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外科设备进展介绍

2021-12-04李家轩李良波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电刀氩气双极

李家轩,李良波,刘 辉,钱 琨,刘 斌

爱尔博(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 200336

自从1923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刀Erbotherm 900HC 诞生开始,电外科设备(一般简称为电刀,electrosurgery unit,ESU)迅速商品化并成为了外科手术中应用最广、使用价值最高的设备[1],目前最常用的电外科设备包括高频电刀(high-frequency electric knife,HFEK)、氩等离子凝固器(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双极血管封闭器(bipolar vessel seal technology,BVST)等[2]。现在就电外科设备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

1 高频电刀

18 世纪初,临床医师开始逐步使用电科学,Goldwyn 将电刀出现前的电医学技术发展分成三个时代[3]:第一个时代的时间表并不明确,它主要特点是发现和使用静电。到1786年Luigi Galvani偶然发现“电镀”,从而开创第二时代,“电生理学”在这一时代诞生,第三时代则开始于1831 年Faraday(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医疗技术逐步发展,并于19世纪初逐步实现了电子化[4],当时的法国人Joseph Rivered 在使用发电机电流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时候,火花电弧凝固了患者皮肤的病损,受此启发,他尝试使用这种电弧电流治疗皮肤溃疡,这是有记录以来首例高频电流手术[5]。随后在对口腔、膀胱血管瘤、皮肤病损等疾病的治疗中,电流的使用被逐步认可。1923 年,德国人Christian Erbe 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火花塞放电式电刀,但当时并未直接用于人体手术。1926 年,美国人Harvey Cushing 使用William Bovie 制造的电刀进行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外科手术,并以此正式宣告电外科时代的到来[6]。

早期电刀多为火花塞放电型[7],他是靠电容、电感和一对距离可以调节的火花电极,通过交流电压的升压方式产生电弧火花,这样输出的是全频波电流(从超高到超低频的所有频率),很容易伤害患者和医师。后来逐渐被产生高频正弦波电流的半导体技术高频电刀取代。由于早期高频电刀一般被设计为等阻抗输出,当组织受到电刀影响,电阻变大时,切割功率就会发生改变。手术中电刀功率一般由医师根据经验设定,输出功率往往高于实际需求,过高的电流密度可造成不必要的电损伤。为此,德国人Helmut Erbe在1992 年制造出了ICC 系列电刀(intelligent cut coagulation,ICC),在手术中,这种自调节式电刀能够智能调节切割和电凝功率,当术中组织电阻发生变化时会相应调节功率以减少热损伤,对于不同的组织血管,都能提供可靠的智能保护。

之后历经了长年的发展,电外科主机由火花塞放电变为晶体管和MOS 管控制放电,高性能单片机又大大提升了电刀主机功率的精确控制。而到了现在,电外科设备越来越向专用化发展,即针对不同需求制造不同刀头,例如妇科LEEP 刀、泌尿外科膀胱电切刀等。

无论高频电刀如何发展,其原理依然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火花热能熔化细胞进行工作的。当设备电极接触人体,产生电火花流经组织,在接触点产生高热引起细胞的分离和凝固。而通过改变电流输出的波形和强度,可以实现对组织不同的外科效果,例如ERBE 公司的VIO3 主机就提供19 种模式,应对内镜、开放手术、血管封闭、边切边凝等不同的需求。从电流路径的回路上来划分,电外科设备可以分成双极和单极两个大类,单极模式电路回路由电刀主机、电极、人体和中性电极组成,在手术时,电流由电极流经伤口、人体,由中性电极返回主机,一般输出功率更大,损伤更大,但操纵性较好。双极模式则只由主机、两个手术电极(通常是双极的两个尖端)及电极间的组织构成回路。双极电极电流流经的人体区域较少,不容易造成神经反射、发热等问题,多用于神经科、眼外科等精细手术。

