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2021-12-03吴月秀

乡村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过量防治效果用量

吴月秀

(休宁县商山镇人民政府,安徽 休宁24542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市场对于水稻的需求量也在增大,只有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任何农作物在生长中都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水稻也不例外,水稻病虫害类型较多,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喷洒农药是治理病虫害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在传统生产模式下,受到粗放发展理念的影响,不规范使用农药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容易对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等造成严重破坏,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是指在降低农药用量的同时,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以达到绿色生产的目标要求。

1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过量使用农药的危害

首先,过量使用农药会造成资源浪费。过量使用农药会加大种植户的经济负担,导致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不符合当前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要求。其次,过量使用农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人们的传统栽培理念中,认为防治病虫害时农药用量越大越好,但是随着农药施加量的增加,也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尤其是会对害虫天敌造成危害,导致害虫的天敌数量减少,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周围的生态环境会由于农药的过量使用而遭受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也会被打破,并且这种危害会持续存在。最后,农药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很多农药的扩散性较强,使用中若操作不当,会引起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影响作物的种植质量[1]。

2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优势

首先,有利于水稻品质的提升。施用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用量过大会使各类害虫和病菌的抗药性增强,从而影响整体防治效果,不利于后期管理。采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可确保农药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且不会对杀虫、灭菌效果造成影响,最终能够达到改善水稻整体品质的目的[2]。其次,有助于增强治理工作的长效性。农药的大规模使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使水稻生长状况受到影响。而采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则可以提供新的治理思路和模式,为农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喷洒农药时容易导致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和水体,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应该采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控制农药用量,以构建生态农业体系。

3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措施

3.1 合理选择农药

不同的农药种类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因此,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该合理选择农药,避免出现盲目用药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应该对各类病虫害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症下药,防止农药使用不当或者使用过量造成污染问题。要对重点防治区域进行划分,了解不同区域内的病虫害发生程度,采用精准化喷洒方式。例如,稻飞虱和二化螟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虫害,进行农药防治时需要针对稻株的中下部进行喷洒;而对于稻叶瘟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则需要将农药喷洒在稻叶当中,以达到快速杀灭病菌和害虫的目的,防止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

购买药品时,应该选择到正规药店购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农药,防止出现因贪图便宜而造成使用农药后达不到防治效果的问题[3]。另外,要对农药的毒性进行评估,避免在喷洒后造成较多的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3.2 控制农药用量

合理控制农药用量也是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防治病虫害时,应确保药剂用量符合病虫害杀灭标准,防止对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对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实际作用进行全面分析,避免加大用量或者混用的情况出现。对农药用量进行控制,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可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确保水稻产品的绿色性。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严禁出现过量使用农药的情况。例如,35%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药剂,用量应控制在0.5 L/hm³左右;井冈霉素喷洒次数应控制在2次左右,需要在3 d内对稻田的水深进行有效控制,深度通常在3~6 cm[4]。对用药量进行控制,可以起到良好的节本增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升。

3.3 创新生产模式

为了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应该对当前的种植生产模式进行改善和优化,使其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传统生产模式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需求量较大,给种植户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应该注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促进水稻种植技术和设备现代化发展,转变当前的水稻种植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在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优势。注重对农民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5]。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技术应用中的困难,掌握不同技术的应用要点。生产模式的创新也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考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近年来,稻-鱼、稻-虾和稻-蛙种养模式得到推广应用,有利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在病虫害防治中采用了生物防治技术,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成本投入。

3.4 实施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实效性,从根本上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应该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农药使用中做到“减量不减效”,使其药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除了应用化学防治方法,还要科学使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从而对药剂用量和农药使用次数等进行控制,落实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要求。第一,运用生物防治法,即通过投放害虫天敌来对害虫进行控制,其具有生态环保的特点。例如,在水稻种植中可以通过投放赤眼蜂和青蛙来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对病虫害发生规模进行有效控制。第二,农业防治法。例如,通过合理密植的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水稻产量[6]。也可以运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实施田间管理,对于其中的枯枝和病枝进行清理,防止水稻受到细菌感染。

3.5 应用先进设备

新型防治设备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应用,其不仅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而且相较于传统防治模式更具高效性和实用性。尤其是传统的人工喷洒方式效率不高,而且对于药量的控制不够精确,不利于病虫害高效防治。而运用农药用量自动调节装置,能够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农药成分等进行合理作业,如无人机智能施药设备的应用,能够准确定位重点防治区域,而且能自动施药提高工作效率和农药利用率。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应该加强先进设备和经验的引入,结合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特点改进防治措施,提高防治工作的整体效率。

4 结语

使用农药可以对病虫害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避免造成减产。然而,由于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资源受到污染,不符合当前绿色化生产要求,因此,应该采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开展防治工作,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降低农药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应该通过合理选择农药、明确病虫害类型、控制农药用量、创新生产模式、实施综合防治和应用先进设备等途径,达到农药减量增效,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过量防治效果用量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过量食水果会加速衰老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跟踪导练(三)2
发明速递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解读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