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分析
2021-12-03陈义斌
陈义斌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之中最叛逆的时期,他们的心智发展逐渐成熟,但又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误导,也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动。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生在初中生身上的意外事故、负面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做好网络流行元素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结合,就是为了与时俱进,发挥教育职能,引导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流行元素;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要性;融入路径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和不断深化,初中生法制意识建设和教学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仍然需要不断深化。当前很多学校执行传统教育模式,学校在知识学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和道德建设收效甚微,教学处在停滞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依据新课标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思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法、懂法、守法。
1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性
1.1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适应教学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和特点,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新型数字学校的出现,不仅能对教师和学生网络中的活动进行引导和支持,而且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灵活、便捷、快速地组织服务提供者。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体现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投影设备、一体机、平板等信息化设备走入各类中小学校,促进全世界的教育资源相互共享。在教学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保证下,学生能自主运用信息化设备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资源搜索,接触许多最新的网络流行元素。教学信息化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网络突破了过去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社会实践等方式接触新事物的限制,这意味着教师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从课本、教参、实践活动中获取教学素材。
1.2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育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客观需要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是以方向性、时代性、国际性等为研制原则,倡导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涵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现代化。通过融入网络流行元素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是为契合初中生特有的时代文化特征,亦是推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客观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对学生的思想性引导,彰显人文性,贯穿着价值观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生长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土壤中,也存在于开放性的互联网交互渠道中。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引导者,必须立足于时代视野,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把握网络流行元素与学生核心素养要求间的契合点,并在网络流行元素与学生自身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联系。
2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分析
2.1培养教师时代气质,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时代精神是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创新的教师教学理念是能否将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因素。一是学校要创造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时代气质的学习交流环境。目前,中小学智慧校园进展缓慢,参与智慧校园项目的多为语文、数学、美术等与信息化教学契合度较高的学科。各类中学智慧校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纳入其中,为教师提供学习信息化设备的资源。二是教师要以学生的诉求为镜,打破“教师本位”意识。整体而言,各学科对融入网上流行元素的应用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只注重网络流行元素的输出,而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学生意愿收集和反馈功能,构建师生互动交流顺畅的平台。倾听学生的心声,在互动交流中把握学生对道德法与治课的诉求,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彻底改變安于现状的教学心态。枯燥、脱离学生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若想提升教学质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必须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运用网络手段,捕捉最新网络流行元素,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归纳。
2.2关注网络生态环境,赋予课堂时代价值
网络是当代教学的最大外在传媒环境,这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思考教学内容与传媒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传媒内容的耐受性,突出道德与法治课核心观点在网络时代的应用,提高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看待、分析网络现象。换言之,网络流行元素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绝不仅仅是为了将道德与法制课的某个课时内容讲解得更吸引学生,而是要在教学内容中积极探讨课时内容在网络时代的派生含义,激发学生在其认知情境下进行理解,以此连接经典理论与时代特征,实现道德与法制课浸润学生心灵的目的。教师要灵活运用网络语言丰富教学话语体系,改造脱离时代特征的教学用语,适当熟悉网络词汇,及时将网络正能量传达给学生。比如可借用中国好歌声中导师的点评语“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梦想呢?”等视频截图,贯穿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第二框的“梦想”;反用“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形象描述友谊原则被破坏后的状态。但是,也需要看到网络比起其他媒介更能容许每个人发声,因而网络元素大多具备异质性,其附带的价值观较为冗杂丰富。在引入网络语言时要更为慎重,教师对预期使用的网络元素需要比学生更为深入了解,才能在需要运用网络素材过渡时信手拈来不突兀。又如“王者荣耀”在学生中影响力极大,然而其作为一款网络游戏,运用不好就会喧宾夺主,引起教学方向的偏差。但若教师熟知“东皇太一”“鬼谷子”等热门游戏人物、冷门文化符号的潜在内涵,在教授“生命”“社会”等抽象概念时,更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树立更为积极的游戏观,用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游戏。
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现阶段遇到诸多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授课方法以及思路展开革新,并让初中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学习主体,教师要积极将先进的方法以及思路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上,让道德与法治课的氛围更加活跃,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网络流行元素作为现代教学资源的来源之一,创新了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兴趣,凸显了学生诉求,彰显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时代精神气质。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思想,推动将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深化,势必将成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发展创新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程丽琴.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