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创新分析

2021-12-03李卉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

李卉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0 引言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高等院校招录学生达到3833万人,毛入学率高达48.1%,为保证高等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各大高校制定发展规划,调配现有资源,对教育基础设施开展定向的升级[1]。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已有图书资源的汇总、分析以及整合,将图书资源以更为直接地方式进行呈现,满足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基于这种认知,文章以大数据时代作为研究背景,积极尝试创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机制,推动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

1 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

对大数据概念与特点的梳理,有助于引导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知,明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创新的基本方向,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促进数字资源服务创新的有序开展。

1.1 大数据技术内涵

近些年来,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其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方案,对庞杂的数据开展挖掘、分析、评估、汇总以及应用,提炼有效信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信息获取与使用需求。例如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公共服务、国民经济等领域,依托有效信息的掌握,针对需求,调整方式方法,推动公共服务的现代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技术优势,有必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的创新,使得公众在享受大数据的技术红利的同时,加速技术体系的转变进程。

1.2 大数据技术特点

从过往实践经验来看,大数据技术呈现出实时性、多样性、大量性等特点,用户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框架下,快速生成目标数据,将无序的数据进行有效化处理,掌握潜在的规律以及经验,这就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帮助用户制定更为针对性的举措,来防范、化解可能潜在的风险,确保相关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3]。大数据的多样性特点,覆盖了图像、视频、音频以及网页等多种类型的非结构化数据,这种数据类型的复杂性,用户可以在多个场景下,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基本概况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服务创新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将妨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进程,造成服务方式的单一化。

2.1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部分高校图书馆借助大数据技术,初步现金流数字资源的整合工作,形成了图书、期刊、论文等数字资源,并且通过购买数据服务的方式,充实图书馆数字资源,更好地满足教师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获取需求。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不佳,图书资源的分类标准不统一,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呈现效果,造成数字资源的遗漏或者丢失。同时,部分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库资源的创设过程中,数据库内部不同数据资源的关联性不强,重复性资源较多,导致数字资源难以形成图书资源链条,造成图书使用的不便性[4]。

2.2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达不到使用预期

目前,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在某种情况下,属于被动式服务。被动式的服务方式,无疑削弱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效能,使得数字资源的类别不齐全,精准度不高,难以达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的预期效果。例如,高校图书馆在教师、学生提供数字资源的过程中,没有合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获取需求进行评估,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发掘、利用偏离相关用户的需求,使得数字资源的加工能力受到限制[5]。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用户满意度的下降,对后续高校图书馆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产生阻碍。

2.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实用性不强

高校图书馆对于数字资源的应用,主要局限于检索咨询等方面,用户可以登陆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进入相关界面模块,开展信息的查询、检索等活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途径的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资源服务的实用性,限制了图书馆的使用场景。诱发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体系尚不成熟,数字资源的开发、整合以及呈现途径不够健全,还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些因素的出现,限制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实用性,使得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难以根据实际需求,开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方法的多元化、个性化,推动数字资源服务的实时化。

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创新策略与方法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创新活动的开展,要求工作人员坚持问题导向,在明确过往工作弱项的基础上,依托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结合大数据技术,采取针对性举措,积极开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创新工作。

3.1 开展用户个人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学生等用户群体对于图书资源获取的偏好信息,与用户基本信息、电子邮件、搜索历史、信息咨询以及即时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结构性、半结构性以及非结构性数据,可以有效反应用户不同的信息获取需求。基于这种认知,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做好个人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工作,例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已经获取或者存储的用户个人信息、借阅信息等结构性数据进行评估之外,还需要对用户在线咨询情况、网页浏览频率、搜索习惯等半结构以及非结构数据开展汇总,通过用户个人数据的挖掘分析,全面反映出患者的信息获取需求[6]。高校图书馆在整合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信息进行补充,形成完备的信息链条,帮助高校图书馆更加准确地掌握用户个人习惯的捕捉以及预测。高校图书馆在个人数据发掘与分析过程中,还应当加强与教师学生的协同沟通频率,积极主动地吸纳用户的建议,基于用户需求,开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内容的延伸,以针对性增强数字资源的效用度与满意度。同时高校图书馆在用户个人数据挖掘的过程中,推动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强化服务用户的意识以及能力,并且根据用户的个人习惯,以保证数字资源的实用性。

3.2 做好数字资源的整合与提升

高校承担着较大的教育科研压力,为确保教育、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逐步形成完备的学习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立足于实际,转变工作思路,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展整合工作,建立起数字资源库,将更多的图书数字资源纳入到数字资源库之中,以便于用户通过信息检索等方式,完成数据资源的跨数据检索,将异构数据做好整合[7]。例如工作人员采用Hadoop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关系型数据库,将高效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潜在信息汇总起来,在数据资源汇总过程中,形成了知识的交叉、知识的演进,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数据资源。

3.3 稳步推动数字资源的个性化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服务创新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框架下,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掌握用户的阅读需求,并通过连续追踪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数字资源[8]。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用户对于数字资源获取需求的复杂性,工作人员可以尝试采用订单化的服务机制,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采取个性化定制服务以及主动预测服务等手段,向用户定向推动数字资源,减少用户获取数字资源的难度,提升图书馆数字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与有效性。实现数字资源的智能化,将大数据技术、AI技术等技术手段,纳入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创新之中,以保证服务创新的有效性。

4 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信息化能力、共享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较好地满足不同教师、学生群体的知识获取需求。为更具针对性地增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成效,本文从用户数据发掘、数字资源整合、个性化服务设置等角度出发,稳步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创新,使得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快速获取相关图书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答数字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