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途径研究

2021-12-03关静周树堂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焦作思政红色

关静 周树堂

摘要:思政课程是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政治立场的坚定,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思政课中有机融入独具地域特色的党的革命精神的地域红色文化,发挥第二课堂文化育人功能,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域;红色文化;思政课程;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中一部分就是红色地域文化。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思政课堂,开展革命精神传承,对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时代新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地域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

这里采用的是广义的地域文化,指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们,在相同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形式上表现为诸如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等这类遗址遗迹物质文化,在思想与制度文化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地域不同,居民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不同、话语逻辑和一日三餐不同、礼仪内容和风俗习惯不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也不一样。相同地域文化之所以具有传承性,是因为它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相对稳定,使“地域文化在发展中表现较强的形态上的稳定性、历史发展上的传承性和文化外观上的独特性”。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

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红色文化包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于奋斗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经过流血牺牲和革命斗爭得来的极具民族特点以及时代特征的先进的意识形态,体现的是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坚定的民族信仰,形成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包含实体和精神两个层面。通过战争遗址、历史遗存、革命理论和先烈事迹呈现出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实践中,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在内涵和外延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超越了本原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之,红色文化遗产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精神财富。

二、地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意义

知识和技能在“教人作为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这个教育核心理念下才能为人所用。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的坎坷,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永葆红色的遗传密码,志士仁人手挽手肩并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是我们坚守信念、武装头脑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思政课要充分汲取红色文化中的鲜活素材和丰富资源,提升育人实效,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爱国之志,弘扬时代旋律,将21世纪的大学生塑造成可担大任的国家栋梁之才,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能够坦然接受学习和生活的考验与磨练。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处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焦作高校也不例外,处在山水城市兼具红色文化区域之中,这些特定的区域文化由于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置身于其中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教育上的方便,成为一种极具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焦作高校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要培养同学们对本地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要以焦作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为抓手,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学们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实地实景感知红色精神的由来,对当地社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养,以自豪的心态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发展。地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增进师生关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焦作红色文化资源

山水之城焦作,红色资源丰富,革命老区和红色老区遍布在6个县(市)的52个乡镇,划入河南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片区就有 9个县市区,由焦作市公布的首批红色资源旅游访问点就有50个。焦作这些红色文化包涵不同的层次具有深刻的内涵,包含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勇于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焦作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持续继承并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优良传统及民族精神,期间有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不断凝练升华的精神品质。在思政课程中开展党性教育的实景课堂,让党员走进焦作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有焦作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除此之外,焦作红色教育资源还有“焦作西柏坡”十二会村、红色宣誓广场、青天河精神纪念馆、宋学义故居、一机部博爱“五.七”干校旧址、靳家岭知青村、沁阳革命史迹陈列馆、西滑封精神展览馆、人民胜利渠渠首等。这些红色教育基地遍布在焦作市区及乡镇村落,其中九纵纪念广场以及村史馆等现场教学场馆在苏家作乡寨卜昌村;青天河精神纪念馆在博爱县青天河景区内;靳家岭知青村主要建筑物包括知青门楼、知青食堂、知青宿舍、知青文化展示馆和石碾、石磨、望远亭等文化元素小景,在青天河靳家岭游览区的长岭林区内;许湾村是一个传统的古村落,位于博爱县 许良镇西北山区的丹河峡谷之中;位于博爱县博爱农场的一机部 “五.七”干校旧址;沁阳市宋学义故居位于王曲乡孔村;常平阻击战遗址及抗日将士墓群位于常平乡常平;武陟县的人民胜利渠渠首,位于武陟县嘉应观乡秦厂村;詹店镇何营村何瑭家风家训;干沟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孟州市。将这种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程,通过课堂讲解和实地践行,使当代大学生在与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对话中 ,感受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现代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途径

(一)源头上把控,增强教师队伍红色文化素质

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提升思政教师队伍自身的红色文化素质是最为关键的路径。对于红色文化教育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进步,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同时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出改革与创新。教师要利用当下时代衍生的产物、互联网多媒体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恰当的在思政课中引入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红色经典文化。高校也要对思政课教师进行适当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比如让思政课老师到河南省三大精神教育基地(焦裕禄精神基地、红旗渠精神基地和愚公移山精神基地)和焦作红色教育基地诸如“知青村”和“十二会村”等实地践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二)制度上落实,确保红色文化教育受到重视

要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和“焦作西柏坡”十二会村作为学生参观的红色教育基地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开展礼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等活动,除了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学人员的安排中考虑地域红色文化教育传承,还要构建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重视地域红色文化教育制度建设,激发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高效开展地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三)理论上讲授,把握红色教育教学原则方法

要想把焦作地区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到当地高校的思政教育,进行课堂讲授和课外倡导,让思政课中的红色文化变得“有滋有味”,让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得以真正提高,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切入点,把握融入原则和掌握教学方向,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找到焦作当地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新的打开方式。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从焦作当地传统红色文化教育中汲取精髓,以贴近时代和引领时代的视角,重温历史和讲述历史,以用活、用精、用透的新内涵方法把地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中来。无论是课堂理论讲解革命精神还是实地考察红色教育基地,思政课教师都要用自身的激情、热情和深情来吸引、打动、感染学生,用心教课以情育人,给学生上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大脑到心灵得到全方位洗礼,能够让学生心有所信、终身受益、毕生难忘。参照课时计划,在注意时间节点的情况下,每学期安排2-3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开展比较好的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参观沁阳革命史迹陈列馆、西滑封精神展览馆和宋学义故居等,以深度融入并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助力新时代思政课更好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实践上落实,接受红色教育革命精神洗礼

在思政课程授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以地域红色文化为切入点,针对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先辈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而有效地增强他们自身的当代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组织学生到青天河精神纪念馆和人民胜利渠参观,通过拜访革命先辈和沟通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先辈们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红色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层次,达到加强教育效果。红色文化的核心元素在于红色精神,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性活动是重要的途径。例如在五四青年节,组织大学生到靳家岭知青村参观,让大学生通过参观走访和聆听,体会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日常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好继承前辈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比如,周末文化广场,组织歌唱中国共产党系列晚会,让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探索制作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魅力;春游秋游时节,组织学生到常平阻击战遗址和干沟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那种为保卫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毫不畏惧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兰芝.上海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4).

[2]刘春颖.用地域文化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刍议——以江苏南京人文精神为例[J]. 黑龙江史志,2014 ( 7) .

[3]中國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13]邢大海 岳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J].山西青年,2019(8).

[5]刘国瑜.河南红色文化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6]王欣 王志伟.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教学改革,2020(3).

[7]刘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5).

[8]熊荣元.试析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在高校“三生教育”中 的特殊作用[J].文山学院学报,2010(3).

[9]黄艳.依托地域文化加强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以安阳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10]李春灿.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以河南省地域红色文化的融入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11]肖灵.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2]刘宗涛 王亚萍.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途径探析[J].智库时代,2020(03).

项目基金:河南理工大学202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思政课中河南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入途径研究”(SKSZYB21-03)。

作者简介:关静(1982.0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焦作思政红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焦作市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