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大豆品种阜豆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12-03杜霄力樊志明王传之周洪利孙云飞

大豆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花叶病毒区域试验籽粒

于 伟,李 智,王 敏,杜霄力,樊志明,王传之,周洪利,孙云飞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 阜阳 236065)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地,也是大豆食品主要消费地,但大豆产量水平较低,而且,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存在多、乱、杂现象,混种混收,致使商品大豆品质参差不齐,优质加工原料不足。选育并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满足生产及市场需求,成为大豆育种工作者的首要育种目标。阜豆17(原系号阜1306)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通过有性杂交组配,经系谱法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2018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阜豆17,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18002。

1 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根据“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2007年选用农艺性状优良,荚多,丰产,配合力较高的郑97196(河南省农科院选育品种)做母本,与本院选育的结荚密,籽粒黄圆,较为抗病的品系阜02122-5组配,进行有性杂交,应用系谱法选育方式,海南加代3次,并经早代测产,于2012年育成稳定品系。2013年品系鉴定,201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015年至2016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2018年安徽省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色茸毛,椭圆形叶片,全生育期101天左右,较对照中黄13迟熟1天。平均株高70.5厘米,底荚高度17.0厘米,主茎节数16.1节,有效分枝2.3个。单株荚数35.6个,单株粒数71.3个,单株粒重14.0克。籽粒圆形、黄色、黄脐,百粒重20.6克。成熟时全落叶,荚皮呈草黄色,不裂荚,较抗倒伏。

2.2 品质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安徽省区试:2015年蛋白质含量为43.72%,脂肪含量为18.54%;2016年蛋白质含量为43.46%,脂肪含量为19.15%;2年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59%,脂肪含量为18.85%。黄淮海区试:2018年蛋白质含量为45.54%,脂肪含量为17.66%;2019年蛋白质含量为44.06%,脂肪含量为17.91%;2年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80%,脂肪含量为17.79%。

2.3 抗病性

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安徽省区试:2015年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病情指数13%)、抗SC7(病情指数8%);2017年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病情指数17%)、抗SC7(病情指数19%)。黄淮海区试:2018年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病情指数29%)、中抗SC7(病情指数21%);2019年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病情指数18%)、抗SC7(病情指数13%)。

3 产量表现

3.1 联合鉴定

2014年度安徽省夏大豆联合鉴定试验汇总,平均产量167.41公斤/亩,较对照中黄13增产8.1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3.2 区域试验

2015—2016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2015年初试,平均产量184.88公斤/亩,较对照中黄13增产8.82%,增产极显著;2016年续试,平均产量167.28公斤/亩,较对照中黄13增产5.30%,增产极显著;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6.08公斤/亩,较对照增产7.06%。

2018—2019年参加黄淮海区域试验,2018年初试,平均产量181.8公斤/亩,较对照中黄13增产0.8%;因当年蛋白质含量45.54%,达高蛋白指标,2019年续试,平均产量186.1公斤/亩,较对照中黄13增产0.9%;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84.0公斤/亩,平均较对照增产0.8%。该品种2年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4.80%,仅差0.2%未达45%的高蛋白指标,因而遗憾退出试验程序。

3.3 生产试验

2017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2.30公斤/亩(2016—2017年因天气原因,参试大豆产量普遍较低),较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2.63%。

3.4 展示示范

2020年大豆新品种生产示范中,阜豆17在临泉县郭大村临泉汇金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200亩平均产量219.3公斤/亩,其中22亩高产地块平均产量268.3公斤/亩,分别较周边对照大豆产量184.6公斤/亩增产18.8%和45.3%。同年,在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11.5亩阜豆17,经专家实收测产,测得产量216.1公斤/亩,较周边对照大豆产量185.1公斤/亩增产16.7%。阜豆17正常成熟的种子籽粒浑圆饱满,颜色金黄,有光泽,商品性佳。据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生产性测试,可溶蛋白含量高,适宜做豆腐、豆浆等食品,深受商户喜爱。

