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大蚕饲养关键技术
2021-12-04张宜伟
张宜伟
(嵩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河南 嵩县 471400)
1 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工作
蚕病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方针。养蚕前进行彻底消毒,消灭病原微生物,是保证养好蚕的关键。养蚕前,要按照“一扫、二洗、三粉、四泡、五消”的方法对蚕室、蚕具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
1.1 打扫
要彻底清理蚕室、蚕具、蔟室、蔟具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垃圾,不留死角。采用大棚地养的,要铲土5 cm(二茬养蚕前消毒,首先要把已经结好的蚕茧分级采摘,拿出养蚕室,摊凉在干净的花篷布上,要开窗通风,防止潮湿黄斑茧)。半年内放置过农药、烟叶、化肥、化妆品等有异味物品的房间,不能养蚕;农村老房子长时间不居住,霉味大,必须提前几天清理打扫、消毒、开窗通风,排除霉味。总之,蚕室要通风换气良好,要有窗户、窗纱、门帘纱,同时要无异味、无苍蝇。可以直接在水泥地板上养蚕,但不能直接在土地上养蚕,需要铺花篷布。盛装桑叶用的化肥、饲料等包装袋必须清洗干净,最好再用1%漂白粉水溶液或者2%石灰水泡洗、晒干,确保其无异味。
1.2 清洗
蚕室、蚕具打扫干净后,用清水冲洗、太阳暴晒消毒。蚕室、蚕具缝隙中残留的蚕沙、病死蚕、浮丝等要注意清除干净,清除蚕病隐患。
1.3 粉刷
对蚕室、蔟室的墙壁、顶棚经扫洗干净后,用20%石灰浆加入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28%漂白粉0.5 kg 兑水12.5 kg+2.5 kg石灰粉)全面粉刷,可使蚕室洁白漂亮,杀灭病源物。也可用6%~10%的石灰浆喷刷墙壁、地板,达到杀灭、封闭、固定病原物的目的[1-3]。
1.4 浸泡
对于体积较小的蚕网、花篷布等,按照28%漂白粉0.5 kg 兑水12.5 kg 的比例配制消毒液,在消毒池中浸泡6 h以上,捞出晾晒。
1.5 消毒
蚕具等放入蚕室前,先用2%~5%石灰水浑浊液(新鲜石灰2.0~5.0 kg兑水50.0 kg)消毒:石灰水浑浊液对血液性脓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的病毒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喷洒消毒和浸渍消毒均可,需保持湿润0.5 h 以上[4-5]。再用含有效成分氯1%的漂白粉澄清水溶液消毒,(含氯28%漂白粉0.5 kg兑水12.5 kg),充分搅拌溶解、澄清后,用澄清液对蚕室墙、地面、蚕具、蚕簸喷雾消毒,以呛鼻子为准,关闭门窗闷12 h,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 h,漂白粉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原虫病的病原体有杀灭作用。最后用毒消散(用药量标准为4 g/m3)倒入小铁锅炉中加温熏蒸消毒:毒消散倒入小铁锅,把蚕具等所有用具放在蚕室内,关闭门窗,在24 ℃室温下用铁锅加温熏蒸消毒5 h后开窗通风,排除药味。
2 蚕农药中毒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①夏秋季正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也是苍蝇、蚊子等害虫危害的高峰期。农药不仅影响桑叶质量,而且会导致蚕中毒。桑叶要先试后喂,确认无毒后再采叶喂蚕。另外,夏秋季也是桑园病虫害发生高峰期,要划片轮防轮治,谨慎用药,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
②夏秋季温度较高,病菌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贮桑池每个龄期均需消毒一次,不可喂过夜桑叶。
③蚕室及附近不能使用蚊香、灭害灵等灭蚊灭虫剂。
2.2 蚕中毒后防治措施
迅速查明中毒原因,通风换气,把中毒蚕放在通风处,停喂疑似污染桑叶,蚕座撒石灰隔离,加网换新鲜嫩桑叶喂蚕,除沙换床;轻微中毒可清水冲洗;有机磷、菊酯类农药中毒可用阿托品1 片兑水0.5 kg 喷桑叶5.0 kg喂蚕。
3 极端天气应对措施
3.1 低温阴雨
①低温阴雨环境下,蚕易感染僵病,要增加防僵粉或多聚甲醛粉使用次数。②蚕室地面、给桑前蚕体蚕座,早晚撒生石灰消毒、干燥。③勤除沙,防止蚕座潮湿。④桑叶晾干再喂,不喂湿叶,少量多次给桑,不堆积残桑,防止蚕座潮湿,不用或少用水剂药物添食。⑤提升蚕室温度,适当通风排湿。
