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2021-12-04李辽宁

关键词: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思想

李辽宁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333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直接关涉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分期,我们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分为几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21-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转变中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挫折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56-1976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76-1992年)、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中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92-2013年)、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2013年至今)。在每一个时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相应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做法上也有一些不同。回顾和总结这些历程和经验,对于推动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21-1949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一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而且对于提高党领导的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锻造了我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培育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实施,才使得党领导的军事工作、宣传工作、经济工作等都卓有成效,最终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一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做法是:通过青年团组织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军事斗争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干部培训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在整风运动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等。

第一,通过青年团组织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标志着中国青年团实现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完全统一。团的纲领明确规定其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2]17。1923年,团二大通过的《教育及宣传决议案》指出:“教育工作是本团根本工作之一,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群众是本团最重大的责任。”[2]25同年10月20日,团中央在上海创办了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党的领导下,该期刊成为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交锋的主要阵地,激发了广大青年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热情和斗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成立青教会、青年学校、救国团、青年先锋队等众多组织,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批青年积极分子,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在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确立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三湾改编”使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大大提高了战斗力,也为后来加强军队政治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毛泽东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3]66党组织在吸纳新党员的时候,把“政治观念没有错误”“忠实”“牺牲精神”“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作为重要条件,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潜移默化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共四大之后,党支部工作“不能仅限于教育党员,吸收党员,并且在无党的群众中煽动和宣传,帮助他们组织俱乐部、劳动学校、互助会”[4]。通过基层党组织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觉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军事斗争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由于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军事斗争成为最主要的斗争形式,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也与革命斗争紧密结合,目的在于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和战斗力。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将红军改造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而要改造红军“只有加紧政治训练一法”[3]63,灌输“革命理想高于天”成为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抗战时期,面对着敌强我弱的革命局势与“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思想,开展“持久战”思想的宣传、驳斥“亡国论”与“速胜论”,激发持续抗战的精神力量是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解放战争时期,“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教育是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与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指战员和士兵们的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为军事斗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四,在干部培训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重视对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一大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5]这一纲领强调对青年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6]533为了提高干部理论教育效果,党中央要求“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7]。从那时起,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直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五,在国共合作中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早在党的二大会议上,党就提出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体现了我们党将近期目标与远大理想相结合的精神。1937年,毛泽东在谈到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时指出:“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纲领。其最高的纲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和三民主义有区别的。”[3]259他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个阶段的革命比喻为“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了,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义者不相同的。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3]276。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的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8]1059这些论述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引导党的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第六,在整风运动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了清理曾给我党带来严重损失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从1942年2月开始至1945年春季结束,共计三年多时间,党中央开展了一次以延安为中心、覆盖全党的整风运动,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整风运动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二是一般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整风。整风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对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于那些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毛泽东特别重视思想作风问题。他论及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论李自成的文章,强调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8]948。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1438-1439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这些思想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除了以上教育方式方法以外,这一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还包括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党员自我修炼等途径和方法。比如,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南泥湾》就是在延安时期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生动写照;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通过自我修养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著作等。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二、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这一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巩固政权,同时开展经济建设,以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应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但是,由于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正致力于抗美援朝、巩固国防、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整党等各项紧张工作,故加强理论教育问题暂时不宜过分强调,更不宜公开在报纸上大加提倡,以免分散领导机关与群众的注意力”[9]121。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以外,主要渗透在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之中。

第一,在学校教学中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1950年5月19日,教育部颁发《北京师范大学规程》的“总纲”中规定:本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为人民教育服务的专业精神,能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并规定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课程作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1950年7月28日,《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政治课程,借以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0]481952年10月7日,教育部颁发《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详细规定了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课程门数、学时及其讲授的次序等。除了高等学校以外,教育部对中等学校的政治课程也作了相应规定。这些为学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提供了政策指导。