4 适应区域

该品种审定适应区域为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夏大豆产区,包括阜阳、亳州、淮北、宿州、滁州、蚌埠、淮南及六安等地区,接茬夏播种植。近年各地试种结果表明,也适宜在长江沿岸安徽省内外的部分大豆产区夏播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阜豆17叶片较大,生长繁茂,种植密度较大时抗倒性稍差,尤其是在花荚期降大雨时,若遭遇狂风易致轻度倒伏,故播种时应注意控制种子量,留苗密度不宜超过1.7万株/亩,要保证播种质量,要求出苗整齐、均匀、健壮。

5.1 播期与密度

阜豆17的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正常情况下,宜适墒早播,一播全苗。众所周知,花荚期若降水充沛,无连续高温天气,则大豆结荚多,产量高;否则,结荚少,产量低。但近年安徽及黄淮大豆产区,7月中旬多发高温干旱天气,此时正值早播大豆花期,极易导致落花落荚。所以,实践中播期常略有推迟,多在6月中旬前后,最终以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播种时间。最迟6月下旬,因播种太晚,全生育期将缩短,减产幅度会较大。该品种种子百粒重21~22克,理论上播量6~7公斤/亩,宜根据种子芽率、土壤墒情及细碎程度等适当增减。高肥田留苗密度1.4~1.5万株/亩,中肥田1.5~1.7万株/亩。精量播种时,按上述肥力条件下的留苗密度,确定行距后再调节合适的株距。

5.2 肥水运筹

水分对大豆高产至关重要,旱灌涝排,及时管控。田间沟渠配套、通畅,苗期水多要及时排水,防止渍涝灾害;大豆花荚期对水分极为敏感,则要严防受旱。传统栽培技术中,因大豆能固氮,一般不施肥,但产量水平偏低;近年来,由于前茬秸秆还田,其腐解时与大豆争氮,以及新育大豆品种抗倒性不断提高等原因,施肥已是常态。试验表明,要创大豆高产,合理施肥是根本保障,建议施用复合肥15~20公斤/亩或同等肥力的有机肥。阜豆17适于中等以上肥力水平,肥力差的地块,宜于初花期追施尿素5公斤/亩或三元复合肥(N∶P∶K=15∶15∶15)7.5~10 公斤/亩。若生长过于旺盛,要及时喷施助壮素等进行化控,防止倒伏和减产。鼓粒期可视生长情况叶面喷施1~2次微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可加上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一并施用,以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和累积。

5.3 病虫草害防控

苗期可化学除草或中耕除草。化学除草宜在大豆3~5片复叶,杂草2~5叶期进行,药剂可用10%氟磺胺草醚水剂100毫升/亩加上5%精喹禾灵悬浮剂100毫升/亩,对足量清水均匀喷雾。封行后如有大草宜人工拔除。

苗期注意防治蚜虫、飞虱和红蜘蛛等。为防控大豆症青,开花前即开始注意监测点蜂缘蝽、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发生情况,并及时喷药防控并连续2~3次。花荚期注意防控卷叶螟、斜纹夜蛾、食心虫、豆荚螟等。建议选用高氯·甲维盐、菊酯类和毒死蜱等高效低毒农药。阜豆17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前期一般无须防病,如后期遇连阴雨天气,可喷施百菌清、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控,也可于播种前用精歌或迈舒平等药剂拌种来防控根茎部病害。

5.4 收获与储存

阜豆17成熟时豆荚呈草黄色,待植株全部落叶、籽粒归圆,手摇豆株能听到“哗哗”响时,就要及时收获。并抓紧时间晾晒、脱粒,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或用牙咬豆粒,能使之碎成数瓣后,方可安全装仓储存。

猜你喜欢

花叶病毒区域试验籽粒
中椒1615 号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侵染萝卜的油菜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分析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西瓜花叶病毒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黄淮海杂交玉米新品种有效积温和籽粒含水量对籽粒机收的影响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