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耳饰发展历程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021-12-03赵卓癑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耳饰耳环美学

赵卓癑,张 原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1 耳饰的历史

1.1 耳饰的背景

最初佩戴耳饰的缘由与古老的说法有关,穿耳最初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因为有些妇女不甘居守,便在耳垂穿孔并挂上耳珠,以这种方式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其本身是少数民族的风俗,后来逐渐也变成了汉族人的礼俗。

1.2 耳饰的起源

耳饰,顾名思义就是耳部的装饰。我国耳饰发展历史悠久,种类也十分丰富,可以分为耳玦、調(又称充耳)、耳珰、耳环、耳坠、丁香和耳钳等。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有在耳朵上穿孔并佩戴耳饰的习俗,甘肃天水柴家坪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人是最早在耳上有穿孔的人,距今已有5000 年历史[1]。

1.3 耳饰文化

耳饰的发展历程虽然一波三折,但是在古人的诗文里却充满对其的喜爱与溢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耳著明月珰”;罗隐在《杂咏》中所写的游春女子“金环耳际摇”都是诗文中所展示的耳饰美的盛景。古代女子的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以耳饰作为定情信物,表达着相爱之人矢志不渝的坚决之情。

2 耳饰发展的原因

随着不同时期礼制思想与社会风气的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耳饰作为一种独立的装饰物件,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形态、佩戴习俗和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时代和思想的进步是支撑耳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审美和技术的的提升则是内在因素[2]。耳饰作为首饰的一个门类,在古代具有表现社会地位、显示财富及身份的重要功能,因其破坏身体的特殊性,在我国古代首饰的发展历程中,其兴衰及种类是起伏最大的,并最具特色。

3 耳饰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

3.1 耳饰的繁荣

新石器时期,人们普遍对自然现象十分崇拜,将饰品看作为与天地通灵的象征,因此佩戴饰品十分盛行。男女均有穿耳并佩戴耳饰的习俗,耳饰的形制分为耳珰、耳玦和耳坠3 种,其中玉制饰品较为普遍[3]。进入到夏商时期后,集权政治慢慢取代神权政治,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拜逐渐转变为对君王的崇拜,因此在夏商时期佩戴耳饰出现了衰退的现象。

3.2 耳饰的衰败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以德为先,提倡“以礼制欲”,穿耳洞与人们的礼俗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人们认为“全德全形”为女性美的最高境界,同时,《孝经》中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被认为是“不孝”的表现。在礼制至上的贵族政治阶段,周代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耳饰——充耳,佩戴起来可以时刻敲打耳朵,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且具有礼仪的象征。魏晋南北朝及初唐时期,“調”被上层社会女性所接受,并成为朝服的必配之物,称为“簪珥”,到了明代仍然沿用,直到清代充耳才退出了政治舞台。自周朝开始,经历汉唐盛世直至五代,耳饰在汉族人的生活中极其罕见。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佩戴耳饰,但是与神权政治有关的耳珰、耳玦几乎销声匿迹,仅有耳饰的形制为充耳、耳坠和耳环,充耳的材质以玉石居多,耳环则为金质,耳坠以玛瑙、绿松石、琉璃及玉石等制成。

3.3 耳饰的复苏

中唐时期士大夫阶层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和掌握政权,其在不同的阶层影响下更注重世俗生活,审美追求也发生了转变,因此耳饰重新被人们接受并发扬光大。但科举制度提升了男性的地位,另外宋代所推崇的“程朱理学”在思想上和身体上对女性都有严格的束缚和约束,成为禁锢和压制女性的道德枷锁。当然,宋代耳饰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流行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开放也紧密相关,社会风气淫靡,一定程度促使女性妆饰追求矫饰[4],故此时对女性的审美追求世俗风趣的体验和享受,追求繁缛的装饰,上至宫廷贵人,下至平民女子都以穿耳洞、戴耳饰为美。耳饰的种类也逐渐丰富多为耳钉、耳环和耳坠这几种形制,材质多以黄金为主。纹样风格趋于写实,常用梅兰竹菊等纹饰追求“形外之象”,高雅纹样的平民化和宗教纹样的通俗化为此时的耳饰的纹样特征,题材及图案也都带有美好的寓意,充满生活气息,除了各类的缠枝折花、萱草藤蔓图案,还出现了各种水果造型(图1)。左图为湖州三天门南宋墓出土的梅花形耳环,梅花常常被文人雅士作为高洁、脱俗的象征。中间为江苏丹徒县蒋乔宋墓出土的莲花化生耳环,也称水晶坠仕女金耳环。右边为湖南常德桃源县宋砖室墓出土的金荔枝耳环,荔枝与“利子”的谐音,故有“吉利”之意。

图1 梅花形耳环、莲花化生金耳环和金荔枝耳环

除了植物纹饰与动物纹饰外,宋代金银饰品常用其两者进行巧妙组合(图2)。如左图为浙江临安杨岭宋墓出土的银鎏金蝶恋花耳环,整体营造出蝴蝶在花丛中嬉戏的画面。右图为湖北蕲春县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的盆莲小景金耳环,汇聚了莲花莲叶、慈姑叶、蜻蜓、鸳鸯和鲤鱼等南宋流行的元素。