第二,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在抗美援朝之初,一些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对抗美援朝的意义认识不够,有的青年认为美国过于强大,特别是美国有原子弹,因此对中朝军队能否取得胜利表示怀疑。针对这些情况,1950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开展抗美援朝的政治教育》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声援抗美援朝的斗争。在此背景下,各级团组织和其他青年团体通过报告会、讨论会、参观、控诉会等方式,揭露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径,说明美国侵略朝鲜对中国的影响,唤起青年对美帝国主义和一切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同情,防止和克服“恐美”“崇美”思想。不仅如此,广大青年还纷纷走上街头、走向农村,在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教育他们自己。数据显示,在北京,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1月底,就有3万多名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到各市区、工厂和80%的农村进行时事宣传[11]181。通过宣传教育,广大青年爱国热情高涨,纷纷报名参加各种军事干校,用实际行动为抗美援朝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在整党运动中加强青年的共产党员标准教育。根据1951年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精神,从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在全党开展整党运动。整党运动的目的主要是使每一位党员清楚地了解关于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通过整党运动,广大青年党员普遍经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洗礼,广大青年党员在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方面的认识和自觉性得到了增强。经过整党,共有32.8万人离开了党组织,全国共吸收107万新党员,全国共产党员总数由580万人增至636.9万人[9]172。经过整党运动,党在组织成分和党员素质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第四,在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草案中加强青年共产主义思想教育。1953年9月,中央向全国人民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这两项内容成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素材。团的二大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青年团的全体团员“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的觉悟程度”,“协助党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团员青年,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知识、守纪律、勤奋勇敢、朝气蓬勃、不怕困难的年轻一代”[2]116-117。通过学习,广大青年认识到这两项重大国策与国家前途和全体人民之间的关联,认识到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懂得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54年10月至1955年9月,党中央在全国135个大中城市开展了“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思想教育活动。1957年1月,党中央批转了青年团上海市委《关于加强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报告》,将教育活动推向一个高潮。同时,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运动之中,大大加快了“一化三改”的进程。这对于提高广大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五,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51年11月30日,党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在大中小学的教职员和高中以上的学生中,普遍进行初步的思想改造工作,主要解决分清革命与反革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问题。1952年,科技界也开展学习运动,由此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其主要形式有:一是通过学习文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各项政策;二是通过举办报告会,组织参观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的展览会,或参观工厂、农村,帮助各界知识分子提高思想觉悟,站稳革命立场,树立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三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群众评议,由组织作出适当结论,从而放下历史包袱,轻装前行。至1952年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基本结束。全国高等学校教职员的91%、大学生的80%、中学教师的75%参加了这次运动[9]157-158。

除了以上途径以外,这一时期我们党还通过其他方式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比如,通过文艺工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小说《长征》、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歌曲《歌唱祖国》、电影《钢铁战士》等,都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再比如,通过反面典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1952年2月,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中,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被判死刑,彰显了党中央严惩党内极端腐化堕落分子的决心。此外,我们党还通过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12]的论断。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挫折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56-1976年)

自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暴发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也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在1957年5月15日至25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9年4月成立)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都十分注重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共青团中央遵照党中央的要求,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开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动,满怀热情参与各种群众性运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另一方面,我党出现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三面红旗”等错误不可避免地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影响,使得一些青年在思想观念上出现“左”的偏差。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遭受重大挫折。即使如此,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在青年群体中涌现出雷锋等榜样人物,他们的精神和事迹至今依然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资源。

第一,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在此十年间,全国范围内掀起广大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三次高潮:第一次是随着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著作而开展的,团中央于1958年6月28日作出《关于组织广大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决议》[10]841,号召全国青年开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运动。第二次是1959年至1960年,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一次新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高潮,而且召开了系列现场会,使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三次是1963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次学习的特点一是与学习雷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与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些学习活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的宣传和普及,许多毛泽东的重要思想观点,比如实践的观点、抓主要矛盾的观点、内因外因的观点,被广大青年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广大青年自觉地把毛泽东著作作为自己的必修教科书,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起来,比如雷锋、欧阳海、王杰等,能够在逆境中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他们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骨干,成为那个时代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第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增强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学校教育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防范西方和平演变的重要阵地。1957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对中央宣传部关于设立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报告的批示》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级以上的党校,现在都有必要设立社会主义教育的课程,以便改造知识分子的旧思想,提高学员的社会主义觉悟。”[13]1964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高等学校文科师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通知》指出,要使学生在实际的阶级斗争中接受教育和锻炼,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进行世界观的改造。同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高等教育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颁发的《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向他们进行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培养坚强的革命接班人;是配合学校中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反对修正主义,同资产阶级争夺年轻一代。”[14]应该说,学校教育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林彪的“突出政治”“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等“左”的思潮使学校教育也受到了很大冲击。

