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论治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探讨
2021-12-04查青山郑欣杰吕玉琴邢云斐谷凌云
查青山,郑欣杰,吕玉琴,邢云斐,谷凌云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100)
肉芽肿性乳腺炎(GM),1972年Kessler首次报道,是一种良性病变[1],占良性乳腺疾病的1.8%[2],其典型病理特征是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形成[2]。有学者[3-6]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乳房创伤、棒状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本病通常发生在生育期女性,尤其是妊娠后5年内高发[7]。本病程较长,目前多以手术、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抗分枝杆菌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单纯西医治疗,毒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且手术治疗会影响乳房美观,被称为“顽疾”。笔者传承房定亚教授“热毒伤络”的学术思想,从“毒”论治,采用内服和外敷辨证治疗,善用四妙勇安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1 “热毒伤络”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机关键
房定亚教授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基础上突破“风寒湿致痹”的传统理论,1984年率先提出“毒热致痹”的观点,认为“热毒”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络脉损伤”是风湿免疫病的病理基础,强调“热毒伤络”是风湿病的病机关键,确立了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的治疗方法,以四妙勇安汤化裁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肉芽肿性乳腺炎,古籍未有明确记载,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将其归属于“乳痈”“粉刺样乳痈”“乳漏”等范畴。《黄帝内经》指出:“乳房属胃”,《素问·经脉别论》认为“女子乳头属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有关乳痈记载,多因胃火所致。《外证医案汇编》曰:“乳症,皆云肝脾郁结、胃气壅滞”。《外科集验方·乳痈论》载:“夫乳痛者,内攻毒气,外感风邪……乳汁宿留,久而不散结成痈疽”。从乳房与经络关系看乳房与乳头分属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故乳腺疾患与肝、胃有关。从古文献记载看,其病因病机概括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乳汁郁积,或乳头先天畸形,或哺乳方法不当,或断乳不当,乳络阻塞结块而致瘀,瘀滞不通,郁久化热酿脓,肝经阻滞、瘀热互结而成痈;二是肝郁胃热,肝郁则脾虚,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日久化热,痰热互结;痰热互结于肝、胃经,使乳络闭阻不畅,化热成痈;三是感受外邪,或感受风寒,寒凝阻络;或是婴儿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使乳络瘀滞不通,或寒凝互结郁久化热,或热瘀互结均可成痈;四是失治误治,助火生毒。故“痰”“瘀”“寒凝”对人体都是“毒”,且易化热。所以,不论外感和内生之毒或失治、误治助火生毒,“热毒”都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热毒”邪浸淫肌肉皮肤导致乳房经络受损,邪客脉络,致脉络瘀阻影响气血运行甚或郁久化热肉腐成脓,形成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的结构和分布与中医络脉亦有相似之处,乳腺小叶、结缔组织及导管等就相当于乳腺的“络”。而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理[2]证实损伤的恰恰是乳腺的“络”。另一方面,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的观点。迁延难愈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之一,也正是“久病入络”的体现。因此,“乳络损伤”是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病理基础。
综上两点,“热毒”是该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乳络损伤”是该病中医病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热毒伤络”亦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机关键。
肉芽肿性乳腺炎虽与风湿免疫性疾病不同,症状各异,但“热毒”和“络脉损伤”均是它们病因病机的关键,“热毒伤络”是它们相同的的病理基础。这也恰是对房教授“热毒伤络”学术思想的继承和拓展。因此针对同样“热毒伤络”的病机,我们采取“异病同治”法,用四妙勇安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治则治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在临床上可见初、中、后3期,各期具体用药有所侧重。发病初期表现以结节或肿块为主,重在疏肝解郁、温通消散、化痰散结解毒;中期郁久化热,肉腐成脓,清热解毒为要,孤立热邪,使热毒与血液不得相博为害使肉腐为脓。后期补益气血、托里解毒为主。基于“热毒伤络”的病机,笔者善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清热解毒,调节免疫收到较好效果,也谓中医异病同治。四妙勇安汤实为古人治疗热毒型脱骨疽的名方,清朝鲍相敖《验方新编》记载全方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等组成,其组方严谨,配伍独特,金银花性寒入心经,擅于清热解毒,重用之,乃主药;当归养血化瘀,玄参滋阴清热,甘草解百毒,助银花清解之力。四药合用,既清热解毒,又活血散瘀,是谨守病机灵活施治热毒的代表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8],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而且研究表明[9]复方配伍可明显促进活性成分的吸收,进而更好地发挥上述作用。而现代医学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的认识,更多认可的是自身免疫性反应所致的炎症[10-13],恰是四妙勇安汤对其疗效显著的原因。
