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大党的成长逻辑、辉煌历程和鲜明优势

2021-12-03陈答才吕越颖

关键词:政党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陈答才,吕越颖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

近代以来,中国政党史上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变革,全部关联于100年以来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积极探索。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有必要将中国共产党过去的百年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理性审视,在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之中如何成长壮大、党的100年是怎样的100年以及百年大党鲜明优势的总结中,深描中国共产党的成长逻辑和实践历程,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变革的基本图景和演进轨迹,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创造辉煌的成功密码、鲜明特色和前进方向,从而为探寻党和国家进一步发展提供富足的经验素材。

一、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百年成长逻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P32-3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哪儿来”“为什么”和“到哪儿去”“做什么”的根本性问题,蕴含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基本逻辑。基于此,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与其他政党大不相同的基因密码,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关键线索。

(一)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百年大党成长的深厚根基

立党为谁?执政为谁?是政党建立和发展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规定着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政党和阶级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政党的本质,认为政党是部分人的利益和价值之集合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P411)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承担起最大范围的社会意志凝聚与表达的功能,即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构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活动与其他政党及其活动的根本区别。

始终坚持为广大人民谋幸福、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和强党的基本政治逻辑,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全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指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要“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3](P1)。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则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3](P162)。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基础,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而获得了之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内都无法获得的幸福。

1956年,在党的领导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广大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中国人民所期盼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有了坚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从而获得了其他任何一种制度下都无法获得的幸福。此后,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现代化探索失误的内部压力和敌对势力封锁包围的外部压力,为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经验。

1978年底开始,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的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不断满足了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从而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以往任何一条道路都难以获得的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包含“人民幸福”在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积极推动全面小康、反腐倡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的各项伟大事业,正在为人民创造着“生活幸福、人生出彩”的光明未来。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4](P287)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只拥有50余人的年轻小党,发展为拥有9 100多万名党员的成熟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身后站满了拥护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人民。应该说,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立场和人民观点,始终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的正确态度,始终对民心民意、人民利益进行科学表达甚至理论升华,始终积极推进人民福祉的广泛覆盖和纵深发展,始终探索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有效途径,也始终自觉将自身的奋斗过程和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纳入在一个统一的轨道之中。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在为人民谋幸福中获得发展和进步,因而也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之下获得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这也正是回答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什么“能”的关键所在。

(二) 砥砺前行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百年大党成长的鲜明主线

用先进理论推动建立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在后发的境遇下破除妨碍发展的一切消极因素,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实现以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主要实践内容。这表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鲜明主线始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之中。

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提供了主体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身就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 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自觉回应。 自鸦片战争以后, 中华民族奋起反抗, 进行了曾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评价的“保卫社稷和家园”“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2](P798), 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进程。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 中国内部不断产生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快速汇聚, 催生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 中国共产党延续了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史, 自觉将自身的发展过程深度地嵌入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 正如毛泽东曾指出的: “共产党是后来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5](P305-306)“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 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6](P158)“从此,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7](P13)。

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全新的方案。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坚决应对反动势力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干涉,承担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成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主权完全独立、国家空前统一的民族发展任务,从根本上摆脱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一盘散沙”的状态;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直面“一穷二白”、现代化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带领中国人民毅然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与价值前提;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作出了可以从根本上化解民族生存发展危机的制度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将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有机统一起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自近代以来艰苦卓绝的民族复兴之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了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决胜时代。

无论是从过程维度看, 还是从结果维度看, 中国共产党都是一个真真正正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成长主线的党。 它不仅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还立起了中国发展和中华民族进步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是一个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历史的政党。

