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审计对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意义与强化举措
2021-12-04滕飞
滕 飞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农村经营服务中心,山东 沂水 2764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加强发展农业经济,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管控农村各项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依据和手段,应受到重视,并通过这个有力抓手来推动农村经济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1 农村财务审计概述
农村财务审计,是对农村生产经营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理和有效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农村财务审计职能主要如下:依据有关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查处经济活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通过审查财务收支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通过审计、检查,研究经营管理状况、影响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提出改进建议;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进行审计,并就其真实性与正确性给予评价[1]。
2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推动农村财务公开,构建良好的干群关系
为进一步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定期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并定期公布农村财务审计结果,加强群众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使农村财务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公开。如此一来,能有效避免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保护农村公共财产,有利于村民与村干部良好关系的构建。
2.2 有利于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日常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各种规章条例来进行记账和报账。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而且有利于完善农村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促进财务管理人员增强专业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2]。
2.3 有利于合理使用农村集体资金
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能帮助农村财务部门与村干部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本村的财务状况,使村干部能对公共财产进行合理分配和规范使用。通过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使各项经济活动直观地呈现在群众面前,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调动了群众参与财务监督管理的积极性,进而主动配合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审计主体混乱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的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财务审计主体混乱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其原因在于很多机构或组织都会参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如乡镇政府、农经站及农村理财小组等。
3.2 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差
由上文可知,农村财务审计主体较为混乱,具体哪个机构或组织开展相应的财务审计工作并对最终的财务审计结果负责,并没有相关规章制度予以明确。同时,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日常开展过程中,往往受乡政府的干预较多,使得财务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很多重要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3]。
3.3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财务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的人员专业能力明显不足,甚至未能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通常,财务审计工作在不同主体的参与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不够规范,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大部分参与财务审计工作的人员是以往财务部门的从业者,这些人员掌握的财务知识有限,对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不够了解。正因为如此,导致农村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
3.4 财务审计信息不公开透明
财务审计是一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审查、评价的经济监督手段。财务审计机构或组织充当的是代理人的角色,其行为需要对所在地区的所有村民负责。所以,最终的财务审计结果应面向全体村民进行公示,以便村民可以了解具体情况。但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农村财务审计信息并未公开,或者透明度不足。如此一来,村民难以有效了解村集体的财务情况。
4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举措
4.1 完善财务审计制度
完善的财务制度是各项财务工作合理、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财务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与地方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4]。在公共财产的管理上,应设立公开制度,如开设公共账户,每月的收支明细除了在村委会公示外,还要以短信、微信等形式告知每一户,以便让每一个村民都能成为管理者和监督者。在对公共财产进行买卖决策时,需进行公众投票,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尊重群众意见,避免独断专行情况的发生。
就财务审计工作来说,同样需要遵循全员参与和全民监督的原则,并设立相应的村级大会制度,邀请各村民代表参会,听取审计工作报告。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规范开展,还需聘请第三方审计人员参会,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以此来共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此外,需要明确划分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以便其能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同时,应针对财务人员开展现金管理、合同风险、债权转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一旦工作中出现错误或问题,应启动应急方案及时止损,并进行追责处理。这样财务审计人员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4.2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监督核查
要想有效提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核查。一方面,应对财务审计的主体进行制度上的明确,以便妥善解决当前存在的审计主体混乱问题。同时,需要设立专门的财务审计部门,或者指定具体机构或组织完成。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地区财务审计工作,政府应加大监督核查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审计工作能有序、规范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水平。
4.3 建立高质量审计人才队伍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因此,村组织及乡政府应认识到专业人才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引进力度。一是针对现有的财务审计人员,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以胜任当前岗位;二是地方政府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新农村建设,为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财务审计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水平。
4.4 提高农村财务审计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前期决策、中期执行、末期核算检验及全程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三资”管理为例,如果仅依靠人工对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整理,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纰漏。而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不仅能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显著提高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在审计方面,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可采用信息化手段,以阶段性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公示,人员发生变动时,需要对工作交接情况进行审查[5]。如果工作人员之前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则个人的工作进度、工作情况都能在系统中查询出来,将其与纸质工作报告进行核对,可充分了解交接的具体内容,以便新继任的工作人员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
在监督方面,除了设立电子屏公式,还可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定期将工作进展和成果上传至公众号,以便村民查阅。另外,需要在公众号上增设意见反馈功能。这样一来,村民足不出户就可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反映给工作人员,从而使村民和村干部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增强。
5 结语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农村集体资金的合理使用、良好干群关系的构建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方政府及村级组织应高度重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监督核查、建立高质量审计人才队伍等手段予以有效解决,以此来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从而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