图2 银鎏金蝶恋花耳环和盆莲小景金耳环

元代受异族风情的影响,没有附和汉人对玉石的崇拜,而是在耳饰上喜爱黄金制品,尤其注重宝石镶嵌,追求一种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的效果,造型和图案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对后世明清首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由于心学普及,反对宋儒的禁欲主义和满清贵族对繁文装饰的喜好,耳饰大多崇尚轻巧,盛行茄子形、葫芦形和灯笼型耳环和耳坠。在《大明会典》中耳饰的形制第一次被纳入皇家服饰制度规范,耳饰真正达到普及的时代便是明代。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一种名为“丁香”的耳饰,钉头可以镶嵌珠玉,质地以金银居多,尤其富贵人家十分普遍。

在清朝中期逐渐开始呈现满汉融合的趋势,加上西风东渐,使得清朝耳饰式样趋向繁复和多元。清代不论耳环或是耳坠皆称为“耳钳”,耳饰造型更丰富,坠饰也更复杂和有趣,皇宫嫔妃的耳饰以宝石、翡翠、珍珠和珊瑚等珍贵材质为主;民间人家的女性通常用银、铜打造。祥禽瑞兽、花果鱼虫、神话故事和吉祥符号等都是清代耳饰纹样的主题元素[5]。

4 宋代的设计思想和美学思想

宋代的器物大都质朴、典雅,没有繁复的装饰,耳饰也是如此。宋的器物更注重于“理”字,不仅反映了文艺思潮和哲学思想的变化,还受经济、民俗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却又跳脱思想的表象,更真实地体现文化的真正内涵。

4.1 宋代设计思想

4.1.1 观之以理

“观之以理”的思想来自于北宋理学家邵雍。北宋时期是文治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故而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观之以理”这一思想使得器物的设计制造越来越注重功能,摒弃了繁复无用的装饰,使器物的设计制作回归到最根本和最终的目的上,让宋代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方便。

4.1.2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宋代理学的重要思想观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道家和佛教而成。朱熹更偏向于天理人伦这方面,将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物推后到次要地位。在客观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的设计思想:宣扬禁欲主义的情感和个性,体现在耳饰设计制造上为质朴、清雅的特点。

4.1.3 制器尚象

宋代文人从对物的认识和人与物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研究,深刻地影响着宋代的造物活动。“制器尚象”是郑樵的设计造物思想,他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身体力行,提出了器物象征性的功能,既满足了礼仪社会中精神场所的需要,又满足了审美的功能,从而决定了工艺创造时象征性的造型和装饰。

4.1.4 简约平淡

宋代平淡之美成为了一代美学风格,平淡之美的意义在于反对浮夸却深有蕴味,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境界,这种风格对后代的美学思想也有着深刻影响。都市化的形态、市民化的生活也表现着观念上和实际生活中的人本性,这种社会观念的转型也从细枝末节体现着宋代简约平淡的设计造物思想。

4.2 宋代美学表现

宋代美学体现在审美趣味、生活态度上,更呈现在审美理论体系中。就美学本体论而言,人类的生活本源就是一种美学方式。宋代美学的基本形式由于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其广度和深度都史无前例,在士人美学与朝廷美学结合的同时,又与民间美学、市民美学等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雅俗一体的审美景观。

5 现代耳饰中传统元素的应用

我国古代耳饰设计元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且内涵丰富,将耳饰中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创新,将纹饰的图案色彩、内涵寓意等与工艺技巧有机结合,并广泛运用在现代耳饰设计中,使设计既有历史文化韵味,又具有时尚感,从而提升整个作品的艺术价值,创造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耳饰。

5.1 纹饰图案

纹饰图案主要有动植物纹样、人物图案、吉祥图案、文字图案和建筑造型等(图3)。这种独特而又传统的图案元素所体现出的美感被借鉴并运用在现代耳饰设计中,将古典纹饰图案拆分与现代耳饰风格进行重组,让传统文化元素更加耐人寻味。

图3 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和文字图案的耳饰

5.2 工艺技法

传统的工艺技法是首饰设计和加工的基础,也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垫脚石。在我国悠久的耳饰设计加工过程中,演变出很多经典的工艺技法,例如:花丝、烧蓝、镶嵌和雕刻等,有很多技巧在现代耳饰设计加工中仍有广泛的运用(图4)。

图4 花丝、烧蓝和镶嵌雕刻工艺的耳饰

5.3 华夏风韵

华夏风韵在现代耳饰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体现耳饰的特色,也能够给人一种极具艺术气息的传统审美感,是耳饰设计的创新思维,更是一种文化渗透。利用了华夏风韵这一特殊介质,打造出的耳饰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完美交融(图5)。

6 结语

耳饰作为首饰,起到人体美化装饰的功能,受到不同朝代审美观念的约束。耳饰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衰和转变,并与女性的地位息息相关。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饰在当今人们的装饰上举足轻重,保护这颗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更应该重视我国古代耳饰的研究,让它在现代耳饰设计中继续发展与传承。

猜你喜欢

耳饰耳环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耳环兔的四季风铃
外婆的美学
Blowwom
好看,“侏罗纪”恐龙变成耳环和项链!
花朵耳饰
华丽垂坠
线性耳饰
纯白美学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