(三)排除万难地为世界谋大同是百年大党成长的强大动力

推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工人阶级的特殊地位赋予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回应人民共同期待,始终将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排除万难为世界谋大同,构成了百年大党成长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面对的冲突、压迫与对抗的客观外部世界,与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肩负的解放全人类的使命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诉求的不断生长,并表现为一系列具体的理论与实践。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并加入了共产国际,作为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人类世界的矛盾、动荡、危机和战争。在长征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以《念奴娇·昆仑》一词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历经风雨磨难之后,积极改造旧世界的坚定决心和实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宽广胸怀和宏伟目标,并领导了反法西斯主义的抗日民族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形势判断,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人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远亲不如近邻”的思想文化智慧进一步运用到中国海陆地缘关系的处理中,提出了新安全观、“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在不断扩大的对外交往中,中国共产党又依据全球化加速背景下各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差异为中国和世界发展带来的危机和挑战,提出各国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以“为世界谋和平与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等话语来阐释中国共产党使命的世界维度,进一步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逻辑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现实要求。同时,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积极推动人类减贫事业、共享经济增长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使“天下大同”的传统民族理想在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结合中进一步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另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理论与实践, 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 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的情怀, 因而使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长期以来, 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与不同民族、 国家和政党的有机联系, 按照时代要求促进外部世界从动荡回归理性, 在兼顾民族国家与世界共同发展的价值统一中, 推进自身关于理想社会的追求。 由于中国共产党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 以人类历史整体发展作为衡量自身发展的尺度, 因而能够站在全人类的高度, 在处理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巨大创造力, 促进其“为世界谋大同”的理论和行动进一步契合人类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和一般规律,所提供的智慧、 力量获得世界的普遍认可, 从而也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强大外部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

中国共产党迄今为止的历史,不仅仅是建立、发展和壮大的历史,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进而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记录着共产党人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孜孜求索的足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均成为标识近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坐标。

(一)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在初心使命引领下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P155)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及其使命,决定了它“不是争论俱乐部,而是战斗的无产阶级的组织”[8](P459)。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进行伟大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9](P542),经历了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和千锤百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党面临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组成的掌握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的反动势力大联盟,长期处于被疯狂屠杀的威胁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执政的党直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和军事等多个领域的突出问题,再次发扬了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斗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曾遭受到各种干扰、曲解和误读,国际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暗流涌动,中国共产党都能始终如一地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10](P1487),也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逻辑。仅从党的建立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包括李大钊、毛泽东在内的许多家庭,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红军长征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战史奇观,在中华民族史乃至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百年以来,即使中国共产党曾经面临诸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重大挫折,但都毫无例外是我们党自己克服了困难,纠正了错误,奠定了党和人民继续前行的现实基础,迎来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二)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00年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一个富有成果的创新性、创造性过程。这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上,也体现在根据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实际,使马克思主义获得生机勃勃的当代转化,产生出丰硕而富有现实深远影响的创新性理论成果,从而为实践的变革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支撑的过程中。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会自发产生,其成熟也绝不能靠理论本身的自在运动来完成。而用来为变革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的理论,更需要实践主体自觉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的理论概括。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所积累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创新的核心命题。它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的实践、历史和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运动过程,不断与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变迁过程实现有机契合,从而获得科学性、革命性的思想认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滋养,从根本上破除离开中国具体情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的观念,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具体的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这些内容丰富的理论成果,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有了扎根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过程中始终不减的理论发展自觉和理论创新志气。

(三)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将自身锻造成一个能担大任的党的100年

正确看待一个政党的历史, 不仅要看它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史、 改造史, 也要看它对自身的认识史和改造史。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 它在引领中国政治、 经济、 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发展方面作用突出,为世人所瞩目。 但中国共产党本身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变革性发展却被相对忽视。 事实上, “一个国家的革命, 核心问题是党。 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革命胜利后, 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 否则胜利就靠不住”[12](P348)。无论是革命、 建设还是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始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探索性特征, 其过程的复杂性和目标的崇高性贯穿始终。 百年以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强化变革外部世界的实践力量为落脚点, 同时,也始终重视将自身锻造成为一个能担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

这种锻造主要依托于党的建设。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3](P602),首次集中展现了党在建设目标上具有“量的发展”和“质的提升”的双重追求;延安整风以后,中国共产党创造和积累的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成果被进一步理论化,自我革命、自我建设的思维在全党范围内基本形成;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对执政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为时代性议题被提出,管党治党的实践获得了跨越式的推进;党的十七大则明确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以高度清醒的政党自觉面对长期执政下的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形成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构建起新时代党的建设体系,重塑起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使命型为一体的当代无产阶级执政党新形象。