第三,在学习榜样人物中提高青年思想道德境界。相关的学习教育活动主要有:一是掀起学习宣传雷锋的热潮。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牺牲后,国防部命名雷锋所在班为“雷锋班”,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雷锋”教育活动。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分别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各地纷纷响应。二是学习“焦裕禄精神”。1965年5月,《人民日报》以《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题,介绍了焦裕禄带领群众不畏艰险,为改造兰考鞠躬尽瘁的先进事迹,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三是大力宣传学习“铁人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为早日结束我国“贫油”的历史,王进喜带领工人以“宁愿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革命精神,在艰难条件下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被誉为“铁人”。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使得“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成为中国工人阶级战胜一切困难的品质。这一时期还有很多榜样人物和先进集体,比如王杰、“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其中孕育的“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至今仍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第四,在劳动教育中强化青年理想信念。劳动教育是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1962年7月,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给走向农业战线的团员和青年的一封信》,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向广大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62年秋至1966年夏,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下乡的有129万人,加上回乡知识青年和1962年前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大约有1 000万人[11]215。大批青年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荣传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与工农相结合的新篇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广大青年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增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强化了广大青年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由于时代的原因,这项工作在当时也存在准备不足、宣传片面、强迫命令等问题,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挫折时期,由于一度受“左倾”思想影响,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出现过一些偏差,走了一段弯路,其中的教训值得永久铭记。

四、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76-1992年)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年多时间,是一段从“大乱”到“大治”的过渡阶段。一方面,深入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清除其残余势力,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拨乱反正,推动各项事业走上正轨;另一方面,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晚年的错误,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为中国下一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也迎来新的发展篇章。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其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随着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也大量涌入国门并在青年学生中蔓延开来,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1979年1月,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为高校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1980年4月29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的倾向。”[15]71987年3月5日,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重点。但是,这一时期由于“一手硬、一手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严重失误。

第二,加强各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不同群体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1978年4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修改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强调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军指战员,持久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1987年和1989年,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分别颁发《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和《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二是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198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要教育职工有共产主义理想,提高其社会主义觉悟。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加强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16]。三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在农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大力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些对于帮助农民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实践中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1981年2月25日,由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9家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许多地方开展“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三热爱”活动。1983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一个完整的活动名词在全社会推广开来。1983年7月2日,中宣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出《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内容等进行了具体阐述。此后,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新活动陆续开展起来。这些活动对于丰富青年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时期,用青年榜样教育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共青团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常见方法。比如,1983年3月1日,共青团员张海迪的感人事迹在《中国青年报》上报道出来以后,在广大青年中产生强烈反响。此后,又有华山抢险、迎泽湖抢险、沉绿湖抢险等青少年集体抢险救人的英雄事迹被相继报道。这些先进事迹宣传活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程,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学理支撑。为了落实《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关于“有条件的可以增设政治工作专业”的精神,1984年4月,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决定在南开大学等12所院校首批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7年,复旦大学等10所大学开始招收相关专业硕士生。截至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全国共有70所高校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些为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学科阵地和理论指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特别是东欧剧变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许多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动摇,也对广大青年的思想观念产生严重冲击,这些都使得这一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遭遇严峻挑战。

五、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中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1992-2012年)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起点,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态势相适应,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也稳步向前发展。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反对西方“和平演变”,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和邪教“法轮功”作斗争,为助力青年成长成才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环境。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广大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992年6月18日,中宣部等单位共同颁发《关于进一步组织高等学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知》,要求重点解决立场、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努力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199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强调“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是关系改革开放前途和二十一世纪国家面貌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17]。200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要求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200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广大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以来,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脱颖而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

