滋养农村青年。一要坚持“辛勤劳作,发明创造”的伟大创造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农村青年是具有伟大创造潜力的青年。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农村青年要具有新时代的伟大创造精神,积极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致力于乡村振兴。二要坚持“接力奋斗、革故鼎新”的伟大奋斗精神。接力祖祖辈辈建设美丽家乡的奋斗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为建设美丽乡村,追求共同繁荣不懈奋斗。农村青年要转变农村依附城市的落后观念,坚持城乡平等、双向互动的发展观念,拒绝“等靠要”,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要坚持“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团结精神。“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农村青年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建设美好家园,紧紧围绕在党的基层组织周围,在基层干部的带领下推进乡村振兴。四要秉承“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农村青年肩负着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要坚定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梦想,用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延续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精神,接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3]。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青年要立足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坚定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第三,繁荣农村地域特色文化。乡土文化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源于不同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是维系中国不同民族以及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力量。一要凝练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精神,激发农村青年的文化自觉。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内核的基础上深入阐发本土特色文化的内涵要义,形成别具一格的理念、智慧和气度。对不同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发展本土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二要保护传承本地区文化遗产。“人文世界里自有其逻辑,一时失去功能的文物、制度可以在另一时又起作用,又重新复活。”[14]乡村多是圣贤的诞生地,也是众多历史名人的隐居之地,要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历史古迹和名人遗迹,丰富精神文化遗产。三要支持相关“三农”题材的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创作。善于从农村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农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系列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四)严抓网络意识形态开拓信仰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多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因此,严抓网络意识形态,扫清网络错误思潮,开拓信仰教育新路势在必行。
第一,扫清网络错误思潮。一要明确网络法律边界,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加强对网络社交平台、公众账号的管理,维护网络道德秩序,及时遏止错误思潮的蔓延。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管理,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引导,培养其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廓清“自由”“平等”“人权”等带有西方普世价值色彩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避免农村青年陷入价值追求的误区。二要建立健全网络责任机制。将监管不到位的网络运营平台加入网络媒体黑名单,处罚相关责任人,构建干净、安全的网络运营平台,为正能量农民网红、青年主播营造公平、干净的网络发展环境。强化对网络传播违法行为的依法治理,依法保护网民言论自由权利和网络信息传播权利,追究不法传播行为的责任,对不法传播及时给予行政处罚,着力将网络社会责任与现实社会责任等同起来,让广大农村青年保持理性,承担网络言行责任。
第二,占领网络主阵地。网络时代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网络社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15]。农村青年信仰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舆论渗透力,要积极主动融进网络。一是主流媒体要抢占网络舆论阵地。主流媒体要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守住网络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动成为农村青年信仰教育的传播者[16]。坚持“时度效”,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抓准新闻“第一时间”,抢占报道“第一落点”,及时报道与农村青年相关的新闻。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网上舆论的热点在哪里,舆论引导就跟进到哪里,带领农村青年了解舆论动向,认清事情真相,健康、理性上网。二是主旋律要渗透网络环境。网络主旋律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利用媒体技术向农村青年展示中国发展的历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讲清楚说明白。在科技宣传上创新传播方法,把传播内容与农村青年关心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加强网络媒体的正面传播,树立人物典型,聚焦英雄人物和感人事件。利用创作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品进行“润物无声”的信仰教育,在网络文化消费中增强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升网络传播的艺术性和生动性,紧密结合农村青年网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入浅出、入脑入心,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网络话语,让农村青年群体听得进、看得懂[17]。
第三,开展网络信仰教育。一要利用当前流行的网络交流平台进行随机信仰教育。随机教育即以事情的最新发展变化为依据,及时对教育主体进行教育。在自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微博、QQ、微信、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网络平台是开展随机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合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将其发展为信仰传播的主渠道。农村青年通过网络随机信仰教育及时了解我国时事变化的新动向,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全国网民进行交流和学习,使学习的共享性和泛在性更强。二要创建农村青年的信仰教育平台,推进信仰教育全时空、全天后、全地点展开。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人心。目前,针对党政等公务员、教师群体的理论学习软件和平台开发较多,而直接针对农村青年的信仰宣传平台建设几乎处于空白。因此,要加快拓展互联网及手机移动端的农村青年信仰教育平台,开发学习软件,让农村青年“有地儿学”“随时学”,形成专门的农村青年思想活动交流区。三要利用大数据收集全媒体平台农村青年相关信息。关注农村青年的理论困惑和思想动态,及时丰富理论传播内容和创新传播方式,纠正其错误思想,培育农村青年自主学习和自主提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