三、百年大党的鲜明优势

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切深刻变革,首先要从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始。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性特征,即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政治纲领、明确奋斗目标和严密组织体系的政党,参与到国家建构、民族振兴乃至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自觉实践中。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国情,具有特殊的成长逻辑,经历了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和长期执政的过程,形成了优势鲜明,被历史、人民和时代三重选择的执政党,其原因在于:

(一)具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好、结合深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洞察人类历史之理,反映社会发展之需。它在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的同时,启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向度。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其在理论指南的选择上对中国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实现双重批判和超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实践自觉和理论自觉的历史起点。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却不能直接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某项具体活动,而必须依赖于文本、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换言之,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优势发挥好,就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运用理论、发展理论的优势发挥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 反复证明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抑或改革开放新时期, 党都具有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好、 结合深的突出优势。 因而, 能够指导中国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

这一优势,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禀赋,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民族性、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对于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仍处于一种朦胧的、缺乏科学分析的初始状态,导致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过巨大损失,那么,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优良作风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史性飞跃的胜利。这一过程中,包含了中国特色革命、改革道路对俄国革命、改革道路的扬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超越等具体内容。

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性决定了其目标实现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决定了科学原理与具体实践结合的反复性和长期性。反观社会主义国家的多国实践,可以发现:阶段性地看,各国执政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大多有过较为符合实际的理论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更长时段来看,理论认识发展和具体实践要求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理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十分突出。这充分说明了政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能否实现执政目标,仍取决于政党能否对所面临的实践问题进行富有成效的理论反思和理论创造,以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勇气和理论志气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开拓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好、结合深的优势,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概括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使命,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需要,形成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时代弘扬,必将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更大胜利!

(二)具有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与争取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好、结合深的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使无产阶级和人类得到彻底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也是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使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最为恢弘的历史视野,既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层面指明了历史发展趋势,又揭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现实力量。能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与争取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好、结合深,是百年大党的又一个鲜明优势。

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曾经是近代中国人民上下求索、苦苦探寻的问题,但只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中国,为民族发展扫清障碍,并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必由之路来实现持续发展的方案,才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的民族复兴方案。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百年征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实践主体,以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和对外交往的实践及其伟大成就,为实现世界大同提供了独特的方案、智慧和力量的百年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对现实进行辩证、统一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的突出优势,极大地推动了“两大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一是在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了“两大实践”的结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则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4]。这一重要论断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现实情境进行创新性的解释,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的民族复兴实践和争取全人类解放实践这“两大实践”的具体发生场域,也暗含了通过推进“两大实践”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两个大局”最终走向的深刻认识,为我们准确把握世界大势、抓住重要战略机遇,继续发挥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和争取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好、结合深的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能够在坚定党领导人民大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人类解放的逻辑前提和必要准备,全人类的解放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跃升和逻辑结果的高度自信中, 推动“两大实践”的结合。 一方面, 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代表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的方向, 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磅礴大势, 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 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拥有光明的前景; 另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始终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正如习近平明确指出: “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 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 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 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15]

(三)具有将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结合好、结合深的优势

一个执政党是否能够长期执政并不取决于它推动社会革命的光荣历史,而是要看它能否拥有通过自我革命提高适应和驾驭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否以自身变革适应和推动外部变革。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先进性政党的重要价值构成。对内的革命性锻造和对外的革命性实践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推动自身与实践共同发展的逻辑进路。“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2](P17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经验表明,党之所以仍然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没有随时代的起伏变换而成为历史的陈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将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结合好、结合深的优势,能够不断回答和解决好“两个革命”的关系问题,破解了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两大历史性难题。

“革命政党只有真正领导革命阶级的运动,才无愧于自己的称号。”[16](P337)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一般哲学理论的超越性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相对于其他政党的超越性所在。对于以彻底变革现实世界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无论是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都并非意味着革命任务的终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出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不断释放后发优势的鲜明特征,成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一个新的开端。

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解决中国共产党自身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党。百年以来,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横向融合和纵向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将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结合好、结合深这一优势的鲜明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众多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两大革命”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和自我革命新征程的重要契机。由于社会转型和政党转型产生的双重互动,使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表面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意识上实现了新的跃升,对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关系认知达到了理论自觉的新起点。习近平明确提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17](P175)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结合好、结合深的突出表现,更是中国共产党能不懈前进,永葆生机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政党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第二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