2 氩等离子凝固器

经由高频高压电流电离惰性气体,使惰性气体等离子化,电流即可顺等离子体流至组织进行工作,这就是等离子凝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氩气等离子凝固器,在进行相关操作时,由于外周氩气隔离了周围的氧气,大幅降低氧化反应,组织碳化轻并且愈合快,而由于电能集中,转换成无效热能减少,切割时冒烟较少,电效率也较普通电刀高。手术中,电流通过氩等离子以高密度电弧形态均匀的传递到创面进行止血,并自动分布到阻抗较低的出血或未充分凝血的创面上,凝血深度较稳定。非接触式氩等离子凝固器的主要优点有:(1)不接触创面,不会发生电极粘连;(2)凝血深度稳定,产生焦痂均匀,不易烧穿组织;(3)防止碳化,愈合更快;(4)无烟,视野清楚;⑤适用于大面积渗血及血管丰富组织脏器表面出血的止血[7]。除直接使用非接触式氩气等离子进行工作外,Erbe 公司还推出了“氩气辅助电切”,以氩气辅助常规电刀进行手术中的电切凝过程,这种方式不仅具有氩等离子凝固器的优点,也因为使用常规电刀降低了手术复杂程度,对于出血点的止血效果亦有提升。

研究已经证明,氩等离子凝固在开放性手术中,能明显降低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8-9],由于氩等离子凝固对于大范围黏膜的止血特效、损伤小等特点,在应用上已经扩大到、消化、呼吸内镜等腔道内镜治疗中。

3 双极血管封闭器

双极血管封闭器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电外科设备。其原理是借助两电极之间的物理性压迫和电能影响,使电极间所夹持组织发生蛋白变性,从而封闭血管[10],目前外科手术中多用于中、小脉管较多的组织如肝叶、肺叶、子宫韧带的分离等操作。德国ERBE、美国Covidien、日本Olympus 等公司均有双极血管封闭产品。其中ERBE 公司生产的百克钳(BiClamp)、Covidien 公司生产的Ligasure 均已通过FDA 认证,最大可安全闭合直径7 mm 的动脉血管。他们均可以通过检测电极间夹持组织的电阻变化,以主机调控输出电流功率,最终被封闭的血管可以抵抗的冲击力达到正常值的3 倍以上。此外,超声刀血管封闭系统也被广泛使用,它通过机械震动来封闭血管组织,可安全对直径3 mm的血管进行凝固和切断[11]。

4 电外科工作站

现代手术对于器械的需求催生了一种新型的模块化电外科设备:电外科工作站,这是一种集合了多种电外科器械,并运用微电子处理器和传感技术将各种电切、电凝、氩等离子凝固等集成于一体,可作为基本的电外科设备,也可根据需求配置不同的电外科模块,以满足不同专业外科的需要,如德国ERBE 公司的VIO 电外科工作站,同时可在单双电极、大血管闭合、氩等离子凝固、水刀等功能进行选择搭配,以满足专科手术的需求。

5 讨论

目前电外科设备的发展趋势为:(1)智能化尽可能的提升组织的感应能力,自适应调节调节输出频率,减少额外的损伤,如ERBE 公司的VIO3 电外科工作站,已经具有每秒钟2500 万次的检测频率。(2)整体化尽量将所需功能整合到同一台主机中,方便术中使用和管理。(3)稳定化极板检测、系统自检、瞬间放电等新技术被研制,机器运行的安全和稳定被进一步强化。电外科设备在组织切割和血管闭合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优化,可能会出现成功的软组织和血管缝合[12-13],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应用发展空间,随着切割和止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未来电外科设备必将被运用到更多种类的手术之中。

猜你喜欢

电刀氩气双极
双极直觉模糊超图*
示范快堆主容器内氩气空间数值模拟
企业车间氩气泄漏模拟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氩气的纯化方法及纯化装置
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的护理
高频电刀在犬瞬膜外翻手术中的运用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