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磨课,专业成长必经之路

2021-12-03吴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0期
关键词:预设环节目标

吴娟

对于教师来说,经历磨课是快速升级的必然途径。磨课,一般来说都是赛课、公开课时,因为有压力,所以有动力。教师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储备教学资源和才智资源,通过对教材审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用具等等全方位的琢磨筛选,教学的专业能力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而易见地增长。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都不可能从那些四平八稳的“家常课”中获得。整个磨课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尽管有的老师特别反对磨课,认为这个过程的试讲是对试讲班级的不负责任。很理解这种声音背后是对学生浓浓的关爱,但关键在于每一次试讲,都应抱有诚挚的热情、饱满的状态去迎接每一个试讲班级的学生,从容地面对学生不同的生成情况,而不只是走流程,疲于奔讲,导致效果不好。

我自己曾多次参与公开课及省市级赛课,一段时间里磨课几乎成为“家常便饭”。现在又陪伴青年教师们赛课磨课,我觉得磨课是最现实的科研行动研究法,这个过程既有磨课时的集中研究,也有平时不可或缺的理论和基础学习,厚积方能薄发。

磨课,总的来说要经历“揣摩教材——磨教学目标——磨教学设计——磨教学语言——磨预设生成”等过程。

揣摩教材是起点。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材,清楚所有的学习内容,尤其明白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哪些是铺垫、哪些是衔接、哪些是落脚点,彻底地理解教教材。就好比我们要求学生弄清楚“出题人的意图”来做题,作为老师在背教材的时候,也要弄明白“编者的意图”。要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寻找突破口,灵活布局。总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老师要首先掌握,而且要远远超出学生所能掌握的水平,学生“知其然”,老师还要“知其所以然”。很多老师在课程设计或者课堂情景处理中出现问题,有时候并不是当时环节的问题,归根究底恰恰是对教材领悟不够,没有梳理清楚知识间的内在邏辑,或者没有找到知识背后的生活逻辑。

磨教学目标是核心。所有的教学活动内容一定要围绕核心目标展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期待的学习结果,决定了教学行为。目标清晰了,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也就纲举目张。抓住目标中的关键词,按照生活逻辑去梳理活动顺序,环节才会自然顺畅。

磨教学设计是重点。经过对教材的详细揣摩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设计往往会有自己的初步设想,此时需要广泛搜集各类时事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尤其是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的典型案例,对案例内涵的挖掘和设问的准确性是需要下特别功夫的,还有多种素材的详略使用如何得当,也是教学设计流畅性的保障。

充分占有并选取素材后,要磨活动环节。主题活动、小组合作、体验活动等等,活动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目标明确,活动内容仅仅围绕目标展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学视频截取等要深化主题活动,层层深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过程重视学生体验和参与,学生能主动分享,气氛热烈,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实现。例如,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注重使用开放式问答,层层递进,不是教师自己马上总结给出答案,而是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启迪学生感悟思考,学生讲出来的再引导深化,把课堂的时空更多的留给学生。所有的活动环节,要围绕核心目标展开,都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活动意图传递的深层意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往往会遇到各种瓶颈,此时倾听听课老师们的意见,或者是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都是非常有效的助力,毕竟磨课是一个团队活动。通过汲取和整合,汲取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和对自己教学设计有用的东西,将了解和学习到的所有资源和素材,重新整合到自己的思维框架里,进行创新。一节好课,一定是有所创新的,也许是形式的创新,也许是过程的创新,也可能是素材的创新,创新既是灵感的凸显,也是台下十年功夫,是平时的实践工作中积累和探索的呈现。

磨教学语言是保障。教学环节无缝衔接,才能使课堂呈现出整体性、流畅性,这需要课堂的过渡语自然恰当;教学过程不但能给学生以启迪,更能给听课的老师以感悟,需要教师的课堂理答得当,提示、探究、转引、延伸恰如其分,评价语精准得当,尤其以激励为主,积极赋义,正向引导。所以对教学语言的揣摩也是必不可少的功夫。

磨预设生成的统一是点睛之笔。当完成以上过程,大概就是我们在课堂上不断的演练尝试了。磨课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正因为“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所以要不断调整,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尽力统一。教师在上课时对于主题活动环节的分享和探讨,一般会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和学生可能回答答案,这就是预设。而在实际上课中,由于活动的开放性,课堂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往往存在现场生成达不到预设的现象,而有的时候学生踊跃发言的内容中,课堂不仅达到了预设目标,甚至比预设的更丰富更精彩。这个时候就对老师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老师要对学生及时的回应鼓励,使现场情感无形流淌,从而呈现出课堂生成的魅力。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磨课,最关键的是揣摩学情,试讲班级的日常课堂表现、思维程度、学生背景等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彼知己,方可使每一次试讲都有新收获。

窦桂梅老师说“你的精彩来自哪里?来自每一次的教学经历。正是我和学生的‘第一印象,让我每一次都全心投入,每一次都有所期待,每一次都有新的突破,每一次都更加精彩。”磨课中的每一节课,都是“学生的土壤和教师的阳光起了光合作用,让每一片不同的叶子闪耀生命最亮丽的足迹,让每一个不同的叶片组成了为师从教的令人激动的人生。”磨课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团队力量进行自我学习,突破单打独斗的局限,加强与同行教师的交流研讨,得以更好的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说一句:感谢磨课,痛并快乐着驶向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预设环节目标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浅析预设的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