2.1 初期——肿块型初期,乳房局部肿痛,皮色正常或者稍红,皮肤不热或者微热,哺乳期妇女常见乳头皲裂,或伴有乳汁排泄不畅或结块。或伴全身不适,舌淡苔白厚腻等证候,多数服抗菌素无明显效果,治以疏肝解郁、温通消散、化痰散结解毒为主。“消、托、补”是中医外科治疗总则,《疡科纲要》中“治痈之要”:“未成者必其消,治之于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于无行”,故以消法为首要大法。本期治疗应以通为顺,以消为贵,笔者内治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多选用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柴胡、黄芩、赤芍、法半夏、山慈菇、胆南星等使毒散乳通,肿块消散。但要注意清热解毒不能直折其势,要给热毒以出路。《黄帝内经》曰“火郁发之”,用清热解毒兼有透发之功的药物,可以发散郁结在体内的火热之邪,使其从外解,有助于热毒的祛除。所以要注意使用少量温散药,如麻黄6 g、白芥子6 g,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白芥子辛温通散,擅消皮里膜外之痰,使乳腺疾病消散于无形,阻止化热成脓。外治可以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同时配合如意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以消肿止痛。
2.2 中期——成脓型中期患乳腺肿块逐渐增大,胀痛加重,皮肤欣红灼热,如进一步发展,乳房肿块中央逐渐变软,按之中软应指,跳痛剧烈。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发热等,以内外治结合,内治以清热解毒、疏通乳络,消痰散瘀、托里透脓为主,笔者仍用四妙勇安汤合透脓散随证加减治疗。多选用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芪、穿山甲、路路通、皂角刺、白芷、冬瓜子、川芎等使热毒清解,脓毒排出。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重用清热解毒,抑制脓毒扩散;穿山甲、路路通、皂角刺促进脓腐排出,脓腐去则新肉得生,可缩短脓肿期的病程,白芷、冬瓜子消肿排脓,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黄芪健脾益气、托毒外出,诸药协同以发挥清热解毒、托毒溃脓之力。外治,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排脓。
2.3 后期—恢复型 此期乳房肿块脓液脓液成熟,破溃出脓。若排脓不畅,则肿势不消,疼痛不减,可能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久治不愈。临床中,尤其发病初期过多使用抗生素等,更易出现疮周肿势难消、经久不愈的证候,古人云“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以温药去瘀,乃能治积久之瘀”。内治重点为扶助正气、补益气血、托里解毒。笔者以四妙勇安汤为基础加味,金银花、白芷、连翘以解毒排脓;人参、黄芪、生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以益气分;当归、川芎、赤芍等以滋血分。诸药共奏补益气血、托里解毒,攻补兼施,相得益彰。外治则切开排脓后,用药线插入切口内引流,切口周围用如意金黄散外敷,脓净后,调整用生肌散收口。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26岁,未婚,2019年8月25日初诊。患者主诉右乳肿痛1月余。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乳疼痛,可触及肿块、局部皮肤发红,遂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菌素和甲硝唑等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且右乳房疼痛红肿加重,肿块变大,于8月19日来本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经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穿刺活检及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因脓肿不多,建议中医治疗,遂就诊于本科门诊。刻下症:右乳局部红肿疼痛,以胀痛为主,皮肤发红伴灼热感,无恶寒发热,平素性格急躁易怒,寐欠安,小便黄赤,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查体:双乳头凹陷,右乳晕及右乳下方可触及约5 cm×6 cm大小肿块,整体质硬,不规则,边界不清,触压痛,肿块表面多处触之发软伴波动,最大者约1.0 cm×1.0 cm大小,穿刺口有少许淡黄色质稀脓液渗出。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泌乳素45 ng/mL;乳腺MRI(2019年8月22日)示:右乳下方及外下方多发炎症伴脓肿形成,累及3/4象限及乳腺后间隙。穿刺活检病理(2019年8月24日)示:乳腺组织伴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并见嗜酸性粒细胞及多核细胞,形成肉芽肿样结构。细菌培养(2019年8月24日):无细菌生长。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西医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诊断:乳痈。中医内治以清热解毒、舒肝活血、祛痰散结为主,方拟四妙勇安汤加减。处方:金银花30 g,玄参 30 g,当归 20 g,甘草 10 g,连翘 15 g,醋柴胡10 g,黄芩15 g,皂角刺10 g,炒白芥子6 g,川芎10 g,麻黄6 g,水煎服14剂,破溃处配合换药,未溃破处外敷如意金黄散。嘱患者饮食清淡,多饮水,注意休息。
9月9日2诊:患者肿消痛减,肿块顶软伴波动范围缩小,穿刺口仍有黄色渗出,在原方基础上去麻黄、醋柴胡、黄芩,加黄芪30 g,丹参15 g,白术15 g继服14剂,继续外敷换药。9月23日3诊:右乳肿块变小变软,穿刺口渗出减少,月经后期40 d未潮,上方中加益母草20 g,醋香附10 g,7剂,余同前。9月30日4诊:月经于9月27日来潮,量少,右乳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穿刺口无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香附及益母草,中药守方。10月11日5诊:右乳肿块基本消失,质软均匀,穿刺口愈合,效不改方,继服28剂,继续配合如意金黄散膏外敷。11月8日五诊:患者右乳肿痛消失,余无不适。体查:右乳扪及增厚组织,质稍硬,未扪及明显肿块。复查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组织增生,右乳下象限低回声区,考虑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后改变。随访至今,未复发。
综上所述,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乳腺小叶内微小脓肿此起彼伏或破溃,或迁延不愈形成肿块。古籍及现代专著对本病记载较少。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虽无统一共识,但普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10~13]。中医角度,肉芽肿性乳腺炎“热毒伤络”的机理贯穿于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与热毒型脱骨疽、风湿免疫性疾病等的机理有相同之处,故均可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正如房定亚教授[14]说:“外感和内生之毒,最终成为热毒,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清热解毒,调节免疫可收到较好效果,也谓中医异病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