在确定评估指标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评估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量化。一般的,将比较结果分为5个等级:相同、稍强、较强、很强和绝对强,并且用1~9来表示。通过专家打分对评估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定,构造一级评估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2。

第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指出,“要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15]196。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贯穿小、中、大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15]202-2032003年,教育部党组颁发《关于在教育战线深入开展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科学精神的丰富内涵。为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精神,各地各部门开展了丰富的教育活动,比如“双百”人物评选活动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在此背景下,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18]从此,“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个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各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广大青年也积极参与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四,深入开展揭批邪教“法轮功”活动,提高广大青年的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20世纪末,邪教“法轮功”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起来,并多次冲击国家机关,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乃至国家的安定团结构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党中央果断作出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决定。1999年8月23日,教育部党组《关于开学后在高校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斗争、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对“法轮功”组织的政治本质和严重危害的认识,充分认清同“法轮功”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2001年2月1日,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颁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的通知》,要求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教职工与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绝不允许“法轮功”邪教组织玷污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四有”新人的阵地。在中央和各地方、各学校的协同配合下和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揭批邪教“法轮功”的教育活动取得很好的成绩,青年群体中受到“法轮功”影响的人数比较少。

这一时期,针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或者有助于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动或相关举措还有很多,比如,面向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持续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制定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兴办“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等,都包含丰富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六、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2013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赓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党中央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更加重视国家总体安全观,强调要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此背景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青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

第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高度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反复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9]。“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0]172“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1]497-498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宣部、中组部于2014年联合颁发《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通知》,外文出版社先后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在党中央的部署下,各地掀起学习的热潮。2020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第三,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拓展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对办好学校思政课越来越重视,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328他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学校思政课建设在人员队伍、经费投入、平台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特别是各地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如火如荼,取得显著成效。

第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0]16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2013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2]。2015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扎牢植正”[23]。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这对于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

第五,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24]。二是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新时代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本职、拼搏奋斗、创新创造,在新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25]。三是广泛开展向榜样人物学习的活动。比如,近年来主流媒体广为宣传的“大国工匠”“共和国卫士”“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等榜样人物评选活动。这些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成为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

除了以上做法以外,习近平总书记还通过“回信”方式教育和激励广大青年。比如,2020年2月21日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2020年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2020年6月27日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2020年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等。这些回信对于广大青年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此外,各地各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

七、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百年历程的基本经验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做法和成效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一些带有共性的规律,从中总结一些基本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党,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无论是在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当代中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加强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青年。这些做法为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思想保证。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青年,使之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创新者。

第二,始终站在时代高度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一项意识形态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回答的是“为什么教育”的问题。回顾百年来的历程,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始终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内容。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时代新人”的具体内涵不同,但使命担当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早在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对“新青年”的“新”提出六条标准,即“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26]。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青年成长成才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反复进行了论述。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7]。“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1]335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新人。

第三,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与党的中心工作相契合,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有所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主要是“反帝反封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解放生产力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在改革开放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主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每一个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都紧扣党的中心工作,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革命青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6]566胡锦涛指出:“一切有志的青年都要自觉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28]习近平总书记也对青年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20]172-174。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青年要继续发扬传统,始终做到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走与群众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四,结合青年的群体特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满足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是否符合青年的特点和需要。早在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不然他们就不高兴。”[29]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0]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青年群体也表现出一些群体性差异,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际上,绝大多数青年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那些口称所谓“佛系”的“打工人”,也往往是一种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自嘲和对压力的宣泄,其内心仍然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和期盼。因此,在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要增进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

第五,始终注重“虚功实做”,不断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与军事工作、经济工作相比较,理想信念看起来有些“虚”,实际上很“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不是因为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因为有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新成就,也是因为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卓有成效。这是一条弥足珍贵的经验。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进一步增强时代性,把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中,充分调动和协调全党全社会的资源,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思想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