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硅谷:科技创新教育的动感地带
2021-12-03周兴全
周兴全 王 鑫
少年硅谷,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理念。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我们都应尊重并吸纳。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更不能自我封闭。乡村学校需要建设,更需要我们用现代化的视野去改造。基于这样的思考,南京市铜山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铜小”)提出以科技创新教育来培养乡村学生。在校园里开辟科技教育基地,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构建科教活动的制度、程序、方法,建立一支科技辅导员队伍,让学生在这片沃土里茁壮成长。
一、特色环境:乡村科技文化园
学校本着“文化品位、乡土本色、科技气息、人文精神”这一理念对校园环境进行了重构。学校先后建立了农业种植园、雨水循环处理基地等10 个科技基地,设置了生态室、技能创造室等五室一体的科技馆。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开展一些科学研究活动。同时,还将基地和场馆介绍制作成二维码,家长在线上就可以了解基地场馆。2014年建设水产养殖基地时,因为缺乏建设方面的经验,缺少相关设备,教师便经常跑到市场购买零件,到养鱼专业户家中学习养殖经验,一同研讨、设计养殖基地的网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个自主开发、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大型升降网箱终于建成。当年,学生就在这里开展了“鱼苗投放大小对市场经济效益差别影响的研究”,获得全国少科院小课题研究一等奖。
二、特色课程:为问题而钻研
课程为学生而建,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这是建设校本课程的理念。学校特色课程以学生兴趣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点,分为科技教育基地课程、科技教育项目课程、科技教育主题课程、科技教育延伸课程等四大模块,分设近百个教学活动主题。
1.依托基地开发相应课程群。
学校开发了节约水资源、生态保护、家乡的中草药等10 处“亲近性学习、主题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基地课程。低年级以亲近观察、认知为主;中年级以主题体验、主题探究为主;高年级以项目研究、自主创造为主,利用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实施,让学生在基地中学习、探究与创造。学校将这些实验项目以研究成果报告会的形式展示,学期初各年级制订本年级的研究项目,期末开展成果项目汇报会。
2.依托场所开发相应项目群。
学校开发了太空种植、观花、现代物流等少儿科技实验的项目,让每一个场馆都成为“少年硅谷”的实验室。这些项目有效补充了校内场馆的不足,学校组织学生针对社区中的矿坑进行研究,这个议题来源于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问题。矿石开采完了,没有对矿坑进行修复,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学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决定去研究治理办法。科技辅导员召集研究小组共同研讨,研讨中学生逐渐分成两方,一方认为可以用种植植被的方式,还有一方认为可以采用覆盖绿色网的方式。教师顺势把他们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带领两组分别到现场去做调查,采集标本回来,采用标本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最终确认种植绿植效果比较好。
3.建构“善问课堂”课例群。
打造“善问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会问,更要求教师做一个课堂上的善问者,在课堂上尽力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出能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这种课堂的基本价值观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课堂中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他们勤问、善问、精问,想学、会学、乐学。
4.科学素养检测评估体系。
学校搭建科学素养表现性评价平台。总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科学教师和科技教师进行评价,主要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科学知识是否掌握,科学操作是否了解等。二是班主任参与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三是学校科技室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是提高型的比赛中学生成绩的取得。四是学生自评,这里主要是一些科学习惯、简单科学知识的掌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电子化的档案,可以永久保存。全校所有班级安装电子班牌,从两方面进行科学素养的记录,一是国家课程,二是校本课程。
三、科教活动:发展学生科技创新素养
科技教育的落脚点是组织学生参加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科教活动。如果离开了活动的保障,那么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科教文化将是一纸空文。在活动的组织上,学校要求做到班级有小组、年级有窗口、人人有作品。
学校结合各年段的特点,每周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活动。如开设科技主题班会,开展小观察、小调查、小考察等活动。为使科技活动常态化,每年三月开展“小树认养”活动,四月开展爱鸟周活动,五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六月做环保小调查研究,七月开展农村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等,全校师生都快乐地徜徉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之中。