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主要害虫统防统治技术
2021-12-03方建红
方建红
(淳安县大墅镇人民政府,浙江 淳安311716)
危害桑树的害虫种类多样。因地区、条件不同,害虫种群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即不同地区与不同年份病虫害发生率各不相同,常导致蚕桑生产面临不同损害。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桑园害虫发生极其严重,且种类多样、涉及范围广,因此,这不仅会导致桑叶产量降低,而且会造成养蚕数量减少。
科学有效地防治桑树害虫,既是桑叶优质高产的保证,也是确保蚕茧丰收的需要。但实际生产中存在桑树害虫防治中常本末倒置的现象,较多地注重“治”,而忽视了“防”,导致桑树害虫防治效果不理想。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统防统治技术,可实现桑园害虫的有效防治。
1 桑园常见害虫
1.1 桑螟
桑螟又被称为油虫、青虫等,通常发生于春夏时期,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膜裂成孔,称“开天窗”。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9—10月,因该虫危害致桑叶枯黄,影响秋季饲蚕或引发蚕病。
1.2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属夜蛾科,为暴食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出现,尤其在长江流域(江苏省、湖南省等)、黄河流域(河北省、河南省等)多发[1]。斜纹夜蛾不仅会损害桑树,其幼虫还会危害棉花与烟草等作物,具有较强生命力。另外,斜纹夜蛾食性杂,孵化高峰并不明显,这会直接增加防治难度,很难进行全面控制。斜纹夜蛾卵孵化适宜温度为24℃,幼虫适宜生长温度为25℃,蛹期9~18 d,蛹期长短与环境温度存在直接关系。
1.3 桑尺蠖
桑尺蠖又被称为造桥虫、剥芽虫等,属尺蠖蛾科。目前,江苏、安徽、山东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多发桑尺蠖。被害桑园常年存在幼虫,通常幼虫聚集在叶背取食叶表皮与叶肉,对春叶产量造成直接影响。早春是桑尺蠖的易发期,且在早春与秋季危害较大,不利于进行防治[2]。
2 桑园常见害虫防治措施
2.1 桑螟
①秋冬季节及时人工捕杀越冬幼虫,夏季及时捕杀初孵幼虫,必要时摘除受害叶;②设置黑光灯,及时诱杀成虫;③用束草或堆草诱集越冬老熟幼虫;④在幼虫2龄末期尚未卷叶前,喷洒60%双效磷乳油1 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1 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受害严重的,可在晚秋蚕后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3 000~6 000倍液,对多种害虫进行普治。
2.2 斜纹夜蛾
①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使用黑光灯诱杀;②利用成虫趋化性,使用糖醋液(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③清除杂草,收获后翻耕晒土或灌水,以破坏或恶化其化蛹场所,有助于减少虫源;④结合管理随手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虫,以减少虫源;⑤幼虫进入3龄暴食期前,使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00亿PIB/g水分散粒剂12 000~15 000倍液喷施防治;⑥交替喷施50%氰戊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20%氰马或菊马乳油2 000~3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3 000倍液等,隔7~10 d喷洒1次,喷洒两三次。
2.3 桑尺蠖
①利用束草诱杀越冬幼虫;②结合采叶、桑园管理,随时捉除幼虫,尤其是早春冬芽转青前后,同时进行桑园“白条”治虫;③各代幼虫孵化高峰后7 d内,使用50%辛硫磷乳剂1 500倍液喷杀幼虫,在中秋蚕结束、不养晚秋蚕的地区可用20%杀灭菊酯乳剂8 000~10 000倍液喷洒防治越冬幼虫。
3 桑园害虫统防统治技术
实践表明,采用单一防治方法防控桑园主要害虫,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桑树生长情况等,遵循以防为主和防重于治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应用各项技术,以提高桑园害虫防治效果。
3.1 植物检疫技术
现阶段,桑树检疫性害虫主要为美国白蛾,其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从这些地区运输苗木时需要特别注意加强植物检疫,避免虫害伴随苗木和包装物持续扩散[3]。
3.2 农业防治技术
一是种植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对于新栽桑园与旧桑园更新等,根据生态环境与以往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品种,以实现防病控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4]。二是改进耕作模式。结合地区气候与土壤质地等进行科学布局,尽量提高土地生产率,但要避免不科学间作,以免引发病虫害,不利于桑树生长。三是强化桑园管理,如除草、施肥、剪梢等。其中,清除杂草可以改善桑园通风效果,避免营造出适合害虫繁殖的场所;科学施肥可以改善作物营养条件,使其抗性更强;害虫出蛰活动前锯除桑树枯枝,修剪细弱枝,挖除矮缩植株,并将其带出桑园集中烧毁,可以预防桑蛀虫与桑天牛等[5];中耕除草和清除桑园中不合理的套种作物,可减少害虫寄主。
3.3 生物防治技术
桑树害虫天敌较多,如桑象虫天敌为桑象虫旋小蜂、桑毛虫天敌为桑毛虫黑卵蜂等。借助害虫天敌控制虫害,不仅省工省力,而且可以避免污染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3.4 物理防治技术
3.4.1 人工捕杀法。枝干类害虫可以通过桑树夏伐进行人工捕杀;钻蛀类害虫可以进行钩杀,如天牛等[6]。
3.4.2 诱杀法。借助害虫的趋光性与趋化性等予以诱杀,如选择黑光灯与白炽灯等进行诱杀,可以减少害虫繁殖数量,有效防治鳞翅目与鞘翅目类害虫。
3.4.3 阻隔法。冬季用泥浆填塞树缝,阻隔、灭杀桑毛虫与桑螟等害虫。
3.5 化学防治技术
在病虫害严重发生期,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优势尤为显著。但长时间不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极易污染环境,导致害虫出现耐药性,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症用药,先确定防治对象,再根据防治对象选取适宜的药剂,如杀菌剂、杀螨剂等,防止错误使用农药;②适时用药,即结合害虫发生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往往选取幼虫孵化期用药,以保证防治效果良好[7];③科学用药,桑园治虫要保证治虫效果、桑作安全,因此,要积极推广使用桑园专用农药,并根据要求调配农药浓度,严禁随意增加用药浓度,防止带来严重的药害、增加用药成本。
4 结语
及时解决桑园虫害问题,不仅可以促进桑蚕生产,而且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针对桑园常见害虫,应积极落实害虫统防统治技术,利用科学采摘桑叶和施肥配管等措施,全面切断害虫传播途径,积极推广新型与优质防治药物和器具,以提升防治效果,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