3.2 高温干旱
①蚕室遮阴,门窗挂草帘挂湿帘降温,蚕室用电风扇和放凉水降温。②早晚气温低时,打开门窗通风降温,白天关闭向阳窗户,打开向阴窗户。正午太阳直射气温高,酌情关闭门窗。③室内墙壁、地面喷水降温。结合中午喂药,对桑叶适量喷洒药水。④增加给桑次数,少量多次给桑,防止桑叶失去水分干枯,争取鲜叶喂蚕。白天温度高,蚕食欲差,适当少给桑;晚上凉爽,蚕食欲强,适当多给桑。
3.3 高温多湿
①蚕室遮阴,门窗挂草帘,电风扇吹走道,增加蚕室空气流通,不能直吹蚕座蚕体。②白天关闭向阳窗户,打开向阴窗户,早晚气温低打开门窗通风降温,正午太阳直射气温度高,酌情关闭门窗。③蚕室地面、给桑前蚕体蚕座,早晚撒生石灰,消毒干燥。④勤除沙,防止蚕座潮湿。⑤增加给桑次数,少量多次给桑,不喂湿叶。白天温度高,蚕食欲差,适当少给桑,晚上凉爽,食欲强,适当多给桑。
4 蚕体及蚕桑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蚕体病虫害防治措施
为有效防治真菌类病害,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为防治僵病,要用多聚甲醛粉消毒,自制防僵粉消毒预防。为防治细菌类病害,晴天中午喂食红霉素(药液浓度100 mg/L)或氯霉素或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浓度100~150 mg/kg)等。为防治蝇蛆病,应确保窗户、门有窗纱,并喂食灭蚕蝇。
4.2 不同季节桑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4.2.1 冬季防治。冬季通过整形修剪、清洁桑园、摘茧采卵、施肥冬翻等各种手段破坏病虫害的越冬生存环境,有效降低害虫的越冬基数,减轻来年桑园病虫危害程度。桑螟重发地要加强对环境中蛰伏老熟幼虫茧囊的清扫。
4.2.2 早春防治。桑树发芽前后,用24%桑虫清1 500倍液或40%桑宝1 500倍液防治桑尺蠖、桑毛虫、桑虱等。发生桑赤锈病的桑园,喷洒25%粉锈宁1 000倍液。
4.2.3 夏秋防治。夏、秋季是桑园多种害虫相继严重危害的时期,又是连续多次养蚕、决定全年蚕茧产量和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时期,桑园治虫与养蚕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确保养蚕安全,应根据蚕期布局合理选择适用农药进行针对性局部防治或划片轮治。金龟子等害虫可在桑园周围采用诱虫灯诱杀,蚜虫可在桑园周围采用黄板诱杀。
4.2.4 晚秋防治。最后一茬晚秋蚕上蔟后,害虫进入越冬状态前,用20%杀灭菊酯乳油6 000 倍液喷雾防治。菊酯类农药在其他时间一律禁止使用,以防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
4.3 常见桑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4.3.1 桑树病毒病(桑树萎缩病)。病毒病可使桑芽花叶、黄化、萎缩、变小和簇生。为有效防治病毒病,一是需要强化桑苗检疫,严禁带病调苗,要从无病基地调苗。二是选栽抗病品种,如农桑14 号、育7-11、强桑1 号等。三是加强中耕除草、施肥浇水,增施氮磷钾含量各15%(总养分4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病株可另外用海藻酸有机水溶肥料兑水稀释200 倍,每株浇灌稀释后肥水10 kg。四是修枝打杈,先打好株,再打病株,病枝叶在远离桑园沟内深埋。五是挖除病株后,树坑用生石灰撒施消毒,病枝叶及病株在远离桑园的沟内深埋。六是防治蚜虫、红蜘蛛、飞虱与防治病毒病相结合,按照药剂说明书稀释比例,采用氨基寡糖素+溴氰菊酯或盐酸吗啉胍(病毒灵)+溴氰菊酯喷雾防治。喷雾后15 d,桑叶到达间隔期再试养蚕。
4.3.2 桑树根结线虫病。①培育无病苗木。选择在前茬作物为非感病作物的田块育苗,烟草、辣椒、番茄等茄果类作物栽培不能培育桑苗。避免长年连作桑苗,应尽量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如小麦、玉米、水稻等。起苗时仔细检查,剔除病苗,将发病桑苗集中烧毁或者在远离桑园的地势低洼处深埋1 m 以上,埋的太浅易被雨水冲出传播危害。②加强苗木检疫。不要在病区调运桑苗,调运时要仔细检查桑苗根部有无根结线虫根瘤,一旦发现,要及时焚烧,或者及时在远离桑园的地势低洼处深埋1 m以上。③深耕土地,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抑制线虫发生,减轻危害程度。④对零星发生的病株应及早挖除,病根要尽量挖净,挖去病土、更换好土。⑤对发病桑树,用80%二氯异丙醚乳油在病树四周挖穴,每穴灌药5~8 mL,施药后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